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2006年,以色列與黎巴嫩爆發軍事衝突,格羅斯曼原本站在自衛立場,贊成以色列軍隊還擊,但不久後便與阿默斯.奧茲和耶和書華(Abraham B. Yehoshua)兩位作家聯名公開向政府請願,希望能盡快與黎巴嫩達成停火協議。
不料就在兩天後,格羅斯曼當時正在軍中服役的兒子烏里(Uri),由於裝甲運兵車被反坦克飛彈擊中而身亡,年僅二十歲。雖經喪子之痛,但格羅斯曼表示自己反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政策的立場不會改變。他在小說中刻意避談政治,不過尤里之死還是促使他更深入探討以巴衝突,而這就是他在 2008 年發表的「直到大地盡頭」。
本書的希伯來文原書名為《逃離惡耗的女人》。故事主角是中年女子奧拉,她為了慶祝兒子奧弗結束兵役役期平安歸來,計畫母子倆一起到以色列北方的加利利去旅行。不料奧弗瞞著她,志願延長役期,隨即重返前線投入一波新的戰事。在極度憤怒與悲傷的情況,...
2006年,以色列與黎巴嫩爆發軍事衝突,格羅斯曼原本站在自衛立場,贊成以色列軍隊還擊,但不久後便與阿默斯.奧茲和耶和書華(Abraham B. Yehoshua)兩位作家聯名公開向政府請願,希望能盡快與黎巴嫩達成停火協議。
不料就在兩天後,格羅斯曼當時正在軍中服役的兒子烏里(Uri),由於裝甲運兵車被反坦克飛彈擊中而身亡,年僅二十歲。雖經喪子之痛,但格羅斯曼表示自己反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政策的立場不會改變。他在小說中刻意避談政治,不過尤里之死還是促使他更深入探討以巴衝突,而這就是他在 2008 年發表的「直到大地盡頭」。
本書的希伯來文原書名為《逃離惡耗的女人》。故事主角是中年女子奧拉,她為了慶祝兒子奧弗結束兵役役期平安歸來,計畫母子倆一起到以色列北方的加利利去旅行。不料奧弗瞞著她,志願延長役期,隨即重返前線投入一波新的戰事。在極度憤怒與悲傷的情況,為了「躲避」隨時可能登門的殉職通知,奧拉選擇離家,依照原訂計畫北行。由於前夫伊蘭與大兒子亞當兩人在歐洲度假,她只得找來往昔的好友和戀人-阿夫拉姆同行。
多年以前,奧拉與阿夫拉姆、伊蘭兩個男孩,三人在醫院結識,自此成為形影不離的好友。小說開頭,格羅斯曼便用驚人筆法描寫三人年輕時的深夜對話,數十頁只有對話,完全沒有標明說話者的篇章,彷彿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聆聽三個少年好友的私密絮語。
數年後,兩人兵役期間,某次開玩笑要奧拉抽籤決定誰休假與她共度時光,誰則倒楣繼續留守,沒想到這個無心的安排,卻永遠改變了三人的命運。奧拉與伊蘭結婚生子,但這段婚姻以失敗收場。阿夫拉姆則在贖罪日戰爭中(Yom Kippur)被俘,在戰俘營中受盡折磨,獲釋後性情大變,與奧拉夫婦逐漸疏遠。
奧拉的壯遊是逃離,也是回歸。旅途中她不斷向老友與昔日戀人述說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歷,描繪奧弗的長大成人。透過重新檢視兩人的關係,重新回顧奧弗與兩人的關係,彷彿藉由說故事,就能保護在戰場上的奧弗,讓他永遠活著。文中內容充滿憂傷與感嘆,但也充盈著喜樂和對生命的禮讚。敘述文字敏感細緻,彷彿召喚一幕幕日常生活情景,觸動內心最深層卻也最純粹的感動。
本書特色
* 獲保羅.奧斯特、妮可.克勞斯、楊.馬泰爾、柯姆.托賓等名家一致讚揚。
*獲選亞瑪遜 2010 年九月編輯嚴選。
* The Daily Beast 網站統計 2010 年美國媒體和書店業者年度之最。
* Publishers Marketplace 網站統計 2010 年美國媒體和書店業者年度之最,本書名列年度「好書中的好書」十大小說類。
* 獲選亞馬遜網路書店 2010 年度編輯百大選書排名第八。
* 獲選邦諾書店 2010 年度小說類十大好書之首。
* 獲選西雅圖時報 2010 年度小說類好書。
* 獲選華盛頓郵報 2010 年度小說類五大好書。
* 獲選基督教箴言報 2010 年度小說類好書。
* 獲選《紐約客》雜誌 2010 年度小說類好書。
當代以色列最重要作家之一,大衛.格羅斯曼生涯顛峰代表作,一個女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的傷痛,以色列迄今最偉大的反戰小說。
害怕半夜三點的敲門聲?盤算公車上的坐位哪一處比較安全?
