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思想史的题目不好做,要花大力气才能有一点小发现,这本书就是证明。它最大的贡献是把很多散落的研究思路串起来了,尤其论证了鲁迅的国民性思考,其实和尼采对奴隶人格的批评是勾连在一起的;而鲁迅早期思想中所谓“内曜”的概念与尼采“激情的根”是互为对应的。这就能见出鲁迅的思想和尼采确实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把以前一些含混的说法证实了。作者背后花了多少工夫,不难想象。
写尼采就写的很突出、细致、敏锐了,而且用了很多功夫还不冗长;把他俩结合起来就更看出作者的能力很出色了。写的非常严谨,而且迷人。冷门的书,伟大的作者。不够深入,看过的人也是好少了……
不很喜欢呢。 本书于材料方面做得很到位,但看得出其对于尼采在整个西方思想的定位不太清晰,对于鲁迅所认识的尼采没有充分界定,把鲁迅的作品与尼采作品作简单比附也忽略了鲁迅作品的多个来源和复杂性。 更关键的是对于这历来众说纷纭的两人,试图用貌似客观公正的角度去总体把握和比较,流于粗浅。 点对点的研究很容易陷入往先定框架填入材料的满足感中,也丧失了尼采的视角主义观。
文献扎实,论证自如,但个别观点有待深入。
无特操的聪明人的繁衍,认真愚人的凋零,真可谓仆之所重,时之所轻。
读了尼采后重读此书,许多地方都不能同意,尼采的超人、个人、末人感觉作者理解的都有问题,还是倾向于理解成建立在情感与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启蒙式个人,鲁迅对其的复杂态度分析也不到位,没有真正深入。倒是有些和尼采无关的观点,比如说鲁迅看重墨家不是以墨代儒而是引墨入儒,可称洞见。
对眼下还是很好的学术范本,导言部分算是对鲁迅对西方哲学接受研究史的梳理(中间大段是刘瑜笑的“施密特时期”),后面分开写尼采和鲁迅,再来比较。不过显然尼采的想法是系统性的,但是鲁迅的“黑暗中心”是燃烧的火焰。鲁迅提到“战士”“过客‘,从来没写过超人角色。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以及同情、馈赠美德的部分,与其说是学到很多鲁迅,不如说是无知地重新补了补尼采……immediate past的概念记下了,关于中国传统儒学分子那部分、温和与激烈的尼采,大概还要想想。标题确实起得蛮好。
比较尼采,比较鲁迅,但不够尼采鲁迅
以一种很虚弱的“扎实”学术写作方法,勾连尼采和鲁迅两位强人……这很难评,祝他成功吧。但从第一章来看,作者似乎不能把握尼采的强力意志概念,尤其是尼采对“奴隶道德”和“虚无主义”的贬损。尼采的反民主似乎被作者自带的民主启蒙立场屏蔽了…
很不能融贯在一起,且没有思想勾连的勇气和跳跃。
纯粹诠释的抑制、接受史方法的疏离、骆驼。
一项很有新意的比较文学研究,从尼采和鲁迅作品之中找出了许多共通之处,得出“鲁迅反对儒教和尼采敌基督类似”之结论;顺便提到了尼采在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之中“妖魔化”的过程和鲁迅对新中国的疑虑,以及建国之后文学领域普遍的没落,历史跨度和思想深度兼备,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
以扎实的文献和思想梳理触摸到了比较文学的边界,如何在影响、平行,材料、观念中穿行,把两方说清楚。有的地方犹嫌不足,但可能是单独也无法论证的。
挺喜欢开头讲影响研究那里 因为不了解尼采 所以无法判断作者的观点 而且有的地方感觉不严谨 但有这样一本书还是好于许多精致而无所谓的书
很扎实的研究
揭开了一些迷思和误解。附录四为尼采的恨女观正名,我想到鲁迅和许广平的恋爱,这很是…前卫。
为啥能自己先弄一个尼采的形象出来····
资料详实,分析也很圆融。但还是更多地关注尼采对鲁迅的影响,而未能深入比较两位巨人各自的时代,作者坦诚并非哲学出身。作者是杭亢人,难得立场同情革命,没有小南朝的奴婢气。
见书评。
> 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
10 有用 大甜甜~~ 2018-09-22 16:13:59
思想史的题目不好做,要花大力气才能有一点小发现,这本书就是证明。它最大的贡献是把很多散落的研究思路串起来了,尤其论证了鲁迅的国民性思考,其实和尼采对奴隶人格的批评是勾连在一起的;而鲁迅早期思想中所谓“内曜”的概念与尼采“激情的根”是互为对应的。这就能见出鲁迅的思想和尼采确实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把以前一些含混的说法证实了。作者背后花了多少工夫,不难想象。
9 有用 ητοςouti 2015-12-10 13:10:50
