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的书评 (60)

黄小兔 2012-07-05 13:31:31

《译后记》节选

《地平线》也许是莫迪亚诺的小说中玄学色彩最强的小说。它把他以前作品的全部内容压缩为一个哲学问题:生活该把时间及时间的流逝变成什么?对于博斯曼斯来说,他跟玛格丽特相恋以及这姑娘突然消失之后,四十年已经过去,但这四十年显得微不足道,重要的是这幸福的一年,这...  (展开)
里亚朵夫 2014-10-31 14:08:25

复调结构的魅力——读莫迪亚诺《地平线》

法国作家莫迪亚诺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有点出人意外。不过,这是对中国读者而言。尽管他的作品从上世纪80年代就被译介到了中国,近年来也不断有新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但他在中国的影响仅限于法语文学圈内。但是,在法国,他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一流作家,其地位足与2008年摘得...  (展开)
黄小兔 2012-10-08 15:13:58

欢迎索取试读本

“一段时间以来,博斯曼斯想到自己青年时代的某些片断,这些片断并不连贯,全都突然中止,出现了一张张无名的脸,以及短暂的相遇。这一切都是在遥远的过去,但这些短暂的片断,不能跟他一生中的其他岁月衔接起来,就依然悬浮在这漫长的现时之中。” 如果你对这本书有兴趣,留下...  (展开)
石头摇篮 2015-07-04 16:40:16

我们错过了多少命运

博斯曼斯买了一个黑色仿皮漆布面记事本带在身上,随时记下想起来的往事,“一个日期,一个确切的地点,一个他无法拼写出来的名字。”他要寻找的,是四十年前偶遇的,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科勒兹的女子。那时他21岁,她20岁。他们人生道路交合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很短,一年?他对...  (展开)
微光 2014-02-13 22:50:36

如果《地平线》拍一部电影

或许是因为平时经常看电影而没怎么看这类小说书,当读到男主和女主第一次碰面的那段,脑海里就浮现出第一个场景,人们挤上前,男主和女主第一次碰面,女主的头磕到墙面流血,然后男主带着女主去医院,一路上他们说了一些话——然后他们的恋情就此展开。那么关于这两个人,是什...  (展开)
本来老六 2014-11-19 10:11:14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地平线   读完一本书意味着什么应该有很多答案。但如同读完《地平线》之后的感觉,在我还是比较罕见的。简而言之,就如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似乎有什么曾经来过。   最大的问题是我无法复述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倒不是...  (展开)
逆·逆刃刀 2014-10-13 23:14:37

回忆、寻根、怀旧

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刚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中译本的书也早已读过,所以怎样也要评论一下吧。 这本2010年的比较新的作品,是目前可以读到的他的最好的两部作品之一(另一部当然是获得了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的很出名的《暗店街》啦)。 就写作和创作手法来说,这...  (展开)
Meou. 2017-08-27 23:10:25

时间艺术与艺术时间

一对年轻的恋人,一位时隐时现的不速之客,不同的雇主,不曾叙说的往事,东躲西藏的生活,未消散的战争的阴霾,巴黎的街道,无声的离别。这一切都像迷雾一般出现在主人公博斯曼斯老去了的作家的头脑中,他试图拼贴起四十年前那些早已化为碎片的生活往事,这些片断构成了这部迷...  (展开)
左岸人生 2013-12-26 18:30:45

我以为那是一本旅游小说

我以为《地平线》是一本旅游风景小说。其实,它是有哲学意味的东西,地平线意味深长,意味着起始也意味着结束,但暗含着真理的光芒从事从地平线升起,拥有升起自然有沉落,犹如太阳的东升西落。给人的是希望。作者莫里亚诺,是一名擅长怀旧、寻根的作家。从一张纸到一封信,以...  (展开)
ParisPatient 2017-12-06 09:10:13

对抗遗忘的地平线

“一段时间以来,博斯曼斯想到自己青年时代的某些片断,这些片断并不连贯,全都突然中止,出现了一张张无名的脸,以及短暂的相遇。” 莫迪亚诺《地平线》的开头会让人想到《百年孤独》: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那些陌生的脸、短暂的相遇与再...  (展开)
骋原 2014-12-21 00:07:00