恐懼如影隨形,只有愛和記憶能夠驅除所有死亡的陰霾。
如果上戰場犧牲是男人的保衛,那麼這場旅程就是女人在男人背後的守護。
年長的奧拉眼睜睜讓兒子自願再度入伍,只為了那隨之而來的戰爭。這次她決定拒絕,拒絕整日守候在家,等候隨時欲來的殉職通知!她要按原先規劃,找來了往昔的舊情人,踏上一段記憶的生命旅程;她要用自己的力量保護兒子!
這是以色列的人生之書,一段生命的回顧之旅,透過愛與交流、記憶與再述,那些即將失去的、已經失去的,都將長存於心中,永不磨滅。
這本厚達600頁的堂皇鉅著一推出即席捲以色列的暢銷排行榜,被公認是格羅斯曼至今文學生涯的顛峰代表作,隨後迅速售出美國、英國、德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中國等二十餘國版權。2010年9月,《直到大地盡頭》英譯本問世,立刻衝上紐約時報、獨立書商協會、洛杉磯時報等排行榜,並入選亞馬遜書店、邦諾書店、西雅圖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客、經濟學人雜誌等媒體的年度選書。
同年底,格羅斯曼獲頒德國圖書業的年度和平獎,在法蘭克福書展上頒發,更被 Foreign Policy 選為全球百大思考家,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德國總理默克爾、比爾蓋茲、巴菲特、賈伯斯、湯瑪斯.佛里曼、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中國青年作家韓寒並列。今年2011年,美國總統歐巴馬也選擇此書作為他的暑期讀物,跳脫以往暑期讀物不外乎偉人傳記的傳統。
《直到大地盡頭》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寫母親對兒子的愛、男人與女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愛和友誼,寫以色列生命經驗的所有面向,也寫盡了一個女人、一個家庭和一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憂傷。在面對生命的不可預期,包括戰爭、背叛、失落,透過不斷再述、回憶與寫作,美好的事物得以永恆,而我們也才有勇氣,面對未來。
直到大地盡頭(上、下兩冊)的创作者
· · · · · ·
-
大衛.格羅斯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大衛格羅斯曼/David Grossman
1954年,生於耶路撒冷,為當代最負盛名的以色列作家,寫作長篇和短篇小說、散文、青少年小說和童書,除了拿遍以色列國內的文學獎,也在德國、波蘭、義大利、法國和英國等地得到肯定。作品已被翻譯成三十餘種語言在全球各地出版,獲獎無數。
除了寫作,格羅斯曼長期關注巴勒斯坦議題,是以色列著名的左派評論家。曾出版研究以色列統治地區(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民生活的論著《黃色的風》(The Yellow Wind),受到國際讚譽,卻在國內備受爭議。
原文摘录 · · · · · ·
-
现在她觉得,是由那么一个空洞。她感到一阵寒意。这个洞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我怎么一直没有发觉呢?自从阿达死了,原先我所在的地方,就变成了一个奥拉形状的空洞。 她逐渐意识到,她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是他们敲门之前的最后一个动作。 她叹了一口气,随即感到,这声叹息跟以往的叹息有所不同,它是新奇的,是在她体内的不同部位产生的,仿佛带有冷冽的边缘。 她感到,也许不用费多少力气,就可以让时间倒流,不必倒流太多,每次倒流三十分钟或一个小时就好。有时,恢弘浩大的事物——时间、命运、上帝——会屈服于小小的讨价还价。 成千上万个瞬间、小时、日夜,几百万件事,不计其数的行动、尝试、错误、言语和思绪,才能造就出一个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0页 -
他从一旁飞快地瞥了她一眼,刹那间,一道纱幔拉开了,他凝望着她的双眼。他望着她,明白了她心里有多委屈。然后纱幔又合拢了。怀着悲伤和痛苦,奥拉激动地感到,在那副躯壳内,那个人仍然还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6页
喜欢读"直到大地盡頭(上、下兩冊)"的人也喜欢 · · · · · ·
直到大地盡頭(上、下兩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阿以问题似乎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阿以冲突是什么时候变成以色列扩张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奥斯维辛让我了解了犹太人的苦难,心生怜悯。 读应许之地让我了解了犹太人的复国主义,心有怀疑。 知道了以色列的扩张和侵略,让我对犹太人怜悯全无。 读漫长的星期六让我知道了犹太人也有反对复国主义, 读到大地尽头让我知道了犹太人也有反战的母亲和父亲, 但由于我对犹太... (展开)
3年来读到的最喜欢的一本书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简体版预计2013年5月左右推出 | 来自唐江 | 12 回应 | 2014-04-09 19:29:1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4)8.3分 144人读过
-
Knopf (September 21, 201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9.0分 88人读过
-
Jonathan Cape (2010)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唐江翻译的书-纯文学 (唐江)
- 2011年度世界各大文学奖颁奖概况 (金迷醉紙)
- 外国文学—2012北京kubrick新到港台\外文书. (库布里克@北京)
- 大卫 格罗斯曼 (麦子)
- 新到书籍2012.11.2 (杭州库布里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直到大地盡頭(上、下兩冊)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莓有趣 2017-09-18 18:00:44
旷远辽阔,没有尽头,艰难啃食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