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的味道》是新周刊主笔胡赳赳的随笔集。《北京的味道》的作者是一位秉持独立精神的写作者,他以满身才情,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如果说《北京的味道》呈现的只是北漂的感悟,不免小看了胡赳赳;如果说《北京的味道》展现的只是在北京的生活和思索,又不免小看了北京。虽然这一切都打上了独特的北京烙印,但这其实是人类共同的漂泊、通有的困惑、感悟和喜悦。这些文字属于作者,属于某个圈子,属于一些群体,更属于每一个人是对人类处境的思考,是超越个体与地域的人生透视。我们都漂在这个世界,你能将世界看清多少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深度!
海报:
北京的味道的创作者
· · · · · ·
-
胡赳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胡赳赳:《新周刊》主笔。著有诗集《百感交集》《我不愿被祖国视为英雄》,随笔集《北京的腔调》等。
目录 · · · · · ·
001 / 此身是城 胡赳赳
我为什么对北京说三道四辑一
003 / 我为什么对北京说三道四
005 / 北京:一条道路的命名
009 / 我嘴里嚼着口香糖
011 / 春节万岁
· · · · · · (更多)
我为什么对北京说三道四辑一
003 / 我为什么对北京说三道四
005 / 北京:一条道路的命名
009 / 我嘴里嚼着口香糖
011 / 春节万岁
· · · · · · (更多)
001 / 此身是城 胡赳赳
我为什么对北京说三道四辑一
003 / 我为什么对北京说三道四
005 / 北京:一条道路的命名
009 / 我嘴里嚼着口香糖
011 / 春节万岁
013 / 跳房游戏成人篇
017 / 当户口成为牌坊
020 / 人生导师
022 / 圈子与圈套
024 / 九段高手
027 / 描述暴力
029 / 我的大学
033 / 孩子们的成人礼
035 / 关于考试的精神分析
037 / 女性的天空
中国精神与中国精神病辑二
043 / 荒诞事物里的笑声
046 / 反对一种戏剧及批评观
053 / 呼唤亚当•斯密的第二只手
057 / 中国精神与中国精神病
060 / 我写高考作文
060 / 穷爸爸、富爸爸
064 / 我拿什么面对资本家
066 / 我知道名人榜都说了些什么
069 / 广告与叫卖
071 / 秀生秀死
073 / 可资模拟的霍建宁?
076 / 他们爱上潘石屹?
078 / 首富生于70年代
084 / 中国人的休闲
087 / 旅游和艳遇
089 / 中国人的孝道
谩骂比思考更重要辑三
095 / 驳早年的诗意
099 / 使记忆风化的是脑震荡
101 / 水 现 场
104 / 海彰法师传奇
112 / 黑天鹅有白内障
115 / 闲话邹静之
119 / 听歌要听姜超的
123 / 因为青春漫漫
126 / 动什么非得动感情
128 / 就让木偶遇上神仙姐姐
131 / 偷情与游刃
134 / 李六乙误会了穆桂英
137 / 她在影射我们的父亲
140 / 唱罗大佑的反调
144 / 谁“行为”我跟谁急
姿 态 感辑四
149 / 大国亦是盘中餐
152 / 姿 态 感
155 / 房地产的经济理性
159 / 文二代、富二代的巫变
162 / 帕慕克式的“呼愁”留给这个作家的时间还很多
166 / 不适的诗学
170 / 汉堡包中间的腻味
173 / 蟑螂在头条
175 / 让杂志见鬼去吧
178 / 与传媒业有关的三个谎言
182 / 职业新闻人的溃败
187 / 左翼的胜利
190 / 打倒“新浪的”社会新闻
193 / 暖昧的底层
197 / 作为良知与经验的记录
200 / 旅游的理由
203 / 探望郁金香
205 / 城市美女地图
文本生活是一种什么生活辑五
211 / 知识、知道、新知和分子
214 / 八二届人想什么?
