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个人观点太重
不算宋初开国时太祖的武功,也只有哲宗一朝对异族的战果最大,内有强君能臣,外有智帅勇将,再加上以对外强硬为国是,如果哲宗晚十年死,一切的历史都会不同。可惜世事不容假设,哲宗崩后没多久北宋竟亡,浴血边疆的王瞻被逼死,矢志开边的章惇上了奸臣传,纵敌卖土的几位旧党却成了千古圣贤。想想这一册的内容这么惊人也许并不是因为他写得好,而是这段历史本就太过惊奇。
一阵大风刮来
读此方知宋一朝名将很多,非只杨狄岳。司马光人品有问题。看来历史并不是久远就可盖棺论定,要看你用何角度看了
亡国的前兆,气数尽已,谁人可挡?
写资政通鉴的司马光和朝堂上的司马光不是一个人
68岁的司马光躺在病榻上,下人说:“相爷,东坡又在家里骂您司马牛了。” 司马光:“罢了罢了,随他去吧。” 蔡京:“大人,我已如期完成任务,所辖地区免役法全废。“ 司马光:“不错不错,大有可为。” 下人:“大人,有人在高太后那儿提议重新启动青苗法!” 司马光:“快,快扶我起来……” (好吧,编的也太烂了吧……)
北宋中后期形势逼仄,外有强敌走扰边陲,内无长效安邦良策,伴随忧患和急躁,又有党争风气肆意带动,让当时那一群人根性浅薄本心不立尽数暴露,胸中点墨全用去矫饰欺人,谩骂诋毁,颠倒是非黑白,没有从实质上定论接下来到底该怎么走,更多停留在为了斗争而斗争的层面,也没人阻止得了势态变坏而任其疯魔下去,伤了元气。宋代士大夫受早期中期影响,本有着推行教化注重修养的一面,而且也更具有天下担当的情怀,可还是畸形退化到了这步田地,从探讨治国方略的积极初衷逐渐滑落至攻讦异己争名夺利的疯狂丑态,留给历史一桩群体闹剧,留给后世无尽的悲叹。
2017-04-28开始读;2017-05-01读完,基本都是在旅行的路上读完的,剩下的最后三章是回来后看完的,变成了打卡的任务完成内容。3858-4407/7103的内容。
一如既往的妄议和混蛋。这是我读书识字以来掉入的最大最恶心的一个坑
章楶:以冒险为事业的人,最大的特点不是勇敢,而是细心。
这哥们儿写的我这心里一上一下的…不过细想也是,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生存在最极端的历史时期,被裹挟在改变历史的事件中,有着别于浑噩生活的特殊存在。圣人也不例外
这是最受作者鼓动的一部书。 王安石、司马光,都是宋代名人,前者改革者,后者著史者。文学、政绩、道德,各有千秋,一言难尽,真长见识。 高滔滔、向太后,正所谓“女人是祸水”,权利是个好东西,谁都想要。 为神宗、哲宗的“心比天高、运比纸薄”而悲伤。如果两人可以施展抱负,中华也许不是如此模样了。 改革注定不受既有利益者的欢迎,发起者必须依赖个人或少数人,坚持下去必须获得改革利益者的支持,否则只能获得守旧派的疯狂反扑,哪怕是皇帝,都阻挡不住。
渐渐胸闷
党争影响了中国历史
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晏殊,王安石,苏东坡,一个个历史人物丰满了起来,不再是脸谱化的存在,有了人的温度。
过度颂扬新党,对旧党有点偏激。
除三国外,最感兴趣的一段中国史。
不是王朝更迭,而是新旧党的斗争。
本书花了2021-22一年时间断断续续在Kindle读完。其实2012年就看了网文,且在珠海看完了最后一章“崖山灭宋”,当时挺有感慨。如今重读,虽文有虎头蛇尾之感,但仍觉得值得二刷。推荐。
> 如果这是宋史.6,后改革时代卷
2 有用 琴剑飘0 2016-02-27 13:54:13
个人观点太重
1 有用 熊 2014-08-04 14:34:44
不算宋初开国时太祖的武功,也只有哲宗一朝对异族的战果最大,内有强君能臣,外有智帅勇将,再加上以对外强硬为国是,如果哲宗晚十年死,一切的历史都会不同。可惜世事不容假设,哲宗崩后没多久北宋竟亡,浴血边疆的王瞻被逼死,矢志开边的章惇上了奸臣传,纵敌卖土的几位旧党却成了千古圣贤。想想这一册的内容这么惊人也许并不是因为他写得好,而是这段历史本就太过惊奇。
0 有用 42 2013-09-11 23:11:30
一阵大风刮来
0 有用 我爱 2012-05-27 15:48:02
读此方知宋一朝名将很多,非只杨狄岳。司马光人品有问题。看来历史并不是久远就可盖棺论定,要看你用何角度看了
0 有用 Yan. 2014-07-12 23:25:38
亡国的前兆,气数尽已,谁人可挡?
