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The Arts of China
译者: 徐坚
出版年: 2014-4
页数: 350
定价: 7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苏立文作品集
ISBN: 9787208120518
内容简介 · · · · · ·
最好的中国艺术史入门书,牛津、耶鲁、普林斯顿沿用40年之经典读本
牛津大学荣休院士、中国艺术史权威 迈克尔·苏立文院士 继《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之后又一重磅力作
《中国艺术史》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将中国 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作者苏立文不仅全面论述了中国艺术的特点本身,而且更加着重于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将中国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书写出了纵贯数千年的中国艺术之演进脉络。
这本书是最好的中国艺术史著述。除了苏立文,没有任何中国艺术史家能拥有如此广泛的知识。 ——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耶鲁大学艺术史教授)
苏立文《中国艺术史》一书表述之清晰、内容之均衡,对主题...
最好的中国艺术史入门书,牛津、耶鲁、普林斯顿沿用40年之经典读本
牛津大学荣休院士、中国艺术史权威 迈克尔·苏立文院士 继《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之后又一重磅力作
《中国艺术史》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将中国 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作者苏立文不仅全面论述了中国艺术的特点本身,而且更加着重于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将中国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书写出了纵贯数千年的中国艺术之演进脉络。
这本书是最好的中国艺术史著述。除了苏立文,没有任何中国艺术史家能拥有如此广泛的知识。 ——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耶鲁大学艺术史教授)
苏立文《中国艺术史》一书表述之清晰、内容之均衡,对主题把握之熟稔,几乎无出其右者。它为所有的中国艺术初习者提供了极好的途径。 ——谢柏轲(Jerome Silber Geld,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主任)
苏立文先生是中国美术界的老朋友,他对中国艺术不遗余力的研究和推介,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人类的艺术发展,都是贡献巨大的。——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苏先生对中国艺术和中国人民始终抱有巨大的热情,非常让人感动。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苏立文教授对中国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史家都给予过很多鼓励和提携,是一位真正的仁人长者,我们都很感激他。——万青力(香港大学中国艺术史教授)
中国艺术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英]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
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荣誉退休院士,曾在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及研究。荣获过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多所机构颁发的多项荣誉和研究基金。
1940年代来到中国,并开始接触中国艺术,结识了庞薰琹、吴作人、丁聪、郁风、关山月、刘开渠等中国现代艺术家,此后一直与几代中国艺术家和诸多艺术机构来往密切。毕生专注于中国艺术的研究和传播,是最早向西方引介中国现代艺术的西方学者之一,并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权威。著有《中国艺术史》《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东西方艺术的交会》等多部深具影响力的专著。
译者简介
徐坚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考古系和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部学习,曾担任美国巴德学院访问助...
[英]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
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荣誉退休院士,曾在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及研究。荣获过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多所机构颁发的多项荣誉和研究基金。
1940年代来到中国,并开始接触中国艺术,结识了庞薰琹、吴作人、丁聪、郁风、关山月、刘开渠等中国现代艺术家,此后一直与几代中国艺术家和诸多艺术机构来往密切。毕生专注于中国艺术的研究和传播,是最早向西方引介中国现代艺术的西方学者之一,并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权威。著有《中国艺术史》《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东西方艺术的交会》等多部深具影响力的专著。
译者简介
徐坚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考古系和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部学习,曾担任美国巴德学院访问助教授及法国高等人文和社会科学基金会爱马仕学人。研究领域包括东亚及东南亚青铜时代考古学、考古学理论和考古学史、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艺美术和小艺术传统、濒危档案、文化和族群研究。 著有《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等,译有《阅读过去》《考古学思想史》和《理解早期文明》等作品。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历史文明的曙光
第二章 早期青铜时代:商和西周
第三章 东周和战国时代艺术
第四章 秦汉艺术
第五章 三国六朝艺术
第六章 隋唐艺术
第七章 五代与两宋艺术
第八章 元代艺术
第九章 明代艺术
第十章 清代艺术
第十一章 20世纪中国艺术
注释
参考书目与延伸阅读