217 / 且看男女关系
221 / 畅销书的使命
224 / 高考状元的黑暗时刻
228 / 见异思迁的立场
232 / 冒着被误读的种种危险
236 / 说了也胡说
240 / 他胸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243 / 半本好书
247 / 与英儿面对面
250 / 在音乐和绘画间交叉跑动
253 / 挪威的杂草
263 / 为何歌唱
268 / 文本生活是一种什么生活
276 / 我为什么对诗人说三道四
283 / 谁在鲁迅怀里撒娇?
· · · · · · (收起)
我为什么对北京说三道四辑一
003 / 我为什么对北京说三道四
005 / 北京:一条道路的命名
009 / 我嘴里嚼着口香糖
011 / 春节万岁
013 / 跳房游戏成人篇
017 / 当户口成为牌坊
020 / 人生导师
022 / 圈子与圈套
024 / 九段高手
027 / 描述暴力
029 / 我的大学
033 / 孩子们的成人礼
035 / 关于考试的精神分析
037 / 女性的天空
中国精神与中国精神病辑二
043 / 荒诞事物里的笑声
046 / 反对一种戏剧及批评观
053 / 呼唤亚当•斯密的第二只手
057 / 中国精神与中国精神病
060 / 我写高考作文
060 / 穷爸爸、富爸爸
064 / 我拿什么面对资本家
066 / 我知道名人榜都说了些什么
069 / 广告与叫卖
071 / 秀生秀死
073 / 可资模拟的霍建宁?
076 / 他们爱上潘石屹?
078 / 首富生于70年代
084 / 中国人的休闲
087 / 旅游和艳遇
089 / 中国人的孝道
谩骂比思考更重要辑三
095 / 驳早年的诗意
099 / 使记忆风化的是脑震荡
101 / 水 现 场
104 / 海彰法师传奇
112 / 黑天鹅有白内障
115 / 闲话邹静之
119 / 听歌要听姜超的
123 / 因为青春漫漫
126 / 动什么非得动感情
128 / 就让木偶遇上神仙姐姐
131 / 偷情与游刃
134 / 李六乙误会了穆桂英
137 / 她在影射我们的父亲
140 / 唱罗大佑的反调
144 / 谁“行为”我跟谁急
姿 态 感辑四
149 / 大国亦是盘中餐
152 / 姿 态 感
155 / 房地产的经济理性
159 / 文二代、富二代的巫变
162 / 帕慕克式的“呼愁”留给这个作家的时间还很多
166 / 不适的诗学
170 / 汉堡包中间的腻味
173 / 蟑螂在头条
175 / 让杂志见鬼去吧
178 / 与传媒业有关的三个谎言
182 / 职业新闻人的溃败
187 / 左翼的胜利
190 / 打倒“新浪的”社会新闻
193 / 暖昧的底层
197 / 作为良知与经验的记录
200 / 旅游的理由
203 / 探望郁金香
205 / 城市美女地图
文本生活是一种什么生活辑五
211 / 知识、知道、新知和分子
214 / 八二届人想什么?
217 / 且看男女关系
221 / 畅销书的使命
224 / 高考状元的黑暗时刻
228 / 见异思迁的立场
232 / 冒着被误读的种种危险
236 / 说了也胡说
240 / 他胸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243 / 半本好书
247 / 与英儿面对面
250 / 在音乐和绘画间交叉跑动
253 / 挪威的杂草
263 / 为何歌唱
268 / 文本生活是一种什么生活
276 / 我为什么对诗人说三道四
283 / 谁在鲁迅怀里撒娇?
· · · · · · (收起)
"北京的味道"试读 · · · · · ·
第一次来北京,就在火车站碰到一个自称被盗的女人,大概30出头或更老一点,齐耳短发,肩挎着普通的女包。她拦住我说:“你是北京人吗?”我说:“不是。”她说:“你不要怕,我没有恶意。”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她说:“我是××省××市卫生学校的老师,到北京来出差,在火车站被偷了。”我翻了翻兜说:“我也没多少钱。”她说:“我就给单位打个电话。” 我说:“走,我们到公用电话亭去...