0 有用 疏桐 2015-04-29 01:20:31
写资政通鉴的司马光和朝堂上的司马光不是一个人
0 有用 lutd 2013-01-25 20:18:18
68岁的司马光躺在病榻上,下人说:“相爷,东坡又在家里骂您司马牛了。” 司马光:“罢了罢了,随他去吧。” 蔡京:“大人,我已如期完成任务,所辖地区免役法全废。“ 司马光:“不错不错,大有可为。” 下人:“大人,有人在高太后那儿提议重新启动青苗法!” 司马光:“快,快扶我起来……” (好吧,编的也太烂了吧……)
0 有用 桂魄梅妆 2021-08-26 17:37:02
北宋中后期形势逼仄,外有强敌走扰边陲,内无长效安邦良策,伴随忧患和急躁,又有党争风气肆意带动,让当时那一群人根性浅薄本心不立尽数暴露,胸中点墨全用去矫饰欺人,谩骂诋毁,颠倒是非黑白,没有从实质上定论接下来到底该怎么走,更多停留在为了斗争而斗争的层面,也没人阻止得了势态变坏而任其疯魔下去,伤了元气。宋代士大夫受早期中期影响,本有着推行教化注重修养的一面,而且也更具有天下担当的情怀,可还是畸形退化到了这步田地,从探讨治国方略的积极初衷逐渐滑落至攻讦异己争名夺利的疯狂丑态,留给历史一桩群体闹剧,留给后世无尽的悲叹。
0 有用 天行 2017-05-01 17:27:34
2017-04-28开始读;2017-05-01读完,基本都是在旅行的路上读完的,剩下的最后三章是回来后看完的,变成了打卡的任务完成内容。3858-4407/7103的内容。
0 有用 秦娥夢斷秦樓月 2016-08-31 17:20:49
一如既往的妄议和混蛋。这是我读书识字以来掉入的最大最恶心的一个坑
0 有用 伍德斯托克 2016-05-04 14:07:48
章楶:以冒险为事业的人,最大的特点不是勇敢,而是细心。
0 有用 风湖子 2016-10-11 16:10:05
这哥们儿写的我这心里一上一下的…不过细想也是,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生存在最极端的历史时期,被裹挟在改变历史的事件中,有着别于浑噩生活的特殊存在。圣人也不例外
0 有用 chucklen 2019-07-15 06:43:44
这是最受作者鼓动的一部书。 王安石、司马光,都是宋代名人,前者改革者,后者著史者。文学、政绩、道德,各有千秋,一言难尽,真长见识。 高滔滔、向太后,正所谓“女人是祸水”,权利是个好东西,谁都想要。 为神宗、哲宗的“心比天高、运比纸薄”而悲伤。如果两人可以施展抱负,中华也许不是如此模样了。 改革注定不受既有利益者的欢迎,发起者必须依赖个人或少数人,坚持下去必须获得改革利益者的支持,否则只能获得守旧派的疯狂反扑,哪怕是皇帝,都阻挡不住。
0 有用 绿色人 2016-05-25 21:17:45
渐渐胸闷
1 有用 砸锅卖铁铍人 2016-11-27 11:54:13
党争影响了中国历史
0 有用 依依 2019-01-29 21:58:58
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晏殊,王安石,苏东坡,一个个历史人物丰满了起来,不再是脸谱化的存在,有了人的温度。
0 有用 grantzhao 2012-05-01 11:54:54
过度颂扬新党,对旧党有点偏激。
0 有用 JazzDrummerD 2012-11-28 15:36:49
除三国外,最感兴趣的一段中国史。
0 有用 昼夜平分点 er 2024-02-24 11:45:58 湖南
不是王朝更迭,而是新旧党的斗争。
0 有用 S 2022-09-14 20:39:31 江苏
本书花了2021-22一年时间断断续续在Kindle读完。其实2012年就看了网文,且在珠海看完了最后一章“崖山灭宋”,当时挺有感慨。如今重读,虽文有虎头蛇尾之感,但仍觉得值得二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