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留痕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荒荒 2016-03-15 14:32:32

    骗的最高境界就是骗过了自己,人在一种职业中被物化的结果还是很糟糕的。有的时候,就是需要在人性和职业性之间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

  • 1 changanxiyu 2013-07-26 10:00:27

    天啊这本书太棒了,冗长繁琐以及拿腔拿调的句子一点儿也不觉枯燥,反是一个无限真实的形象。

  • 1 泡泡 2015-02-03 23:42:10

    优雅,克制,隐忍的美。但有点过于翻译腔了,书五星,翻译扣一星。看到译后记跟吃屎一样。

  • 0 cys.tony 2017-12-24 17:32:03

    inconsolable,无可慰藉

  • 1 ricky 2012-07-23 23:33:05

    The Remains of the Day

  • 1 Ihatove 2012-08-11 15:15:36

    个人阅读石黑一雄第二本,依旧是第一人称叙述,六天的旅程,角色沉浸于昔日回忆,带着自认的满足,在我看来却宛如空虚的生活。最后一章大爱(毕竟是高潮嘛...)。装帧超喜欢!

  • 0 赫克托尔 2014-06-25 10:34:16

    这书倒是有够闷的,连翻译都显得特别生涩僵硬。谈及了好多政治让我忍不住犯困。

  • 1 SWX 2020-09-11 23:53:13

    作者视角并不赞同达林顿,我们清楚地可以从叙事者叙述中看出达林顿并不是一个真正如那位管家描述的那样完人。小说的技艺极其精湛,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以傲慢与偏见里的Collins视角来写一部小说,同时还能不失分寸地讲述整个Elizabeth和Darcy的故事,该是多么精彩。 莎士比亚主角中有很多人都有一种失败了才能完成其尊严的,因此我一直在好奇达林顿勋爵在战后的表现,能有理查二世的那种尊严吗?《李尔王》里的格洛赛斯特在downfall之前,也可以说是达林顿这样一个人物,decent, 正派,有基本的正直,但是你也很难说得上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而且,我们可以想象,李尔王中肯特的管家会觉得肯特的一些行为难以理解,但是格洛赛斯特的管家却较为容易理解格洛赛斯特。

  • 2 饿霸地煮 2013-03-19 13:13:25

    大概只有石黑一雄这样的日裔英国人才可以如此精彩的在主客观立场上,选择管家独特的职业,对往日帝国荣光和岁月蹉跎无奈做出优雅美丽的一刀切。

  • 1 果樹 2019-11-07 09:07:50

    显文本的短期旅途+每一章节深入回忆的时间纵深=全文张驰有度。

  • 1 尼桑 2012-07-23 18:42:40

    英式得就像装在精美得讽刺的骨瓷里浓郁的下午茶一样地道、纯正,带着过时的贵族般的骄傲和苦涩,高傲而自欺地追忆——仿佛帝国的太阳真的不曾落下。

  • 1 别的羊 2017-12-07 22:41:24

    (我看过的)石黑一雄作品里最好看的一本。后半部分,男女管家的感情戏是最大的亮点。那些压抑着、被暗示的、没说出口的情感,在多年后重见天日的一刻,让人有些心酸。正如肯顿小姐所说:“我对生活犯下了多么可怕的错误啊。”过去的日子无法弥补,这段别扭的爱恋也徒有优雅,没有长久的幸福。

  • 1 gardenhead 2012-12-03 23:29:30

    这本好棒,技巧、故事和用词都恰到火候;译后记太扫兴

  • 0 布宜諾斯 2012-08-20 19:43:55

    表面平静,实则万般愧悔

  • 0 [已注销] 2017-10-21 13:11:40

    非常闷又非常好

  • 0 zaraz 2015-04-06 11:37:52

    因为自己的怯懦而羞愧,怯懦是如何因为羞耻而被掩饰和反转,又如何艰难地面对和对之进行弥补……

  • 1 锅锅妹(退休版 2017-10-24 10:31:41

    男主有的时候能把人气死,但也实在是叫人恨不起来。时代和职业的双重牺牲品。

  • 0 季米 2017-12-27 16:30:12

    这本书因为作者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居然在孔网卖到上百元,实在不能理解。过手翻了翻,还是读不出什么,后记中提到主人公"应该停止无休无止地追溯往事,应该采取积极的人生观去享受自己剩余的时光",算是有那么点意思吧,如果是电影我可能勉强会看完,外国小说基本绝缘了,获啥奖也难有阅读的热情,就这样吧。

  • 0 苏莫 2016-02-29 11:32:20

    无论如何谨慎小心,个人的判断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去看,都可能是错的,反省或者执迷不悟,到最后差不多是殊途同归。

  • 1 大甜甜~~ 2012-01-08 23:50:41

    这才是我心目中英国式的小说,带着礼帽出场,步调更不高扬,心口里却满是古道热肠。我只能惊叹一个日本裔作家,何以能将英国人窥探到这般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