· · · · · · (查看全部试读)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关于考试的精神分析 考试何为?何为考试?这个问题很头疼,头疼缘于一切考试。在考中就在皮肤的皱纹中,在老和丑里。考试丑陋,丑陋的考试。考试是另一种法西斯,是一次精神侵略,造成自我的迷失和分裂。天,考试这么恶劣,为什么容允它存在几千年。对于考试,我是一个不法分子,进行过不懈地抵抗和反击。我是这样一个反动者,曾经在考场拂袖而去、扬长而去、携卷而去。老师后来查卷子时,怎么都少了一份。最后我被揪出来了,没有当众批斗,只是私下里写了一份检讨了事,然后获得一个补考的美差。我喜欢私了这种隐秘的幸福,这种与众不同、白里透红的低头认错,这种无法躲藏只能局部抵抗的姿态。我是拒考者心目中的英雄,我把拒考者的迷梦做成了现实。最好是最后请允许我在考卷上做一首诗。一首诗即使不能换酒但至少能换来一次补考,另一种意义上的求和、妥协和安抚。为什么没有一份试题是:请做一首诗,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为什么没有人奖给我一支棒棒糖。我说过我曾经是考试的一个暴动者,后来被招了安。在不继续拒绝考试的时候,我成了与考试游戏的游击队员,老师只惩罚那些作弊失败的考生。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作弊的高手,乃至高手中的高手,乃至自创天下第一逃命神功,除了常规地捏一个弹丸置于手掌心之外,随时准备眼观个五六路,耳听个七八方,这样才能躲过命中的一劫。考试是勇敢者的游戏,是冒险的本能及其复苏,是侥幸过关的忧心忡忡,是祈祝,是诅咒,是不依不饶痛彻我心的伤口。考在社会的日子,考在学校的日子,考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一次心跳骤停,换句话说,我认为,如果没有考试地球将不会转动。不信你就废除考试制度试试。要不然,你让地球停止转动罢。离我最近的一次考试是在一年前,上岗前的招聘考试,没有人给我任何作弊机会,我五迷三道地做了一会儿题目,因为考的是汉语而不是数学和英语,所以至少可以把卷面填满,这样我有机会奖励自己一根棒棒糖。后来,我居然被录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页 -
先不提这些"主流人物"振臂一呼,把三大车媒体记者拖到长城上去,是否就能够代表着"中国精神",或者是在为"中国精神"做一点哪怕是启蒙意义的工作,单就"中国精神"活动观照下的精神动机来说,活动后面活脱脱带着一个"病"字,这个字并没有像"中国精神"四个大字那样印在活动所用的文化衫后背上,但我分明看到这个字的存在。 这个"病"字不是蘸着人血的馒头,而是意图让一种精神下野,从意识形态向消费形态转型,这同样是可怕的;另外,这个"病"还是一部分人自恋和以主流自居的臆症,想通过不三不四的活动,达到人五人六的目的,如果您认为我说的八九不离十,最后还有一句话奉上:别跟着一起病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国精神与中国精神病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北京的味道"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北京的味道"的人也喜欢 · · · · · ·
北京的味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比较乏味,和北京无关
其中大部分文章和北京二字关系不大,不知道书名是不是只是为了多卖出几本书,很多是苍白的无病呻吟,文字也不吸引人,可以说只是作者是简单的罗列一些自己的想法,看到多半就放弃了,很不推荐。 另外,看了此书后,瞬间对新周刊更没好感了…
(展开)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身在北京,想读懂北京。 | 来自黑影 | 2 回应 | 2011-12-23 11:21:16 |
想读读看,丰富一下阅历。 | 来自kathy | 2011-12-08 11:16:48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午后四点 (蛋蛋姐)
- 关于北京的书 (Jason Koo)
- 文学/小说/热门/杂书们/发现 (怪怪)
- 杂文 人文 散文 (璀璨的星空)
- 我的购书记录Ⅱ (一口吃掉小蛋糕)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北京的味道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唐小万 2012-05-18 14:24:32
其实和北京没啥关系,比较喜欢《北京的腔调》
0 有用 艾習角™ 2013-04-27 14:21:20
可看。但有专栏气。
0 有用 张空空 2013-04-05 20:23:21
无心读书
1 有用 waking王小心 2012-03-12 01:46:20
完全没有文字的感觉
0 有用 无根树 2012-02-10 14:25:16
文人,又酸又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