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的书评 (356)

关于安妮日记版本的介绍
自己根据一些资料整理的 版本A:这是日记的原始版本,安妮一共用了四本日记本。第一本是父亲送给她作为13岁生日礼物的红色花格子封面的日记本。第二本由克莱门先生买给安妮,记下了1943年的大部分日记,不过这本已经丢失。第三本和第四本保存了下来,其中第三本有着黑色的封皮...
(展开)

战争真是无能为力的心痛
原以为这是一本小说,来自于作者脑洞的,类似于日记一样的小说。谁知它真的是原汁原味的日记,日记的主人就叫安妮。 世界闻名的安妮日记,著作于一个封闭的地下室,记录了关于一场世界闻名、惨绝人寰的暴行里,一个平民小女孩的亲身感受。 安妮才十四岁,愿望是成为一名记者和...
(展开)

《安妮日记》—— 关于15岁少女的一切
“保留自己感觉和感情的历史,我等于活了两次,过去将会返回,而未来也就潜藏其中。” ——德拉克鲁瓦(法) 日记体作品的最大启发便是如题记所说,给予读者真实的历史感,将一整段不属于你的时空完整地呈现在你面...
(展开)

探访《安妮日记》写作地:永远的 15 岁少女
6月,突然接到一个老友的邀请,于是匆匆踏上了前往阿姆斯特丹的旅程。 刻板印象中,从这座城市联想到的除了郁金香,自行车和运河,就只有大麻和红灯区。 却没有联想到,这里还拥有大量梵高,林布兰特,哈尔斯等艺术巨匠的传世之作;这里还是那本家喻户晓的《安妮日记》的真实...
(展开)

这一切来的那么的突然
Annelies Marie Frank Born 12 June 1929 Died Early March 1945 (aged 15) 这一切来的那么的突然。。。 虽然已事隔68年,对当时的一切都已有一定了解。但是,当一个个曾经鲜活真实的生命突然之间在脑海中消失时;当从一个独立、乐观、聪明...
(展开)

我想。这应该就是安妮的魅力,也是弱者给予疯子最响亮的耳光。
接触安妮日记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时正在看一部电影the fault in our star,其中,有一段秘密小屋的场景,照片上的小女孩笑得很美,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安妮。 其实,对于战争,我的认识仅停留在课本上的文字,和黑白的影像资料上。再近点,就是爷爷奶奶口中日...
(展开)

一个天才少女告诉我们的生命真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经过多年的心理建设,终于一口气读完《安妮日记》,悲痛、遗憾、尊敬,赞叹,许多种情绪杂糅在一起。 安妮·弗兰克,一个15岁的小女孩,却懂得爱,包容,懂得享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在密室的两年中,安妮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这是让知道结局的人最揪心之处。 我无意去... (展开)
真实细致的少女心路历程记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几天看的另一本颇有感慨的书,是一位十四五岁女孩的细碎心思记录——《安妮日记》。 这本书在西方世界挺有名气的,我想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安妮日记的大部分,都是在她与两户家人生活在密室中,几乎与外界隔离的情况下写的——他们是二战期间生活在德占区的犹太人。日记... (展开)
安妮是我身体里的那个女孩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安妮对自己的感受对身边的人的感受以及对她生活的感受就像我一样,时而觉得生活充满着快乐与希望,时而又觉得苦闷不已仿佛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理解一个年轻的孩子的想要过她美好生活的时候。 我觉得她告诉我了很多怎么去面对自己...
(展开)

I would never regret for picking a pathless way
I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on the train coming back to Beijing, during which journey I can't cheer up for many reasons, but this book can't be blamed for my recent depression at all, to the contrary, I should say I can't admire this lovely girl more and ...
(展开)

汉娜与安妮:义结金兰,命运交缠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0年,画面中两个小姑娘都是犹太人。左边的女生叫安妮,5年后死于德国集中营,她的日记后来由父亲出版,发行量超过三千万册;右边的女生叫汉娜,是安妮的朋友,她逝于2022年,是这篇讣告的主人公。 二战后第一次读公开出版的《安妮日记》时,汉娜非常诧异,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