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体例完整胜过陶版,文字典雅流畅犹有过之。学术性强,更注重思想发展自身的理路。对人物的点评犀利独到,读完很受益。作者的倾向性很明显,一是持血统民族主义,贬斥文化民族论,以致常有偏颇,二是注重专制与民主,三是注重法治与人治,四是侧重道家政治思想,对佛教则一笔带过,背后恐怕也有民族主义情绪。
重读此书,我还是觉得从框架到细节,问题太多。我个人尤其不喜欢其中大量这样的表达:“[对于主题S],不外x种[取径、思路等]。”此书享有盛誉,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写于抗战,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思索;二是体量适中,同时期作品大体是纲要性质,至今同题作品或者太繁或者太简(如Kim 2017);三是弟子成就,如汪荣祖、牟复礼等中美学者对此书的推崇。
惟孙氏章有目无文,作者自云原稿佚落,而汪荣祖教授则说:“公权先生视三民主义为中国政治思想之成熟,显有时代因素,因其撰稿成书之日,仍属国民党训政时期,以孙文学说与三民主义为不可侵犯之‘圣教’。诌之,心有不甘;评之,恐遭时忌,是以虽原有孙中山一章,终于不予收录,既奉阙疑之旨,复得讳而不隐之效。” 专制天下一词精辟得一塌糊涂,直逼编户齐民!
萧公权,生于江西南安。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历任南开、东北、燕京、清华、四川、光华、台湾、华盛顿等大学教授。1948年,选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本书撰写于四十年代抗战时期,内容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内容涵盖非常阔大,自先秦诸子至晚清民国时期的作品,从内容上是集中于政治思想的探讨。但是,萧先生行文,大体上是因人设章节,而于其下则未能多有标识,引文多在注释之中,行文看起来连贯,但是读起来未免冗长。两个批评意见,第一萧先生喜欢合传,将孟子和荀子合在一起,将黄宗羲和顾炎武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有比较研究的味道,但是却不容易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第二,选择人物跨度太大,比如明代选择明初刘基、方孝孺,然后就转到晚明张居正,清代开篇顾黄王,然后就是晚清康有为,这样不免跨度太大。
必读必读
萧公权先生的经典力作,同类论著中亦可称雄。全书旁征博引,新见迭出,虽有民族主义等瑕疵,但也无需苛责。以宋代为例,认为赵宋经济“积贫”与军事“积弱”,与钱穆先生《国史大纲》之论断不谋而合;主张宋代思想重心在功利派而非理学派,又直扼如今哲学系动辄宋明理学之咽喉;强调宋代新儒学渊源有佛家之心性与道家之象数,也反衬如今历史系动辄宋学援佛入儒而不提援道入儒之偏颇。先秦诸子、秦汉黄老、魏晋玄学以及隋唐道教之新论,更是不胜枚举。
康长素之前为大学者风范,康长素之后带了三分评论家之态。虽然,大开视野。
精读了上册,半文半白,但比张大仙讲得清楚。大三的时候助教师兄给我推荐了这册书,但当时一看页码畏难情绪就上来了。其实可读性是很高的。
典雅流畅的文笔,明白晓畅的内容,毫无疑问的佳作
文字流畅而深刻
花了一周半仔细看了一遍。这本书写得很清楚,有着清晰的整体脉络和行文结构。并且作者也能灵活恰当地运用大量原著。这使这本书几乎是一部理想的教材。虽然在具体措辞上有些文言文的色彩,但不也尽然难读。萧先生师从Sabine,因而学术进路比较偏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环境对思想家的影响与限制。这或许会被某些人认为是对思想过于简单的处理,但对于概论式的书籍是合格的。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对于初学者也是必要的。 可惜写孙中山的部分找不见了。
规模丰详,文辞典畅,然贬抑理学太过,有失公允。
文笔好,思辨公允平易而明晰
太深了。
补记
有这思想已经过时。取其精华吧。
。
马上读
为了考研看的,不算是精读,但也是大致过了一遍,做了笔记。本书先秦诸子和王夫子写的尤为精彩,觉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只有先秦是那么璀璨夺目,和明末清初有一些思想家有点意思,康南海也行,剩下的人不过尔尔。另外,虽然我古文功底还不够,但是这书就是读着比曹德本的《中政》有意思。
考研宝书
> 中国政治思想史
57 有用 风间隼 2016-12-31 16:01:46
体例完整胜过陶版,文字典雅流畅犹有过之。学术性强,更注重思想发展自身的理路。对人物的点评犀利独到,读完很受益。作者的倾向性很明显,一是持血统民族主义,贬斥文化民族论,以致常有偏颇,二是注重专制与民主,三是注重法治与人治,四是侧重道家政治思想,对佛教则一笔带过,背后恐怕也有民族主义情绪。
34 有用 在野武将 2020-04-29 13:32:21
重读此书,我还是觉得从框架到细节,问题太多。我个人尤其不喜欢其中大量这样的表达:“[对于主题S],不外x种[取径、思路等]。”此书享有盛誉,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写于抗战,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思索;二是体量适中,同时期作品大体是纲要性质,至今同题作品或者太繁或者太简(如Kim 2017);三是弟子成就,如汪荣祖、牟复礼等中美学者对此书的推崇。
26 有用 yy19_thick 2013-08-08 16:01:39
惟孙氏章有目无文,作者自云原稿佚落,而汪荣祖教授则说:“公权先生视三民主义为中国政治思想之成熟,显有时代因素,因其撰稿成书之日,仍属国民党训政时期,以孙文学说与三民主义为不可侵犯之‘圣教’。诌之,心有不甘;评之,恐遭时忌,是以虽原有孙中山一章,终于不予收录,既奉阙疑之旨,复得讳而不隐之效。” 专制天下一词精辟得一塌糊涂,直逼编户齐民!
