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短评

热门 最新
  • 72 Photosynthesis 2016-10-20 19:51:33

    我觉得涂尔干的兴趣可能就是社会而不是宗教,他找啊找,发现在人类群体的所有活动中宗教表现了最多的社会,于是他反过来说,你们呀一直把宗教当做是这个那个,其实吧它是社会本身呐!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种教学方法#

  • 47 jjj 2018-04-24 20:08:20

    全书所有的“表现”都应该译成“表征”,representation。所谓的“精神存在”,实际上是spiritual being,“灵性存在”;所谓的“精灵”,实际上是“spirits”,(宗教语境下)“灵性”;所谓的“仪轨”,实际上是“practice”,“实践”。

  • 40 冬至 2018-01-17 12:13:26

    涂尔干先对宗教做定义,其核心是信仰和仪式,其组织性(教会)区别于巫术。信仰的特征是事物的圣俗之分,借此驳斥泛灵论和自然崇拜,确立图腾制度作为最基本的宗教形式。图腾的神圣性来自其代表的氏族,更根本的是人生存所依赖的社会关系,所以社会是神圣性的根本来源。框架搭建完成后,涂尔干开始解释灵魂、精灵、神的来源和本质,以及各类仪式的意义,令人颇为惊叹。涂尔干想祛除宗教中怪力乱神的部分,将其拉向社会科学的范畴之中,在最后还想同时保留信仰对人的意义,这或许有些奢望。信仰正因其与神秘性常常相伴才拥有强力,揭下神圣/神秘的外衣,只剩下一副思维模式的骨架而已。

  • 55 小新阳 2019-10-03 20:07:33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马克思的精神气质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韦伯是“出征的浮士德”,涂尔干就是“归家的奥德赛”! 他的原始宗教研究真的指引着一条不断返回人的存在的家的归途。就像海德格尔是唯一一个讨论家的西方哲学家一样,涂尔干在原始宗教里看到的社会存在,也是现代人不断丢失的“存在的家”。不过,涂尔干也没有那么“怀旧”,他总是试图超越宗教,追寻更加永恒不变的“神圣社会”。只要人类生活之洪流滚滚向前,在宗教外衣下显现的社会就始终鲜活如初。从这一点看,涂尔干有的就不只是温暖,他比马克思的革命气质更实在,比韦伯的悲剧命运观更有生命力。

  • 16 Aletheia 2020-11-15 01:06:00

    我能打十星吗?这书可以用壮观来形容。你们搞社会学的读起来简直应该是爽文吧,社会是至高神,社会诞生了概念、范畴、逻辑和因果,社会一统了道德、宗教与科学;才出现了一百年不到的图样小学科,就敢于向哲学的基本概念发出如此挑战,有再多虽然但是,这精神也是值得膜拜的......涂尔干是大理论时代的最后的悲情人物。(PS. 比自杀论可读性强十倍以上……

  • 6 番茄酱 2013-10-07 16:53:39

    涂尔干宗教研究➡社会研究;康德哲学的社会学化。信仰宗教不是源于恐惧&宗教起源的基础不是谵妄(“互体”论;自然崇拜的语词论)而是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图腾信仰&图腾本原/曼纳观念(宗教力)及次生产物:灵魂&宗教是社会的变形。最后吐个槽:涂爷真的是个话痨。

  • 4 2019-05-11 08:24:41

    涂尔干最高作。选取有着最原始形式的澳洲部落和稍先进的印第安部落为研究对象,征引大量民族志和田野材料,厘清斯宾塞、弗雷泽等前人的粗浅研究并加以驳斥,图腾信仰、灵魂观念、膜拜仪式,由表及里。超长篇幅的驾驭能力非凡,第二卷第七章犹如涂尔干自己所说进入一种“欢腾”的境界,如浴光芒,陡然翻转,指出宗教力即社会力。可视做康德哲学的社会学化。文辞丰美,且惊人清晰,到了结论部分更是直接燃了起来。“社会”在书中是为集体产生的心理作用,社会事实的重心转向心理层面?在论及图腾本原与图腾符号的部分,驳倒前人论述后,涂尔干自己的解释似乎有点牵强。

  • 4 赵天霸 2013-11-15 10:36:39

    做这本书的PPT被老师批得好惨……

  • 1 食菠萝 2013-03-01 19:11:06

    居然从中读出心灵鸡汤了,哈哈哈〜我爱涂老师!

