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医生 短评

热门
  • 543 艾吉奥 2015-06-30 00:14:19

    俄罗斯的良心作家犯真多,高尔基,托尔斯泰,陀斯陀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契诃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赫尔岑,其实可以用本书里经常使用的一句话来解释因何有如此多的民族知识分子出现:为什么上帝让我遭受如此痛苦的事儿!

  • 336 拉维克 2014-02-20 23:42:36

    上卷的翻译要比下卷的好。书本身没说的,那种真正称得上能改变一个人的作品。“我们来到世上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为生活做准备”。

  • 126 虾米 2016-06-20 10:13:09

    重读此书,改变了我第一次读它时的印象。一是它对革命的评价并非七分赞美三分褒扬,而是倒了个个儿。《日瓦戈》与同对革命作出毁灭性评价的《静静的顿河》两种不同的命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二是我觉得小说写得其实并不十分好。除去作品氤氲的印象式的、诗一般的潮气、雾气之外,整个故事及其表达的思想都有许多套路性的陈词滥调,在深度上,可能还不及《顿河》和《生活与命运》。

  • 58 Backwater 2012-05-12 00:13:59

    真的看不下去

  • 56 秋天的黛西 2020-03-11 18:10:14

    第二次读完花了45天,永远热爱俄罗斯文学。它让我更加坚信人的行为一定要有文学性的表达,人对生活的态度一定有诗意的关怀,人对感情一定要有庄严的信仰。

  • 42 四眼狗 2021-03-12 10:39:23

    过誉的一部作品。诗人写的小说,故事框架有些凌乱,人物的出现和消失显得很突兀。主人公彼此之间的情感很是莫名其妙,舞台感太强,从小说里我是读不出来日瓦戈医生哪里来的这么大的魅力,可以让女人为他着迷,他与拉拉的感情也很莫名其妙,突然就爱得死去活来,又突然分手,人物塑造缺乏说服力。而且他身边的那些贵人出现得也很莫名其妙,神通广大又不求回报,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刻出现,这是天降神迹,不是现实生活。总得来说,这像是一部文人臆造的作品,没有反映出时代的悲剧来,缺乏思想的深刻。大概它的得奖,要归因于特殊的历史需求。

  • 41 anakin 2013-02-22 10:01:18

    人都是被裹挟着走完自己的一辈子。

  • 23 云心 2019-01-21 20:45:55

    “我们的相会是为了分手,我们的欢宴是为了留言,让那苦难的暗流,温暖生活的冷酷。” “这不是生活,而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荒诞不经的怪梦。”“生命的谜,死亡的谜,天才的魅力,这大概只有我们俩才懂。而像重新剪裁地球那样卑微的世界争吵,对不起,算了吧,同我们毫不相干。”

  • 24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7-08-31 23:05:02

    是帕斯捷尔纳克让俄国充满了诗意,然而正是革命的恐怖感和伪装的庄严感在摧毁这种诗意。另外一个线索则涉及日瓦戈医生的私人情感世界:能把婚外情写到让人感动的地步,不愧是能得诺奖的大作家。读这部长篇小说时常能够感觉到契诃夫的灵魂在飘荡,只不过比起沙皇时代的老前辈,苦难的意味更浓烈。

  • 15 栗子 2013-02-23 00:30:27

    从放假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终于读完了。其实我没太明白日瓦戈为何那么爱拉拉。

  • 12 pendulum_man 2020-03-26 16:30:59

    这书有什么好啊,流水帐一样的,放到俄罗斯文学传统里也没有可比性,疑惑(可能是七八年前在书店买的)

  • 9 麦恩莉 2013-06-27 09:09:48

    一月份在图书馆借到上下册,到现在续期四次,读了一多半。最终不得不承认就是强迫症也无法让我读下去这部诺贝尔作品了...俄国文学果然只能看少年儿童版的缩写本。。。。。。

  • 13 牧佳织 2012-03-25 00:57:07

    豆瓣评分高得吓人...为啥我看得各种吃力各种瞌睡...苏俄这土地实在是不吸引我...

  • 6 已注销 2024-10-25 10:39:53 德国

    2467 快读完了才意识到是日瓦戈而不是日内瓦医生…

  • 12 悲欣交集 2012-06-23 10:48:54

    看得我沉浸在悲伤和撕裂中不能自拔啊。。

  • 8 domhm 2019-07-15 22:11:51

    谁来看看我们帕沙啊!心疼

  • 9 2020-12-06 20:03:48

    不是关于政治,不是政治制度或社会制度,而是关于生命、人的使命和理想,着重表现了以日瓦戈为代表的一批“站立在革命之外”的知识分子和那个血与火的时代之间的悲剧性精神冲突,这种悲剧在于,革命“恶化了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注定遭受痛苦与可怕的考验,并最终使他们陷于毁灭,而他们却并不从事反对革命的斗争,而仅仅是——多半是徒劳无益地——试图避开它的激流与火焰,维护和保持某种个性的价值”

  • 12 插头 2012-08-06 11:00:14

    万恶的人名真的完全搞不清楚状况啊。。。这样的书就是要趁年轻读啊

  • 5 兔走之 2019-05-24 01:17:08

    很有小时候看世界名著的感觉。故事看完了,但没有代入感,看完写下两行干巴巴的总结交作业拉倒。

  • 3 想吃芋圆 2023-07-31 21:26:01 广东

    无聊的叙事,散乱的情节,无感的主角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