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短评

热门
  • 376 思郁 2012-03-09 11:44:53

    “所有的小说中,你只写到两幕做爱的场景:一次是在《玫瑰的名字》里,一次是在《波多里诺》里,这有什么原因吗?”埃科:“相比描写性,我更喜欢身体力行。”这个好玩的老家伙,\(^o^)/~

  • 227 meiya 2012-07-19 09:19:27

    昨晚上又失眠了,于是看完了杜鲁门•卡波蒂和村上的访谈,好看得很,杜鲁门说最爱做的事情依次是谈话、阅读、旅行、写作,然后说,嘿,小妞,聊了这么久,难道你没看出我最爱谈话吗?在失眠的夜晚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 158 大A 2015-07-11 18:43:29

    基本每个作家都跟我印象中的差不多,海明威的自负,纳博科夫的俄罗斯式美国知识分子腔(顺带一提,这人最后说作家的流行时大概是引用了中世纪法国作家维庸那句著名的“去年之雪今安在”),凯鲁亚克的放浪不羁,马尔克斯的左派作风,昆德拉对音乐和小说的平行对位,格里耶极致客观导致的主观,格拉斯对二战后东西德的政治忧虑,村上没有表现出他在随笔中的幽默感,但是那个采访者倒是对其作品异常洞悉,帕慕克的东西方冲突与融合,不过里面细密画翻错了;金就是个流行作家,而埃科则是个学者本位的小说家。(这本中文版真是够混蛋的,从英文版的四册中每本摘几个人,为什么不一本本好好出书呢?!)

  • 138 把噗 2012-05-01 22:39:13

    要是导演们也有这么一个合集就好了!!

  • 100 JustYellow 2013-02-12 23:44:10

    写作是极度需要耐心,自律,另外还要有一颗对自己残酷的心,之后才是才华。

  • 64 安德烈大叔 2019-02-16 13:18:27

    除了无比愉悦之外,读《巴黎评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很快就能把你的购物车塞满书。阅读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之一,该读的书太多了,可人生不仅短暂,还被大量噪声所填满,这是种痛苦的源泉。每个伟大的作家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及创作思路,唯独相似的是他们都极其清醒、谦虚及自律,热爱阅读,笔耕不断。创作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事,它需要意志、健康以及一个相对隔绝的世外空间,对于访谈中基本在说胡话的凯鲁亚克而言可能还需要一点大麻。乔伊斯及《尤利西斯》高频率的出现在这些作者的访谈之中,而我只忧伤的记得高一语文老师在我谈到《尤利西斯》的作文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 41 萨库拉 2014-07-18 15:43:32

    我对这类书总是心怀感激。就像一个人漂流在无际的大海,沉默的电台突然收到相同频率的电波。你们素未谋面,你们出发的时间有先有后,你们船的大小相差很远,你们的航道不尽相同,但是你们去往同一个终点。

  • 35 库索 2012-04-12 15:43:05

    海明威、卡夫卡和福克纳的出镜率,真是太高了。。

  • 27 宝王白奖评委 2012-09-30 19:31:29

    读海明威和卡波蒂的访谈最有收获,格里耶骂萨特深得我心,昆德拉又在贩卖小说理论,最无趣的是凯鲁亚克,我只有四个字评价:一无是处。

  • 21 违天择 2014-05-17 11:29:37

    唐诺说,最近台湾出版了一辑巴黎评论,几乎完全说不出东西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凯鲁亚克,一个是村上春树,访谈者懂的、记得的、说出来的还比这两个宝贝多。我觉得,村上的访谈没他说的差,凯鲁亚克的访谈没他说的好。

  • 25 malingcat 2012-07-23 10:38:19

    有一些在其他地方看到过。作家谈论自己和自己的创作,总是不那么靠谱的,在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人,他们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说辞。但是这些材料是文学研究者非常重视的,所谓推究作者“原意”。至于普通读者么,不要太当回事儿,欣赏他们夹杂了胡说八道的睿智,就好。

  • 20 远子 2016-03-22 17:54:32

    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个作家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用来辩护自己的写作,而这些论点时常是互相矛盾的……另外,了解每个作家的写作习惯和错综复杂的“师承关系”,也很有趣。

  • 24 李娇娥 2012-06-11 18:44:51

    蛮好玩的,另外每篇前面都会放一页被访问作家的手稿,有几位光看手稿就晓得脑子不太正常.....

  • 12 🍎是最好的水果 2012-06-01 19:55:22

    从拿到这本书开始,没有什么比读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更大快乐了

  • 20 虫虫 2019-02-18 16:43:29

    看这些作家的访谈尤其是谈到自己的写作历程和对其他作家的评价太有意思了,纳博科夫和斯蒂芬金两个杠精加毒舌成功把我逗笑了。 【记者:“你从乔伊斯那里学到了什么?”纳博科夫:“什么也没学到。”记者:“额,别这么说嘛。”】 【斯蒂芬金:“我一直想问问那些批评家,其中有些是作家,还有些在大学里教授文学,你们这帮孙子干吗呢?”】 还有博尔赫斯的渊博,帕慕克的儒雅,厄普代克的不羁,罗伯格里耶的中肯,马尔克斯的谦逊,卡佛曾经的迫于生计……

  • 16 不流ᝰ 2019-01-18 22:11:28

    硬气的海明威。刻薄的纳博科夫。实诚的马尔克斯。端着的昆德拉。自满的格里耶。游离的格拉斯。干涩的村上春树。精致的帕慕克。聪明的艾柯。都可爱。

  • 8 欢乐分裂 2012-04-29 19:33:06

    他们或拘谨或狂放,或内敛或健谈,时有怪癖,与他们各自文风有共通之处;谈到受影响到作家,最高提名为海明威、霍桑、博尔赫斯、卡夫卡,对同时代作家无一不流露出小心翼翼地态度,甚而避而不谈;最喜欢凯鲁亚克和格里耶两篇。

  • 12 Lily Legacy 2015-10-22 02:38:56

    从对话看出每个作家的性格、涵养等等。在访谈中,凭直觉更喜欢亨利·米勒、翁贝托·艾科,无法认同杰克·凯鲁亚克、米兰·昆德拉,至于斯蒂芬·金,几年前就无数遍看过他写的关于写作的书《写作这回事》,那个的信息量比这篇访谈多太多了。

  • 8 kk 2012-06-14 20:22:33

    作者們越來越會接受采訪,他們的個性也淹沒在這種深思熟慮的圓滑之中。

  • 7 安提戈涅 2012-04-01 22:14:40

    人的聪明愚钝有时是一望而知的,当然,前提是要接受访谈这种难免掺杂假面的文体——譬如厄普代克和凯鲁亚克的访谈排版安排在一前一后,城府心机对照的格外明显。看评论说翻译有不到位的地方——可抱怨翻译总是显得如此无能啊——总体非常赞,堪称精神盛宴。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