22 有用 愚公∞ 2015-02-27 11:38:50
萧公权,生于江西南安。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历任南开、东北、燕京、清华、四川、光华、台湾、华盛顿等大学教授。1948年,选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本书撰写于四十年代抗战时期,内容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内容涵盖非常阔大,自先秦诸子至晚清民国时期的作品,从内容上是集中于政治思想的探讨。但是,萧先生行文,大体上是因人设章节,而于其下则未能多有标识,引文多在注释之中,行文看起来连贯,但是读起来未免冗长。两个批评意见,第一萧先生喜欢合传,将孟子和荀子合在一起,将黄宗羲和顾炎武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有比较研究的味道,但是却不容易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第二,选择人物跨度太大,比如明代选择明初刘基、方孝孺,然后就转到晚明张居正,清代开篇顾黄王,然后就是晚清康有为,这样不免跨度太大。
4 有用 流惜子 2014-06-28 20:59:58
必读必读
5 有用 三清喵 2020-03-29 11:11:15
萧公权先生的经典力作,同类论著中亦可称雄。全书旁征博引,新见迭出,虽有民族主义等瑕疵,但也无需苛责。以宋代为例,认为赵宋经济“积贫”与军事“积弱”,与钱穆先生《国史大纲》之论断不谋而合;主张宋代思想重心在功利派而非理学派,又直扼如今哲学系动辄宋明理学之咽喉;强调宋代新儒学渊源有佛家之心性与道家之象数,也反衬如今历史系动辄宋学援佛入儒而不提援道入儒之偏颇。先秦诸子、秦汉黄老、魏晋玄学以及隋唐道教之新论,更是不胜枚举。
2 有用 若耶溪水 2014-03-06 22:32:06
康长素之前为大学者风范,康长素之后带了三分评论家之态。虽然,大开视野。
1 有用 Edmeng 2023-12-14 13:03:28 北京
精读了上册,半文半白,但比张大仙讲得清楚。大三的时候助教师兄给我推荐了这册书,但当时一看页码畏难情绪就上来了。其实可读性是很高的。
1 有用 NEON_FIREWORK 2023-11-24 22:20:04 甘肃
典雅流畅的文笔,明白晓畅的内容,毫无疑问的佳作
2 有用 蓝牙不露齿 2023-10-31 09:26:13 陕西
文字流畅而深刻
1 有用 友人A 2023-06-23 15:53:11 北京
花了一周半仔细看了一遍。这本书写得很清楚,有着清晰的整体脉络和行文结构。并且作者也能灵活恰当地运用大量原著。这使这本书几乎是一部理想的教材。虽然在具体措辞上有些文言文的色彩,但不也尽然难读。萧先生师从Sabine,因而学术进路比较偏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环境对思想家的影响与限制。这或许会被某些人认为是对思想过于简单的处理,但对于概论式的书籍是合格的。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对于初学者也是必要的。 可惜写孙中山的部分找不见了。
1 有用 隨安室 2017-07-11 23:09:20
规模丰详,文辞典畅,然贬抑理学太过,有失公允。
3 有用 觉今非又昨非 2017-06-24 20:12:40
文笔好,思辨公允平易而明晰
1 有用 斜杠青年 2024-09-04 14:18:57 黑龙江
太深了。
1 有用 南国拾遗 2024-08-28 15:40:42 日本
补记
1 有用 复活 2024-06-30 11:38:48 河南
有这思想已经过时。取其精华吧。
1 有用 Agamemnon 2024-06-05 11:17:34 四川
。
2 有用 人涉卬否 2020-02-26 00:29:12
马上读
5 有用 荒荒 2016-07-30 23:30:03
为了考研看的,不算是精读,但也是大致过了一遍,做了笔记。本书先秦诸子和王夫子写的尤为精彩,觉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只有先秦是那么璀璨夺目,和明末清初有一些思想家有点意思,康南海也行,剩下的人不过尔尔。另外,虽然我古文功底还不够,但是这书就是读着比曹德本的《中政》有意思。
1 有用 White 2023-08-28 12:26:02 山西
考研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