  • 5 形上之路 2019-10-17 00:31:59

    现代社会通过不同组成部分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影响,可获得某种程度的整合,但即使是高度发展的有机性团结系统,也需要共同的信仰和群体意识,否则,这种系统就会分裂成相互对抗、各行其是的个体。因此,对宗教信仰体系的研究是涂尔干学术体系的核心组成。过去宗教将社会结合起来——它使人们摆脱繁琐的日常事务,共同为神圣的事业而献身,就是说,宗教将人们从日常生活的功利性偏见中解脱出来,鼓励他们为超越个人的道德目标做出牺牲——在个人身上创造出从属于社会需求的责任感的力量,平衡个人需求和公共需求。涂尔干研究宗教的社会性,是为了寻找宗教的理性替代物,为了给崩溃的社会以精神支柱,鼓励人们团结在以“社会决定个人存在”为基础的公民伦理学的旗帜下。

  • 1 与学术怪兽战斗 2022-10-14 22:30:20 广东

    第一次选读是上学期因为消费社会学年会的论文要找“集体欢腾”的出处,那种像电流一样亢奋。今天早上再读的时候,刚好消费社会学年会的联系人时隔好几个月又突然和我联系。这种巧合,让我感觉自己和这本书突然有了一种神秘的联系。虽然但是,仍只是选读,下次一定。

  • 3 Jalila 2019-10-13 22:34:49

    二刷之后,觉得这本书这可贵的还是作者的情感和方法论上的眼光。这本书是我当年面试时候的考题啊,毕业论文提到了这本书,但也没有完全弄明白,一直到现在。以后面对时事人情,我也自觉不自觉地像一个涂尔干主义者一样想问题。凡此种种,也算是我人生的一部分了。

  • 2 绫懒遥 2019-01-06 11:17:26

    四年前的拔草。翻译非常清晰易读了,实名吹爆渠敬东老师。

  • 5 LTX 2016-07-30 15:49:53

    2016已读54。不得不承认读得比较累,读到第三部分的“仪式”直接跳到结论部分勉强读完。涂尔干的思想实在博大精深,以至于任何对其思想观点的总结概括都有简单化的嫌疑。开篇就对泰勒等人的“泛灵论”和弗雷泽等人的“自然崇拜学说”加以犀利批判,引出作为最初级宗教的图腾崇拜。之后又吊人胃口地指出图腾崇拜中的某种“宗教力”是宗教之起源。最后真相大白:“如果说宗教产生了社会所有最本质的方面,那是因为社会的观念正是宗教的灵魂。”牛逼闪闪。。在结论部分,涂尔干对于宗教和科学的思考相当深刻,认定“两者间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甚至解释了宗教观念孕育理性思维的过程,指出“对科学的信仰与宗教信仰并无本质不同”,两者均依赖集体作用,实现了对全书观点的完美升华。想到这是一本1912年的著作,对此我只能长跪不起。

  • 2 江海寄余生 2020-07-04 16:57:45

    上承斯宾塞的宗教研究 下启戈夫曼的神圣个体自我呈现 沐浴着光辉和欢腾感的阅读体验 康康说的没错 这是涂尔干最亲近 最震撼 也最超脱的一本

  • 2 霜之亡魂 2016-11-15 01:11:21

    非常优秀的作品 将宗教的起源以及各种元素讲的十分清楚 花了很大篇幅驳斥他人学说 比如泛灵论和自然崇拜 比如弗雷泽和斯宾塞 以下是大致的概括 1. 构成宗教必须有神圣与凡俗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2. 宗教与巫术几乎一样 区别仅在于有否教会 3. 最原始的宗教是图腾信仰 4. 宗教力 = 神圣性 = 社会 宗教力总是同质的 只有量上的差别 5. 灵魂 精灵 神 只是人格化的宗教力 6. 各种仪式只是维持社会或者集体存在的手段 人在仪式上会被社会支配 陷入非理性状态 另 547-554 分析相当有意思 另2 结尾部分强行升华 需要仔细体会

  • 0 小彩虹 2014-10-28 20:09:50

    茵傅明、趙學元譯本。涂爾幹 太赞

  • 1 yy19_thick 2016-02-04 10:42:38

    导言、结论较形上,晕乎乎~ 翻译近乎满分,不愧前辈!

  • 0 二 天 2013-03-06 20:16:49

    读过一小部分,很吃力,但有收获。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