作者:
Neil Postman
出版社: Fischer (Tb.), Frankfurt
副标题: Urteilsbildung im Zeitalter der Unterhaltungsindustrie
出版年: 1988-12-1
页数: 206
定价: EUR 8.95
装帧: Taschenbuch
ISBN: 9783596242856
出版社: Fischer (Tb.), Frankfurt
副标题: Urteilsbildung im Zeitalter der Unterhaltungsindustrie
出版年: 1988-12-1
页数: 206
定价: EUR 8.95
装帧: Taschenbuch
ISBN: 9783596242856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Wir amüsieren uns zu Tode的创作者
· · · · · ·
-
尼尔·波兹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
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是继麦克卢汉之后世界最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介生态学专业。
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因此发展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
译者,章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任教于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曾发表、出版论文译著数篇。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我们无需别人提醒就能认识到,我们的世界已经深受各种监狱文化的残害,奥威尔在他的寓言中已经对这些监狱文化的结构进行了准确的描写。如果你读一读他的《一九八四年》和《动物农庄》,以及亚瑟·科斯勒的《正午的黑暗》,你就会非常清楚地看清目前在数十个国家几百万人民身上发挥作用的控制思想的机器是个什么样子。当然,奥威尔不是第一个警告我们专制会带来精神毁灭的人。但他的作品中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一再强调,不管我们的看守人接受的是左翼思想还是右翼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差别,监狱的大门一样是坚不可摧的,管制一样是森严的,偶像崇拜一样是深入人心的。 而赫胥黎告诉我们的是,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在赫胥黎的预言中,“老大哥”并没有成心监视着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一直注视着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看守人、大门或“真理部”。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在美国,奥威尔的预言似乎和我们无关,而赫胥黎的预言却正在实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1页 -
伪语境的作用是为了让脱离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获得雨中表面的用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 全部原文摘录
Wir amüsieren uns zu Tode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96 条 )



【读书笔记】娱乐至死
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先进的传播技术,特别是电视,将人们淹没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也让能够教化人类的优秀文化沦为充满感官刺激的庸俗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甘心情愿沦为娱乐至死的奴隶,那最坏的结果将是人类将无知...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中信出版社 (2015)8.4分 58068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8.5分 71187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8.7分 10737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2005)8.5分 545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Wir amüsieren uns zu Tode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