[摘录]处于生活中的每个裂口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有时命中注定如此。你会跟同一个人迎面相遇两三次。你要是不跟这个人说话,那就是你的损失。 2.两个人在初次相遇时说的话,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说过,这事是否真的确信无疑?那么,几年来低语的声音、电话里的谈话呢?耳边低声说出的千言万语呢?这些片言只语无关...  (展开)
买超 2016-06-19 17:53:28

回忆之书

这是回忆之书,关于遥远的地平线。地平线是一个永远存在的地方,又永远无法到达。地平线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如莫迪亚诺所说,“在我们二十岁时,这发亮的线条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未来的种种许诺和希望,到了六十岁,地平线是那遥远而又幸福的过去,是失去的时间”。 《...  (展开)
leon 2015-08-01 22:13:41

关于衰老,关于死亡

这本书还是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时间、地点全是零碎的。 故事大体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主人公博斯曼斯随着年龄渐老,在回忆青年生活的时候突然对一些抽象的问题发生了兴趣。原因是在青年时代和一位女孩子的交往中,发生了一件与神秘社团、神秘学书籍有关的事情,那...  (展开)
张铁钉 2015-06-29 16:51:04

我们终将遗忘过去,并被过去遗忘

这是一本关于遗忘的书。在不经意间,我们走过的路,说过话的话或许会被保存在时空的某一处。多年后,也许我们还会再想起来,听到那些话语,想起那时陪伴着我们的人。但那些却已经不再重要了,曾经爱过,恨过,恐惧过,仰慕过的人都变得同旁边的树一样,他们只是曾经在那里...  (展开)
含笑 2015-01-25 15:29:25

不可捉摸的记忆与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小说家。他的作品多以二战法国被占领时期的普通人生活为主要题材,运用大量回忆和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地平线》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  (展开)
austerlitz 2014-02-07 13:00:14

《地平线》上的时间、空间与画面

法语小说里面,时间总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许是法语动词的时态变化能够创造一种特殊的写作技巧与味道,简单过去时的短促节奏,未完成时的渐弱余音,都让时间这个形象从故事和人物的身后浮现出来。像这本书这样,叙述反复闪进闪回,时间轴含糊不清,我们透过中文译本,难...  (展开)
poedelaire 2012-07-24 11:13:02

城市的大与小

可能是生在魔都的缘故,读莫迪亚诺笔下的巴黎总有一份相似感。很大,大得空泛,抽离了所有的实际意义,个人的身份因此模糊不清。我和你,和他,到底有什么区别?书中的主人公为了对抗城市的千篇一律,他选择了记地名的方式。但后来又写道:“他脚下的土地似乎在塌陷。四十年来...  (展开)
取昵称随机 2022-07-30 14:18:24

《地平线》什么样的爱恋足以在四十年后起身寻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是文学大咖,肤浅的爱读书人,关键是看的书也杂,所以面对书评里各种对诺奖文风地点评真算是一窍不通。索性,管他什么风格什么玄幻小说,就把它当成女孩子爱读的爱情小说来看吧。 书读了三次,第一次感觉莫名其妙,确实太多的倒序正序飘渺地描述很容易劝退,但得益于书很小很...  (展开)
小川 2021-04-24 15:15:32

莫迪亚诺的“双重曝光”技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实话,读完莫迪亚诺的《地平线》,并没有如想象中那么喜欢,他太过于注重技法与概念的卓绝,以至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故事的完整性,但话说回来,这种迷人的文体风格着实令人沉醉,时间与空间在巴黎的街道与陌生的名姓铺构起的细节之间无限生长,展开,充盈,汇入一条迷失变幻...  (展开)
明明如月 2020-11-25 18:18:57

《地平线》、ghosting与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地平线》是前两天出门参加同学婚礼在机场漫长的值机过程里看完的一本书。 当我开始翻开它,我脑海里就开始浮现一个问题,书名“地平线”是什么意思?作者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就是阅读一本小说的一个寻常开始。 我喜欢莫迪亚诺的开头,经典程度和《百年孤独》的开头一样。...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60条)

订阅地平线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