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ointment with Death的书评 (72)

ƪ(ړײ)ƪ 2018-07-18 22:57:30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可能是本书目前最长的书评_(:з」∠)_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应该算是我和阿婆的第一场“约会”,详切审问和缜密的推理令我在酣畅淋漓的同时也不禁懊悔“为何相遇如此之晚”。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读到此书的时候自己心智也足够成熟,不会抱着对推理情节的贪恋而忽略太多太多细节。和大侦探进行智商上的较量固然过瘾,但是能够长盛不衰...  (展开)
水镜 2012-03-20 16:57:03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性格决定命运

也许,这本书更应该叫做《人性记录》! 故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女主角萨拉·金在旅行中结识了博因顿一家。阿婆通过萨拉的眼向大家描述了一个畸形的美国家族。 博因顿一家都蜷伏在以蛮横专政的博因顿老夫人为中心的一张网中。老夫人就像一只主宰一切的黑寡妇一样,...  (展开)
Shen1122 2023-09-16 20:56:41 新星出版社2014版

【翻】1.16死亡约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声明:原作为《Agatha Christie’s GoldenAge》, John Goddard。本评论集完全泄底,版权归作者以及出版方所有,翻译仅供学习交流。 为便查阅,本篇翻译中人名以及关于阿加莎原文的引用,在无特殊说明时均参照新星版译文。 解答(Solution) 本次波洛调查了博因顿太太死亡案,她...  (展开)
长江锦幔舟 2014-01-13 16:20:05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不作死就不会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其实是很喜欢的一个故事,没有给满分是因为不太喜欢结尾部分。 严重泄底一下吧。 一般来说这种家庭里人人各怀鬼胎的梗是阿婆的拿手好戏,“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理由却也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或者“每个人都没有非这么干不可的动机却人人都有可能真的干了”这两种模式之前我已经看...  (展开)
imonoyama 2012-07-24 03:06:43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瞧这可悲的一家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AC的Appointment Of Death虽然是部侦探小说,但恐怕“侦探故事”并非其真正内核,小说所倾力讲述的是Boynton家的芸芸众生相。早年丧偶的美国老太太Boynton对其子女长期进行冷酷的精神隔离与野蛮的人格操控。她严格禁止他们外出、上学、社交,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  (展开)
风清云淡 2007-10-23 15:21:19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这次我又要猜到凶手了.

我觉得阿加莎的作品会在叙述中暗示谁是凶手,如果你粗心就会把那些字眼当成废话而掠过,而到谜底揭开时才明白那是作者做的铺垫,让一切都那么的顺理成章而不唐突,真是很厉害,而且就算你猜到凶手的身份还是愿意看到最后,看整个推理的过程是不是如你所想,我想这是推理小说的魅力也是...  (展开)
卡神的日常踩雷 2021-07-23 09:41:40 新星出版社2014版

阿婆心证推理中最好的,很有说服力,人物刻画不错,故事性和意外性都在系列中属于比较好的。

我一直在想,此书的书名是不是有间接泄底的嫌疑呢? 我很喜欢这本书,如果你只看豆瓣评分的话,很可能会错过一些好书,比如说这本,豆瓣上居然才7.5分,就连《加勒比海之谜》都比这高。(提高个0.5分,这不过分吧!) 不知道新星这版的豆瓣评分为什么比人文版和贵州版都要低。 ...  (展开)
衬衫的价格 2017-02-28 20:59:57 新星出版社2014版

可我根本没打喷嚏

这一个版本的装帧,在最后写着几句推荐。 有一句说本故事的精彩程度,两倍于尼罗河上的惨案。 好吧,虽然明白这是书的一种推销形式,但我怀抱着两倍精彩于尼罗河惨案的心情去看之后,不禁有些失望。 论爱情,波洛在尼罗河一书中,还没说明白真相,倒是策划着让蒂姆和罗萨丽坦露...  (展开)
麦当劳薯条条条 2010-11-22 22:09:57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原来不是这样(剧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觉得家里的人没有一个真正具备杀人的能力, 除非有人太会装蒜, 于是想,可能是老太婆觉得自己日子不长, 为了死后持续影响她的家人,决定自杀装谋杀, 等孩子们被怀疑,被诬蔑。 结果,好吧,我猜不到凶手,但对真凶有点不满,我本来期待的是更意外的结果,而不是更欢乐的结局。  (展开)
诸葛昳月 2020-08-27 22:25:19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论暴君之死

本书的手法和套路并不新颖,外婆不小心掉地上的毛线团,太多的烟雾,围绕着描写的所有嫌疑人都有足够的理由和动机去杀人。所以谁才是动手的那个?看到一半的时候,按照之前阿加莎的尿性,动机已经充足到了遍地都是凶手的地步,那最能让读者意向不到的,便是看似最局外最没有的...  (展开)
微笑的鱼 2014-02-02 16:01:37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精神分析?