图版说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曾经引用沈括《梦溪笔谈》明确解释中国绘画多点透视背后的态度,这种方法使我们得以探索自然,山谷之中,每一处都有鲜活之美的发现。我们不能够惊鸿一瞥地观看这样的全景山水。事实上,画家也不希望我们这样,我们也许需要数天或数周才能走完画卷展示的田园风光的路径,因此,通过一点一点地展开画面,画家将时间的因素融入了空间之中,形成了四维统一。这是西方艺术在现代之前从未尝试过的。最为接近的西方例子不是绘画,而是音乐。在音乐里,主题沿着时间轴铺陈和发展。当我们一步一步展开全景式山水时,我们可以悠然地从右侧过渡到左侧,而不像现代博物馆中所展示的那样彻底摊开这样我们发现自己被不知不觉地带入场景之中。画家邀请我们随他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径前行,在岸边等待渡船,穿过村落,也许当我们走入小山之后,村落消失在视野之中,这时我们发现已置身于桥上,抬头仰望瀑布。我们继续沿山谷前行,发现一座庙宇的飞檐已出现于树巅之上,于是在禅院中休息,一边摇扇,一边与僧人品茶。在画卷的最后画家会将我们带到岸边,看着水面以及出现于薄雾之上的远山之巅。在此之上,无穷无尽的空间得以伸展开去,将我们带到遥远的地平线上。或者画家会在长卷结束部分在近景布置树木密集的岩石,将我们再次带回凡世之中。只有通过多点透视法,才可以使我们沿着小径在每一个转折之处都获得一个全新的视野,也使这样的虚拟旅行得以实现。事实上,只有中国山水画令我们的心灵遨游于方寸之间,我们才能真正欣赏中国山水画杰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2页 -
山水画将我们带离自我的能力被广泛认为是精神慰藉和自我更新的源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国艺术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艺术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名山 8.9
-
- 时惟礼崇 8.3
-
- 江岸送别 8.9
-
-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9.4
-
- 画家生涯 8.5
-
- 移动的桃花源 7.9
-
- 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 8.5
-
- 风格与世变 8.8
-
- 礼仪中的美术 9.0
-
- 诗之旅 8.3
中国艺术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回望中国艺术史,细品中华文化的生命与活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泱泱华夏,悠悠古国,上下五千年的岁月虽有朝代更替,但人们对艺术的追寻却始终不曾断绝。在这里,你既能寻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绘画之美,也能遇见“铁画银钩藏雅韵,粗微浓淡漫馨香”的书法之妙;既能体悟“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瓷器之精,也能窥见“... (展开)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读苏立文的中国艺术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因为有了苏立文,西方了解了中国美术。”——范迪安 我们为什么要读通史类著作?例如中国通史、全球通史、中国艺术史、西方美术史,等等。作为大众读者,可以通过这类读物快速了解某个领域历史全景,增加自己的见识;而在学者尤其刚进入学术研究阶段的人而言,时常专注某一领域... (展开)> 更多书评 46篇
论坛 · · · · · ·
读完很难过的来这报个道。 | 来自楠瓜皮儿 | 2021-01-18 00:26:02 | |
P137 | 来自郭杜鎮廣場舞王 | 1 回应 | 2016-08-16 12:22:43 |
中国艺术之光——评迈克尔·苏立文的《中国艺术史》 | 来自名字写在水上 | 2014-10-17 01:52:22 | |
跟高居翰比怎么说 | 来自波西米亚驴子 | 7 回应 | 2014-04-10 20:20:30 |
请问此书与湖南教育出版社《艺术中国》的内容一样吗? | 来自苦行 | 2 回应 | 2014-03-21 14:38:0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9)8.7分 38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8.4分 780人读过
-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8.3分 148人读过
-
台北市南天書局 (民國 74 [1985])8.4分 3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野力青年美术馆书单:艺术经典】 (叶飞Phoenix)
- 豆瓣读书2014年度最受关注图书-非虚构类 (豆瓣读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艺术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冰糖花木鱼 2019-07-13 16:32:48
系统了解下中国艺术发展的脉络
0 有用 盛世美颜小师傅 2018-04-13 23:39:14
简洁明了
1 有用 蟥阿螞 2021-02-05 16:28:56
按时间(朝代)顺叙又不失主题线索的通识入门,像还不错的博物馆精品重点导览,“既见森林,又见树木”,还得见一些境外藏品的照片。山水画部分侧重画家、作品串讲。总的篇幅太短,古建筑部分尤其不足
0 有用 Adiósardour 2014-12-29 15:40:23
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艺术在西方之艺术史学科中逐渐引起注意,并有西方学者开始进行研究。进入20世纪后,随着西方之艺术史研究目光从西欧向东欧、近东、中东及中国、印度、日本的延展,中国艺术史成为西方之艺术史学科的个重要研究对象。欧美大学在艺术史系逐步建立起中国艺术史学科,中国艺术被视为东方艺术的重要代表。中国艺术史之所以引起西方学者的重视,主要是中国艺术具有数千年不间断的光辉历程和杰出的艺术作品,从... 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艺术在西方之艺术史学科中逐渐引起注意,并有西方学者开始进行研究。进入20世纪后,随着西方之艺术史研究目光从西欧向东欧、近东、中东及中国、印度、日本的延展,中国艺术史成为西方之艺术史学科的个重要研究对象。欧美大学在艺术史系逐步建立起中国艺术史学科,中国艺术被视为东方艺术的重要代表。中国艺术史之所以引起西方学者的重视,主要是中国艺术具有数千年不间断的光辉历程和杰出的艺术作品,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彩陶,到商周甲骨文、篆书、漆器、帛画、青铜器,从秦汉雕刻、画像石到晋唐人物画,从宋代院体画、瓷器、文人画到元明清山水画、花鸟画及现代艺术,琳琅满目,大放异彩。研究中国艺术,对于世界艺术史或西方之艺术史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展开)
3 有用 郑人 2014-09-13 11:11:34
陶瓷篇幅不少,书法几乎可以忽略,形式上应该参考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