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生物中心主义:宇宙新理论的奠基之作》内容简介:通过一位生物学家的观点和天文学家的讲述,《生物中心主义:宇宙新理论的奠基之作》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前人的宇宙——我们自身——我们的生命和意识,引领读者走上一个看似不可能但最终不可避免的旅程。从物理学转换到生物学的观点,打开了西方科学不经意间自我禁锢的囚笼,打破了读者关于生命、时间和空间甚至死亡的观念。同时,它把我们从生命不过是碳元素等少数其他元素的混合物这一沉闷的世界观中解放出来,提出了生命是不朽的可能性。唤起读者不再用原来的方式观察真实的世界。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兰札(Robert Lanza),医学博士,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杂志的封面报道称他为“天才”,“叛逆的思想家”,甚至将他与爱因斯坦相媲美。兰札与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天文学家鲍勃·伯曼组成研究小组,在《生物中心主义》一书提出了有关宇宙的最新的革命性观点。兰札现为美国高级细胞技术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兼职教授,出版了20本科学著作。
鲍勃·伯曼(Bob Berman),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之一。他是《天文学》杂志“奇怪的宇宙”的专栏作家,此前他任《探索》(Discover)的天文专题作家,是《老农民的年历》天文部分的主编。他极善于把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成易于非专业读者理解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对具备高级知识的读者也富有意义。
目录 · · · · · ·
1 导言
第1章 泥泞的宇宙
第2章 一开始,世界上有……什么?
第3章 树倒下的声音
第4章 光明与行动
第5章 宇宙在哪里?
第6章 时间中的芭布丝
第7章 明天来到的前天
第8章 最令人惊异的实验
第9章 金凤花的宇宙
第10章 无可失却的时间
第11章 空间之隔
第12章 帷幕后面的人
第13章 思维的风车
第14章 天堂中的坠落
第15章 创生的建构
第16章 这是什么地方?
第17章 科幻成真
第18章 意识之谜
第19章 死亡和永生
第20章 我们何去何从?
附录1 洛伦兹转换
附录2 爱因斯坦相对论与生物中心主义
译注
关于作者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当前的科学世界观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提出解脱之道。但你为何还在世上,看似偶然的栖息在万事万物的风口浪尖上?回答很简单——那扇门永远不会关上!你的意识终结的数学概率为零。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6页 -
此时此刻,一切似乎都不真实,无形中我感觉有个无所不知的大天使正在超越时间的狭隘限制。我一只足踏在被眼泪包围的现实中,另一只足踏回了生物学的池塘中,迎面朝着阳光。我想着那只萤火虫的小片段,每一个人——其实是每个生物——都是由多重物质实体的球体组成,这个多重实体穿越他们创生的空间和时间,就像穿门而过的灵魂。我又想到了双狭缝实验,此刻电子正同时穿过两个狭缝。我不会怀疑这些实验的结论。在更大的格局下,丹尼斯超越了时间,既活着又死去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生物中心主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生物中心主义"的人也喜欢 · · · · · ·
生物中心主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 更多书评 1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BenBella Books (2010)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
地平線文化 (2015)7.1分 22人读过
-
BenBella Books (200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头顶的星空,我的书架宇宙指南 (海鹰)
- 开卷八分钟(2014年) (bigboybt)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看不见的买书琐记2014 (海鹰)
- 无的世界 (forrest)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生物中心主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准噶尔上单 2019-04-17 09:40:46
作者没想到是搞组织工程的[捂脸],而且这本书疑点重重,并且翻译的不好。虽然很多章节写得很有意思,很多需要论证的地方都是引用大佬的话,而且感觉在利用名人效应来给自己打广告[捂脸]。作者不是神经背景,也不是名校的教授;另外一个作者甚至不是phd,只是个科普专栏作者,称不上天文学家[捂脸](当然这只是疑点了)
3 有用 罗磊 2014-07-26 15:34:38
这本书我没有评星,因为真的是没看懂,对作者表述的观点存在许多疑惑(是疑惑,而不是质疑:个人愈发觉得在没有知识基础的情况下,若谈质疑可能只会是无知者自己愚蠢的笑话),本书不厚,两百页不到,一个生物学家和天文家,从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定义上的生物、意识的载体的角度,穿杂着自己的成长、求学、科研体会,从生物学上意识的实验、到物质因观察的行为而成为「真实」的量子物理意义。若再精简出一句话或者一个标签,这本书挺... 这本书我没有评星,因为真的是没看懂,对作者表述的观点存在许多疑惑(是疑惑,而不是质疑:个人愈发觉得在没有知识基础的情况下,若谈质疑可能只会是无知者自己愚蠢的笑话),本书不厚,两百页不到,一个生物学家和天文家,从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定义上的生物、意识的载体的角度,穿杂着自己的成长、求学、科研体会,从生物学上意识的实验、到物质因观察的行为而成为「真实」的量子物理意义。若再精简出一句话或者一个标签,这本书挺有「唯心主义」的味道,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高中时学习政治课讲唯物主义的场景。疑惑,疑惑,满满的疑惑。可能还真是一种遗憾,求学这么多年,初中高中接受过基础科学教育后,上了大学后,倒是真没有系统地接受其他的科学教育了。高中和大一的时候闲着没事把BBC那些科普纪录片基本都看完了、看《大众科学》,再到 (展开)
2 有用 西闪 2016-01-15 12:55:34
意思不大,几则人生小故事不错。
6 有用 nownornos 2020-05-07 11:45:41
过于巧合的事情,就很难用巧合去解释了,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视角,这对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国人是很难接受的,到现在依然能看到好多评论用“唯心主义”是抨击这本书,在这些人心里,唯心主义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这是多么根深蒂固的偏见,被自己给框死了。但不得不说,本书翻译实在是烂,话都说不通顺。
16 有用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12-06-27 14:04:41
有趣的小书,但是作者的宗教知识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