3.5 推理方式主要是基于深层次的精神分析,人证物证处于一个相对的辅助地位。”其实我一直不懂波洛说的第二支注射器微妙在什么地方,甚至觉得多余。显然它的作用是为了论证卡洛尔无罪的心理分析的正确性,即所作所为皆出于为“保护”雷曼德——她误认为雷在她回...  (展开)
卡卡 2011-07-02 09:03:15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独特的心理分析视角

这本书比较特别的是,在书籍中引入“心理医生”这一角色,对变态的一家之主的心理分析很到位。 这也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了。比较起来,波洛如何破案反而显得不是很关键了。 相比起阿婆其他的书,这本书的新视角非常另类。  (展开)
獨孤島主 2009-04-10 16:44:5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阿婆杀人笔(一)非完美谋杀

终于开始读克里斯蒂了,一直想读,想好好坐下来什么都不想一头沉浸在她营造的一幕幕杀机四伏和抽丝剥茧里。第一次,第一部,《死亡约会》用了三个半小时,我读完了。 我终于明白了何以阿加莎的作品会有令全世界心醉的魔力,而我非常庆幸,在一个不致于读得一头雾水却也...  (展开)
麦芽糖 2023-01-10 21:37:42 新星出版社2014版

我认为是很绝妙的构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博因顿一家以为亲密的人是凶手,相互之间的掩护心理写的很精彩。最后波洛假设几人的有罪论和无罪论,条理清晰,很完美的推理。 我想到过真凶可能是伯爵夫人,但我认为的动机是她就是那个因为怀孕被老太婆赶出门的人。最关键的细节居然是破破烂烂的裤子。 回看确实有很多都对的...  (展开)
朕射你无罪 2019-07-16 17:05:47 新星出版社2014版

“一个人没能寿终正寝,这样是不对的。”

1,阿婆时常以自己的旅行经历为灵感写作,于是她的书里总能出现很多旅游风光的描写,时隔百年之后再看,冲着解密而来的读者兴许会觉得多余,然而在当时,作为让阅读习惯从贵族走入家庭,渗透到每个人生活中的阿婆,这样的异国风光对于经济水平有限、无法亲身体验的平民来说,未...  (展开)
抛书人对一枝秋 2018-10-05 19:38:09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无所不在的控制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因为胆子小,所以不怎么敢看恐怖的福尔摩斯,很害怕看了睡不着觉.....但是阿婆的书我还是很敢看的,她书中人物要么被毒死,要么被杀死,她从来不着重笔墨在渲染恐怖气氛上,而是侧重对人性的分析理解。可是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久违的恐怖气氛!!并不是说杀人情节有多恐怖(这个...  (展开)
动物园园长 2018-09-05 15:11:40 新星出版社2014版

Appointment with Death by Agatha 摘抄

对中文版和英文版做了比较阅读,中文版是微信读书上蓝书皮的,英文版是Google找的资源。摘抄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段落。目前读到了大概3/4的位置,以后有时间这遍读完全书后(第二遍)整理整理并加一些短评。刚考完GRE,读到很多英文单词感觉很亲切呀。 有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叫《可...  (展开)
kai1949 2015-11-20 17:11:47 新星出版社2014版

没有任何人囚禁我们,而我们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5-06-01 死亡约会 侦探小说 不要想着控制别人的人生 即便是亲人 你也没那个权力 和另一句特别相似的话是 不要随意评价别人的人生 你没有那个资格 死亡约会 是悬疑小说 开始看 我以为没有结局 只是,结局也是我想不到的人物,一个只是在旅行中偶遇的人。 在旁观者看来,只...  (展开)
queenie 2012-12-27 06:08:32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一个该死的女人的死亡

老实说,看到结尾有些失望。 居然是大团圆结尾!!他们家中那些无用的儿女们,既然没有给他们的勇气一个机会,或者是个发自内心的反抗的机会就大团圆了。便宜了他们! 书中的那个该死的老太婆居然是被一个外人杀掉的。。。 我还期待他们家中的谁谁谁阴暗又巧妙地干掉她呢! ...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2条)

订阅Appointment with Death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