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的陶醉的书评 (22)

QY 2012-11-07 20:51:02

KILLING HER SOFTLY

茨威格的style是怎样的?是那种用细致入骨的心理刻画把你拖入到少女纤弱的灵魂之中,跟着她在这个用肮脏的钱币搭建的舞台里面大喜大悲。 有的人是金钱的玩物,有的人的玩物是金钱。 在克里斯蒂娜换筹码那一刻,发现姨夫打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游戏的时候,心里有一种唏嘘,悄然若...  (展开)
林微云 2011-10-31 23:37:32

一场春梦岂无痕

一场春梦岂无痕 几年前改编自茨威格同名小说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让影视圈的才女徐静蕾将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以及金鸡奖等各项奖项揽入怀中,而这部姜文、徐静蕾主演的电影也让中国观众再次见识到了茨威格的巨大魅力。茨威格一生著作颇丰,在诗歌、...  (展开)
J.T. 2015-06-08 07:59:53

谁人能够明晰且坚毅到底

茨威格是个内心非常敏感的人。 当然,世界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内心比较敏感——首先,哪一类人比较敏感?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从敏感到不敏感的一个渐变,接近敏感一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让别人觉得内心敏感。而到茨威格这个程度,则是到了在敏感人群中,也是相当敏感的了吧。...  (展开)
we are 2014-05-25 16:54:15

读《变形的陶醉》

他们两个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感觉到金钱的万能:在人的手里,金钱能发挥巨大的威力,而不在人手里,它的威力就越发巨大;他们从没有这样深切地体会到:金钱在属于你时,能给你天神一般的自由;而在它不属于你、从而迫使你断念时,又能对你进行魔鬼一般的嘲弄。 ——《变形...  (展开)
Demian 2020-08-07 17:25:12

无可挽救的陶醉

茨威格的书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从一开始就拉着你的手,从慢跑很快过渡到令人愉悦的快跑,每踏出一步都感到心脏在鲜活地跳动,都欣喜于眼前看到的风景,而且迫不及待想解开下一步风景朦胧的面纱。实际上,和其他几部中短篇小说一起来看,茨威格的作品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展开)
Elvina 2017-06-16 19:00:19

意志的迷失

环境与心理描写非常出色,虽然有些连篇累牍,可是在满世界言之无物的“名作”衬托下这种切题的赘述非常感人了。主人公每次情绪的转变都合理自然,一步步从出场那个单纯娴静讨人喜欢的温良女子被欲望支配成一个冷漠生厌的人。她无疑是令人同情的,生活把一重重残酷逐步施加在她...  (展开)
Neko 2024-05-01 20:31:38

变形的陶醉

把从未过过一天好日子的灰姑娘带到五光十色的舞会上,在舞会结束时送她回到过去的生活,没有魔法让一切继续,也没有王子来拯救她,对灰姑娘本人来说,对高不可攀的世界的匆匆一瞥真的是一种仁慈吗? 故事发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奥匈帝国解体。对于战败国来...  (展开)
康林 2023-08-17 12:08:25

糟糕的书名《变形的陶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本书的作者序,我了解到茨威格原初把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邮务小姐的故事》,50年以《被窃取的年华》为名搬上银幕。直到1982年才被命名为《变形的陶醉》在德国出版。“变形的陶醉”来自于书中的文字,但我觉得这个词为书名,让人曲解了作者的本意,把作者的立意降低了一个很大...  (展开)
Pathos 2019-04-25 18:28:56

危险的愉悦

这是好朋友很久以前给我推荐的一本书,不知为何,我对于书名《变形的陶醉》总是记不住,隐约觉得它好像叫《危险的愉悦》——另一本法国小说?对于这误记,朋友倒觉得并无不可,大概也算这本书冥冥中的一个注解。 女主角在上流社会生活的那几段,我认为是全书中最具有魅惑性,最...  (展开)
Hfer-echo 2016-03-26 21:00:04