写尼采就写的很突出、细致、敏锐了,而且用了很多功夫还不冗长;把他俩结合起来就更看出作者的能力很出色了。写的非常严谨,而且迷人。冷门的书,伟大的作者。不够深入,看过的人也是好少了……
3 有用 随心所欲 2019-03-27 13:39:37
不很喜欢呢。 本书于材料方面做得很到位,但看得出其对于尼采在整个西方思想的定位不太清晰,对于鲁迅所认识的尼采没有充分界定,把鲁迅的作品与尼采作品作简单比附也忽略了鲁迅作品的多个来源和复杂性。 更关键的是对于这历来众说纷纭的两人,试图用貌似客观公正的角度去总体把握和比较,流于粗浅。 点对点的研究很容易陷入往先定框架填入材料的满足感中,也丧失了尼采的视角主义观。
3 有用 麦秸 2011-12-06 16:59:40
文献扎实,论证自如,但个别观点有待深入。
3 有用 Yeea 2018-05-25 16:54:00
无特操的聪明人的繁衍,认真愚人的凋零,真可谓仆之所重,时之所轻。
1 有用 春雪 2023-05-08 20:14:12 江苏
读了尼采后重读此书,许多地方都不能同意,尼采的超人、个人、末人感觉作者理解的都有问题,还是倾向于理解成建立在情感与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启蒙式个人,鲁迅对其的复杂态度分析也不到位,没有真正深入。倒是有些和尼采无关的观点,比如说鲁迅看重墨家不是以墨代儒而是引墨入儒,可称洞见。
1 有用 二十世紀梨 2019-10-27 04:06:57
对眼下还是很好的学术范本,导言部分算是对鲁迅对西方哲学接受研究史的梳理(中间大段是刘瑜笑的“施密特时期”),后面分开写尼采和鲁迅,再来比较。不过显然尼采的想法是系统性的,但是鲁迅的“黑暗中心”是燃烧的火焰。鲁迅提到“战士”“过客‘,从来没写过超人角色。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以及同情、馈赠美德的部分,与其说是学到很多鲁迅,不如说是无知地重新补了补尼采……immediate past的概念记下了,关于中国传统儒学分子那部分、温和与激烈的尼采,大概还要想想。标题确实起得蛮好。
1 有用 秋准。 2021-12-02 09:36:05
比较尼采,比较鲁迅,但不够尼采鲁迅
1 有用 接下来干点什么 2023-09-30 16:36:57 上海
以一种很虚弱的“扎实”学术写作方法,勾连尼采和鲁迅两位强人……这很难评,祝他成功吧。但从第一章来看,作者似乎不能把握尼采的强力意志概念,尤其是尼采对“奴隶道德”和“虚无主义”的贬损。尼采的反民主似乎被作者自带的民主启蒙立场屏蔽了…
1 有用 加我QQ 2023-06-10 11:20:39 中国香港
很不能融贯在一起,且没有思想勾连的勇气和跳跃。
1 有用 疏雨孟尝 2021-04-26 23:00:47
纯粹诠释的抑制、接受史方法的疏离、骆驼。
0 有用 Shayne 2012-09-22 15:39:20
一项很有新意的比较文学研究,从尼采和鲁迅作品之中找出了许多共通之处,得出“鲁迅反对儒教和尼采敌基督类似”之结论;顺便提到了尼采在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之中“妖魔化”的过程和鲁迅对新中国的疑虑,以及建国之后文学领域普遍的没落,历史跨度和思想深度兼备,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
0 有用 朱利安 2022-02-07 19:46:05
以扎实的文献和思想梳理触摸到了比较文学的边界,如何在影响、平行,材料、观念中穿行,把两方说清楚。有的地方犹嫌不足,但可能是单独也无法论证的。
0 有用 chamber chair 2022-09-12 15:31:07 黑龙江
挺喜欢开头讲影响研究那里 因为不了解尼采 所以无法判断作者的观点 而且有的地方感觉不严谨 但有这样一本书还是好于许多精致而无所谓的书
0 有用 Hyacinthus 2023-03-18 16:37:29 北京
很扎实的研究
1 有用 燕孩孩 2023-07-29 11:32:46 黑龙江
揭开了一些迷思和误解。附录四为尼采的恨女观正名,我想到鲁迅和许广平的恋爱,这很是…前卫。
0 有用 溪山 2020-10-08 18:27:47
为啥能自己先弄一个尼采的形象出来····
0 有用 人造天堂 2023-02-03 21:37:39 重庆
资料详实,分析也很圆融。但还是更多地关注尼采对鲁迅的影响,而未能深入比较两位巨人各自的时代,作者坦诚并非哲学出身。作者是杭亢人,难得立场同情革命,没有小南朝的奴婢气。
0 有用 魔王השטן 2018-09-28 17:49:25
见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