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聂石樵
/
李炳海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第一卷
出版年: 2014-5
页数: 261
定价: 26.4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
ISBN: 9787040391572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第一卷
出版年: 2014-5
页数: 261
定价: 26.4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
ISBN: 9787040391572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一卷)的创作者
· · · · · ·
目录 · · · · · ·
总绪论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第五章东汉辞赋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 · · · · · (收起)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第五章东汉辞赋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中国文学史(第四卷)》《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三卷)》
。
喜欢读"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一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外国文学史(第三版)上 7.6
-
- 中国分体文学史 诗歌卷(第三版) 8.3
-
- 中国当代文学史 8.6
-
-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 8.1
-
- 明代文学思想史 8.9
-
- 中国新文学史 上册 8.2
-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8.2
-
- 问题与方法 9.5
-
- 鲁迅精读(第二版) 9.0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一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押韵160行:写给文学考研生的中国文学史Freestyle
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到1972年水门事件的断代史凝成《光荣与梦想》 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在终章构想有一个多层收纳箱将每个十年的代表物收藏 《外国文学史》是概念构成的矩阵包罗万象 我总结《外国文学史》押韵过百行 用文本构架一个虚拟收纳箱 每一段是一个抽屉包含...
(展开)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短评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袁行霈主编,聂石樵 李炳海 本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3版,斩! 尽管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也曾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确实在上学期间没有仔细读过这一套《中国文学史》的教材,我想不少人应该与我差不多,除了应付考试和做笔记之外,...
(展开)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1分 547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一等奖 (已己巳)
- ✦ 小隐Soyyo的书架 ✦ (再吃一颗苹果)
- 今夜无人入眠 (Mugosssac)
- 已购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书籍 (明芮)
- 我最爱书单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一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彧 2023-09-04 18:16:50 四川
四天速成古代文学——后续:速成失败……🥲🤡
0 有用 远江静如练 2022-01-06 16:56:46
和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搭配着读,兼参考鲁迅、傅斯年诸作,不说作者立场和角度,这版在文字上就显得寡淡无味。就算是作为资料书看,作名词解释词典,也失之浅薄,几如索引,也就是聊胜于无。第一编先秦文学还好,条理尚算清晰;第二编秦汉文学尤差,内容编排混乱,遣词造句死板低质。
7 有用 白鹿天涯1005 2021-01-11 19:40:55
文学史教材这本肯定比马工程的靠谱一万倍。 发现好多不了解的地方,汉代文学基本是盲点,汉赋就读过寥寥几篇,也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汉诗除了《古诗十九首》就真的全无了解,虽然应该不是考察重点,但还是应该多看一看。往前想楚辞也不够了解,《诗经》还应该多看看。eng这就是之前不学无术的后果吧😭
0 有用 荷敷 2022-09-07 21:16:35 浙江
每章基本都有分点总结,不愧为教科书,适合入门,但用词有些套路和枯燥。
2 有用 望月者 2021-07-17 23:47:05
作者用三古七段和按朝代发展的双视角并行法来研究文学史,非常清晰透彻。个人认为,文学史的研究不用纠其深,重要的脉络清楚,框架明了。袁老这本基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