变形

一战之后的奥地利小镇女孩,在亲戚带领下进入欧洲上流社会的花花世界,长久的家庭压抑释放,她的激情热烈而不可收拾,然而只有短短几天,她又不得不回到那个压抑僵硬的小镇,偶然遇到一个同病相怜的退伍军人,走进彼此安慰彼此,却并没有得到救赎,越来越深的怨忿让他们做出了...  (展开)
DEIRDRA 2012-06-02 18:12:57

扭曲的陶醉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狼吞虎咽般读完这本书。茨威格的小说的确是较容易看的,且有让人不得不看下去的魔力。他那引人入胜的心理描写就不必多说了,整本小说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都十分精彩,小市民的本性让他写得淋漓尽致起来,他就像在慢慢画一幅细致得不行的画,让读者整个人...  (展开)
麦麦 2022-12-04 14:48:47

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要谈故事剧情的饱满度,这篇还是不够的,不过主题很喜欢。 犹太人大概都是天才吧,一个出身富裕家庭的男作家,可以将下层女性所处的环境,和敏感、自卑、踟蹰的心理描写得如此细腻,又能将逻辑思维在本篇的后半段和《象棋》里表达的淋漓尽致,文理科都是天花板级别。 初看简介...  (展开)
未来_99 2022-10-27 12:03:25

无题

很早听说茨维格。偶然间在读书软件上被推荐了《变形的陶醉》,终于下定决定拜读,或者准确说是拜“听”。 机器语音毫无感情,特别在念那些语音词时很滑稽,但反而让人能在平淡的念白中体会到茨维格文字的魅力,体会到主角心中那一波波的情绪、感受和变化。 开篇对邮局的一成不...  (展开)
豆友219476666 2022-01-26 20:15:01

变形的陶醉

克里斯蒂娜去姨母那边让我回忆起第一炉香 前期就是战后贫穷的奥地利人到富裕美国的变形记 中期克里斯蒂娜被姑母抛弃后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无法接受落差的心态很真实 1、恐惧是一面哈哈镜,它那夸张的力量,能把一个十分细小的偶然的肌肉激动变成大的可怕漫画般的清楚的图像,二...  (展开)
豆友219476666 2022-01-26 20:15:02

变形的陶醉

克里斯蒂娜去姨母那边让我回忆起第一炉香 前期就是战后贫穷的奥地利人到富裕美国的变形记 中期克里斯蒂娜被姑母抛弃后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无法接受落差的心态很真实 1、恐惧是一面哈哈镜,它那夸张的力量,能把一个十分细小的偶然的肌肉激动变成大的可怕漫画般的清楚的图像,二...  (展开)
读书小虫 2022-01-14 20:42:14

逼近承受极限的生活:要么接受后苟活,要么以死解脱,要么以命一搏

战争之后,物资匮乏。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大背景下,人更多地是想着要活下去。 主人公的生活,贫穷困顿肮脏,谈不上尊严,只是苟活。虽然内心憋闷,却无力改变。如果她一直在家乡生活下去,或许能安然生活到老年。 可如主人女公一般,一次意外的旅行,她突然看到了另一种生活,舒...  (展开)
狂暴撸狗组长 2020-07-16 16:18:10

最后他选择了自杀

民不聊生的年代死远比生要来的更加简单痛快,然而克里斯蒂娜和费迪南在生存与死亡之间还是选择了铤而走险地生存。实话说我真的很想知道最后那份逃亡计划会将他们引向何处,他们会如何颠沛流离又能否得到哪怕一次真正的幸福,计划书无异于整个故事的曙光,在绝望的字里行间里透...  (展开)
煎锅上的三文鱼 2018-10-07 21:38:53

战争的苦痛 时代的悲哀

小镇邮务员克里斯蒂娜作为在战争中长大的一代,一直以来都过着窘迫穷苦的乡村生活。除了枯燥无味机械化的工作以外,她还要照顾重病的母亲。而一封远方的来信使她有幸被早年就背井离乡的姨妈一家邀请去瑞士度假。 当从未出过远门的她踏上行程,飞快的列车穿梭过山脉带领她进入了...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2条)

订阅变形的陶醉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