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史(上下)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 说剑生 2012-01-14 16:28:01

    吴越异音,宫商殊调,虽见解不同,却不能全非严先生之是。初豆友小郭为我力荐此书,略读之,以为结构不称,厚此薄彼,有失论道。又细读之,方感其妙处。爬梳剔抉,搜罗旧闻,启湮灭之卷帧,发前修之令名,(特赏清初遗民一篇)成就突过前人,却怀偏执之见,于同光诗坛基本抹杀;力排前说,发掘深入,如赵秋谷,王渔洋等人,长篇论述,不嫌赘言,而理据确凿,令人耳目一新,却于整体结构排比,错乱杂芜,纷乱无度。要之,瑜瑕互见,良莠不齐,让作为清代诗史,当为一家之言,足为所资可也!

  • 5 关我屁屁 2013-03-10 18:59:10

    系统论述,脉络很清晰

  • 1 胡了了 2022-11-11 00:44:09 浙江

    也是本极好的书,尤其绪论(晚明诗学清算)、遗民诗群、袁枚论三个部分最为精彩。严迪昌显然是推崇性灵派一脉的,在绪论部分也为竟陵派做了有力的辩护。全书最佳也是袁枚论,把袁枚定为清诗史的大关节,并且论证了袁枚—龚自珍的继承关系,袁枚的破坏式解放功不可没。严迪昌不甚喜欢宋诗,但也指出清代浙派宋诗的灵魂在厉鹗,秀水派与查—厉正统浙派的区别也理得清楚。可惜袁枚以后的篇章(即自十九世纪开始的清诗)都显得潦草了,比起《清诗史》它更应该叫《上半部清诗史》。此书以诗证诗人、以诗证诗学的做法我也很喜欢,这是蒋寅的《清代诗学史》所缺失的。严老行文也像诗人,但并不依赖抒情口气英雄欺人、随口一说,还是比新诗界的老前辈们严谨、讲学理。

  • 0 有风自南 2012-01-21 13:36:16

    已购此书,20120101

  • 0 書琰@K 2012-03-27 14:27:15

    看了看下册清末的几章……真的不如去看《光宣诗坛》。

  • 0 南薰 2020-11-09 16:55:33

    为了备课读的,很长见识

  • 0 仄平仄 2012-07-05 20:44:21

    有清一代,那么多的诗人,那么多的诗集,古诗也该烂大街了。

  • 0 何子诚 2017-07-21 19:51:02

    非常好!书里对于历史与文学甚至艺术等概括性的理论和总结的精彩程度,甚至超过了对诗人和诗史的论述!其结论精彩,精简,深入浅出,对清诗有非常好的把握、概括和评价!当然,也有不足,后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精彩,对整体驾驭地不够熟练,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推荐!

  • 0 2017-12-24 20:01:13

    说实话未见大佳

  • 0 南韩子綦 2019-12-04 14:57:51

    这是什么浮夸的研究文风……修饰辞藻也太多了吧像要写赋一样……强烈建议去研究ZG党史啊,绝对能写出不凡的篇章(狗头保命)

  • 0 王仲瞿 2020-08-19 09:15:04

    看得出来他不喜欢王渔洋2333

  • 2 新瑜 2021-12-27 19:49:56

    一个多月,总算干完了。严迪昌写清代诗人,每每把诗人内心的痛苦无奈挣扎揭示得淋漓尽致,看完一个就要为一个感慨。后记中严迪昌先生说写不来清文史了,为之落泪。

  • 0 hicoo 2021-11-08 19:30:15

    高中图书馆借的,似乎还没还回去........

  • 0 设计暴雨强度 2022-06-01 22:52:46

    竟然还没标,惭愧,这本书是我枕中鸿宝。。。

  • 0 圜丘 2022-09-23 22:09:02 天津

    详实的清诗研究著作,严迪昌先生欲为清代士人作诗史之心可窥之。后记言作者写作的主导心态“以深感爱新觉罗氏王朝统治下之士人实大不幸也”,又有“以人文生态为审辨视角,探索所谓‘盛世’诗人悲慨寂寥之心。”以遗民诗界,清初诗坛,清中期朝野诗坛和晚近诗坛分为四编,从宁镇•淮扬遗民诗群写到黄遵宪,将清代诗歌的演化路程完整呈现,于王士禛、朱彝尊、查慎行、赵执信、沈德潜、翁方纲、袁枚、黄仲则着墨较多,涵盖了诗学批评史中重要的理论如神韵、格调、肌理、性灵等。字里行间无处不充斥着作者贬抑朝野馆阁而高扬布衣名士的价值观,正如他在绪论中将清诗的嬗变特点概括为“朝”“野”的离立之势,扬野抑朝倾向明显。政治与文艺的关系,士人心态的考索,诗歌的工具论与性情关系,这些命题的解答或许还需要后人不断地进行材料挖掘、考辨与阐释。

  • 0 过风箫 2024-03-08 19:50:40 天津

    识见清晰,文笔清澈,抓住“朝”“野”离立的脉络,以及诗歌创作语境中规范化和个性化的冲突,来作为两条把握清诗发展历程的线索,是尤为恰切的。但同样也因为过于关注抒情特质,从而对追求雅化、格律化、才学化的“庙堂派”“雅正派”等等,抱有一些苛刻的固定印象,如王士禛、朱彝尊、沈德潜、翁方纲之流,对他们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以他们自身的追求与宗尚为立足点的,也只着重于挑选他们风格清丽、语浅情深的作品来评赏,而没能展示其作品之大体面貌,这对于一部断代诗史来说也许并不是很客观公允的。

  • 0 陶思 2022-12-20 23:33:46 江苏

    2022.2.28

  • 0 节奏玛卡劳瑞 2023-07-30 12:56:09 陕西

    2022.12.8 宋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