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之南 短评

热门 最新
  • 14 nothing传叔 2017-04-29 02:21:22

    挺好的一本总览和综述中国拉美翻译界历史及其政治影响的书,可惜只写到1999年,不然新经典恶炒马尔克斯就可以说道说道,,,偏偏短评区有人来说什么字字珠玑,简直是高级黑。。。

  • 4 岩屑 2013-04-05 11:26:34

    百分百好书,好到令人五体投地。惜墨如金方能字字玑珠;目光敏锐,洞见深刻,文字质朴写来却引人入胜。我表示要做滕威老师的粉丝了!

  • 5 ichbinluz 2014-07-01 09:10:47

    才发现2011年就标记了想读。 前阵在季风书屋看到后买下,口味居然没变过。 不是很有深度,是一个中国拉美翻译界的概况介绍,历史、政治的影响,还是有点意思。

  • 2 风一中 2011-09-29 21:10:01

    资料丰富,观点独到。虽是学术著作,那些翻译史料、轶事、掌故读来亦不乏趣味。有关魔幻现实主义的引入、博尔赫斯的传播,尤其值得一读

  • 1 短矢 2016-01-26 00:27:58

    语言流畅,资料详实,没有故作高深之语,可以一口气读完。可惜在翻译研究之外没再多写一些影响研究和文本分析层面上的东西。

  • 1 Ma folie 2015-07-19 11:18:47

    主要讲这一时期对拉美文学的译介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还有误读。

  • 3 2019-01-12 12:46:53

    从政治的翻译到翻译的政治,boom的词源学考察,魔幻现实主义和寻根文学,博尔赫斯的考古,都十分精彩

  • 3 克罗诺皮娅啊啊 2013-01-16 17:56:44

    书写得很好,但是里面有些错误比较明显哎,几处西语人名不加重音符号,杜拉斯没有了“斯”,科塔萨尔的西语名字拼得不在路,附录中基罗加的中译名前后不一致等,好书应当做得更加细致。

  • 1 亞歷山大裡亞 2018-01-17 16:42:44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部分其实谈得不多,更多是在关注拉丁美洲文学在中国的汉译和推广。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作为文化偶像形成的过程也恰好对应于中国80年代后社会思想的转折,马尔克斯的获奖在作家群中造成了一种虚假的焦虑感,这是一种把拉美引为同道人的神话在其中作祟。拉美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一开始便伴随着政治力量的影响,在中苏博弈的语境下,文学被政治裹挟,而文革后的纯文学倾向又是对其过度政治化的反拨,于是便倾向于隐去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二者的政治背景,使对他们的介绍和阅读有纯美学化的倾向。

  • 1 的确良夏衣 2021-05-23 12:10:13

    “当代中国被描述成一个本质化的、无差异的大历史的延伸,而这些是为了维护政权的延续和意识形态的断裂所采取的文化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呈现历史的复杂与差异,就有赖于对单一的合法叙述的逸出,对未被主流历史建构和公共历史叙述所整合的个人记忆的尊重,有赖于对未被发掘,或因未赋予合法性地位而被忽略、被遮蔽的当代经验的发现和呈示。”滕老师在学术写作中的现实情怀,也永远指引着我。

  • 4 观之不足 2020-05-21 00:01:14

    某种程度上是汪晖、贺桂梅、戴锦华三本重要论著的注脚,但是第三世界文学的视野让这本书而显得相当可贵

  • 4 龟龟 2020-08-06 19:55:54

    戴锦华的学生确实没得说👍👍👍。研究新中国拉美文学译介体现的“翻译的政治”。前半部分主要考察“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政治与翻译的紧密互动关系。后半部分受新启蒙知识档案、隐形书写、文化英雄等书影响较为明显,考察新时期中国对拉美文学翻译中体现出的种种错位、扭曲与变形,在西方话语的中介下最终抽空了其原有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这一转变又耦合了全球资本主义扩张与去政治、去革命化的历史语境。最终使得对拉美文学的镜像投射、对博尔赫斯的“文化英雄”指认、与“后现代”等诸语词的命名都成为文化镜城中暧昧空洞的游戏与狂欢。如果说还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可能是文本分析略有不足,以及对文化霸权构建中诸种因素复杂微妙的互动关系挖掘得还不太够。但考虑到篇幅问题,总体上已经非常难得了。

  • 0 西郊那边 2019-09-14 21:15:25

    干货极多,但也忒干了点

  • 0 Bovinokov 2014-09-19 20:46:43

    翻译的政治。其实我也想看到一些关于拉美作品中译的语言问题。

  • 0 R·WALKINGDEAD 2014-02-26 23:19:40

    通俗易懂简洁生动而且对个案的分析很细致,很适合我这种学术苦手的人……对传统的文学史观是个很好的补足。

  • 2 雪深蓝 2017-12-24 20:32:28

    一次愉快的文本旅行。作者是戴锦华老师的学生,这本书是她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写的,对拉美文学的接受和流变讲得很细。很难说她是否真的做到了疏离并抵制主流叙事,但这种学术自觉无疑令人敬佩。

  • 0 咸鹅 2018-07-17 11:14:54

    选题很好,对译介资料的梳理用功颇深。

  • 0 Estrela 2012-01-02 10:54:26

    欣喜地看到有关巴西的部分~

  • 0 蛋丁 2018-12-01 12:06:35

    介绍性大于分析性,可翻看,但不知新左派视角是作者的自主选择,还是导师风格太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