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汉道”的书评 (10)

余默 2016-05-07 00:07:13

《 <春秋>与‘汉道’》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是其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的修订版本,于2003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功力大抵可见于其中,对于两汉的诸多主要问题都有涉及,古典文献功底更是让人叹服。笔者对于两汉并无特别的了解,本书的阅读并无针对性的问题和...  (展开)
理一分殊 2021-02-08 14:42:51

陈侃理:读《〈春秋〉与“汉道”》

原载《读书》2012年第7期 十年前,陈苏镇先生出版过一部专著《汉代政治与〈春秋〉学》。最近,书又增订再版,扩充了约二十万字关于东汉的内容,书名也改为《〈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算上原作,这部书我一共读过三遍。不仅因为作者是我学业上的导师,也...  (展开)
YongtoriBodon 2015-03-21 16:41:03

以礼为治与以德化民,致太平的满满长路

汉承秦制,但为了避免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汉帝国必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整合关中与关东。 汉初的无为而治以及郡国制是后战国时代的一种妥协,到了武帝时期的尊儒更化最终使得关东文化成为主流,帝国文化上的统一大大进展。 这一时期《春...  (展开)
理一分殊 2019-12-08 15:39:45

傅扬: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评介

一 汉朝历史、特别是政治大势的开展、演进,是否有迹可循?对此,陈苏镇先生《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首尾相通、成一家之言的诠释。本书是在作者旧著《汉代政治与《春秋》学》的基础上增订而成[1],采政治文化的取径,以秦汉之际至东汉末年为时限,...  (展开)
薛子风 2020-03-23 01:19:01

春秋与汉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下为本人书评节选 在《春秋与汉道》一书中,作者从政治文化视角入手,一方面探索汉政的形成与变迁,另一方面也试图为秦汉时期中国政治文化模板的初步形成这一理念做出进一步地探讨与拓展。在这里,我们可以说,陈苏镇先生在通贯田余庆、阎步克先生观念的同时从另一角度提出自...  (展开)
二锅头与伏特加 2020-08-26 14:28:08

读后

是我读过的非常好的一部政治文化史的著作(当然我读的也不是很多,严格意义上而言只有余英时先生的《士与中国文化》、阎步克先生的《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杨念群先生的《何处是“江南”》,还有就是本书)。整体而言,能充分感受到新中国第三代史学研究者(应该是第三代吧)...  (展开)
漱石枕流 2022-08-03 11:44:32

从思想观念切入两汉政治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陈苏镇先生的《&lt;春秋&gt;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是今年以来阅读的中国史图书中的上乘之作,作者从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入手,对两汉政治事件中儒家学说如何登场、分化、斗争,及其对政治生态的影响进行论述,较好地厘清了《公羊》、《榖梁》及《左传》三派的斗争...  (展开)
Barton 2023-08-02 14:10:04

听《春秋与“汉道”》

这是一本讲法家与儒家之间关系的书,或者说,是一本讲解中国传统中国的“内法外儒”是怎么来的书,我一直听到的一个说法叫做“内圣外王”,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内法外儒”,解读者说,儒家的统治,讲究的是以德服人,让大家在道德的感召之下,接受统治阶级的统治。法家的...  (展开)
逅而知智 2020-02-29 20:39:58

儒法合流

第一,儒家和法家从斗争到合流,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儒家化。汉武帝时期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汉朝当时面临着法律和文化不兼容的问题,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按照《公羊传》中提出的“以德化民”思想,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第二,西汉中后期,儒法两家又陷入了斗争,...  (展开)
saidelizi 2013-05-28 23:34:24

文化整合的危险

书中对王莽的改制有专门的分析,与汉武帝,汉宣帝的改革相比,王莽的改制从表面来看更接近儒生最高的目标,从实际已看,反而理想色彩全无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弄虚造假,收买不成换个噱头继续收买,结果就是直接崩盘。 这种完全乌托邦式的文化统和,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并无本质差...  (展开)

订阅《春秋》与“汉道”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