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宏观经济学(第7版)》英文版自1992年出版以来,已再版七次,是美国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宏观经济学(第7版)》在全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已被翻译成15种语言出版,被几十个国家采用。
《宏观经济学(第7版)》的语言简洁明快、清晰易懂,内容深入浅出,几乎涵盖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的所有主要领域,并准确、公正地介绍了在经济学界达成共识的主要观点,以及存在分歧的不同学派。《宏观经济学(第7版)》适合广大的读者群,包括高年级本科生、研究人员、政府和企业决策者,也可以作为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宏观经济学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N·格里高利·曼昆(N.Gregory Mankiw),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他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85年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他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的研究员、布鲁金斯经济活动讨论小组的成员、波土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并曾于2003—2005年期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的研究范围涉及宏观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包括价格调整、消费者行为、金融市场、货币与财政政策及经济增长。
目录 · · · · · ·
第1篇 导言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1.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1.2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1.3 本书的安排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1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
2.2 衡量生活成本:消费者价格指数
2.3 衡量失业:失业率
2.4 结论:从经济统计数字到经济模型
第2篇 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3.1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
3.2 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3.3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需求?
3.4 什么使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
3.5 结论
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4.1 什么是货币?
4.2 货币数量论
4.3 货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
4.4 通货膨胀与利率
4.5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4.6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4.7 恶性通货膨胀
4.8 结论:古典二分法
附录 卡甘模型:现期与未来的货币如何影响价格水平
第5章 开放的经济
5.1 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
5.2 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
5.3 汇率
5.4 结论:美国作为一个大型开放经济
附录 大型开放经济
第6章 失业
6.1 失去工作,寻找工作,以及自然失业率
6.2 工作搜寻和摩擦性失业
6.3 实际工资刚性与结构性失业
6.4 劳动市场经验:美国
6.5 劳动市场经验:欧洲
6.6 结论
第3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7章 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第8章 经济增长ii:技术、经验和政策
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第10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第11章 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第12章 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
第13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第5篇 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第16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第6篇 再论支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
第17章 消费
第18章 投资
第19章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结论
术语表
· · · · · · (收起)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1.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1.2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1.3 本书的安排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1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
2.2 衡量生活成本:消费者价格指数
2.3 衡量失业:失业率
2.4 结论:从经济统计数字到经济模型
第2篇 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3.1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
3.2 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3.3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需求?
3.4 什么使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
3.5 结论
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4.1 什么是货币?
4.2 货币数量论
4.3 货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
4.4 通货膨胀与利率
4.5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4.6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4.7 恶性通货膨胀
4.8 结论:古典二分法
附录 卡甘模型:现期与未来的货币如何影响价格水平
第5章 开放的经济
5.1 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
5.2 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
5.3 汇率
5.4 结论:美国作为一个大型开放经济
附录 大型开放经济
第6章 失业
6.1 失去工作,寻找工作,以及自然失业率
6.2 工作搜寻和摩擦性失业
6.3 实际工资刚性与结构性失业
6.4 劳动市场经验:美国
6.5 劳动市场经验:欧洲
6.6 结论
第3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7章 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第8章 经济增长ii:技术、经验和政策
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第10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第11章 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第12章 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
第13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第5篇 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第16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第6篇 再论支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
第17章 消费
第18章 投资
第19章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结论
术语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判断简化的假设(例如假设披萨饼有一个单一的价格)什么时候阐明了我们的思考和什么时候会误导我们。简化是构建一个有用模型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构建的模型完全反映现实,那么,这样的模型会复杂到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程度。不过,如果模型的假设完全抛弃了对要处理的问题至关重要的经济特征,那么,它们可能误导我们得出现实世界不成立的结论。因此,构建经济模型要求我们小心谨慎,同时还要了解常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页 -
的确,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不完美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家预测经济事件未来走向的能力并不比气象学家预测下一月的天气能力强。但是,正如你将要看到的,宏观经济学家对经济如何运行确实知之甚多。这种知识既有助于解释经济现象,又有助于制定经济政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经济科学译丛(共233册),
这套丛书还有
《金融学(第2版)》《发展经济学》《空间数据分析:模型、方法与技术》《微观经济学(第九版)》《动态优化 (第二版)》
等
。
喜欢读"宏观经济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宏观经济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 条 )



帮你很好的理解中级宏观经济学
脱离了萨缪尔森的范式,对前沿的宏观经济理论有很好的概括和阐述。通俗易懂,对真正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际运用很有帮助!曼昆上来就清晰地划分了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两个主线,这样对纷繁复杂、百家争鸣的宏观经济学领域就会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展开)


比经济学原理难一些,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
拜读不让发,正在拜读~~总结的时候才发现,以前关注的重点有点问题,过时间再来看都是些书中错误,以后要多记录点有价值的东西。 实际工资(MPL=W/P)---用产品而不是货币衡量的劳动工资。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佣劳动要到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这一点。比如做面包...
(展开)
> 更多书评 33篇
论坛 · · · · · ·
翻译质量 | 来自取个昵称 | 2018-04-15 22:46:52 | |
翻译质量如何,买过的同学吱一声。 | 来自拉小康 | 5 回应 | 2018-01-05 14:16:4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8.8分 2940人读过
-
Worth Publishers Inc.,U.S. (2006)8.7分 169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9.0分 1016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9.5分 54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Why study economics? (Hu)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37°暖书单(一) (37°暖)
- 如果可以重来,我会这样阅读(金融专业推荐书目) (拉小康)
- 资源书单|《策略投资》参考书目 (五花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宏观经济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卧视X 2013-03-01 02:40:28
这本通俗易懂,不错
0 有用 StephenCurry 2017-08-30 09:43:34
202008二刷,扎实
0 有用 俗人一个陌菇凉 2012-05-17 06:23:22
0 有用 大脸猫的小世界 2016-04-13 13:27:12
教材应该写到什么样子才是一本好教材?我觉得要达到如下标准: 1、逻辑清晰 2、语言通俗易懂 3、内容充分,案例要紧跟实事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的教材,除了跟作者分不开,也跟译者紧密相关!
2 有用 干锅小王子 2020-03-23 17:49:12
启蒙书,自己窝在望江校园的工学馆里一页一页啃完的,很难形容这本书在我心中有多重的分量,那是我的青春啊。17年冬,将此书落在学院自习室,后遗失,终不复见,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