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方秀洁教授曾以十年之功,于中美各大图书馆的中国古籍部中爬罗剔抉,发掘出大量晚明和清代女性作者的存世之作,让这些沉睡的文本重见天日,并加以翻译和细读阐释。面对这些浮出地表的女性作者群体和丰富文学作品,本书回答了如何切入女性写作研究的路径问题,探索了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将 这些士人精英阶层的女性的文本生产视为一种文化实践形式,方秀洁考察了女作者们的自传诗、行旅诗和论诗诗,对于一个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中女性作者的参与史表达了诸多洞见。采用能动主体的概念作为理论聚焦,她考察了在于文本实践和社会铭刻之交集的女性主体形式和女性主体地位的确立规则。她对于这些女性作者的生命与作品的讲述揭示出即便在儒家正统的严苛性别限制中,女性群体仍有可能通过写作建构能动主体。
书分四章,第一章选取身为士绅正室的女子甘立媃的诗集为考察对象,对自传性冲动作为女性写作的内驱力做出了分析;...
方秀洁教授曾以十年之功,于中美各大图书馆的中国古籍部中爬罗剔抉,发掘出大量晚明和清代女性作者的存世之作,让这些沉睡的文本重见天日,并加以翻译和细读阐释。面对这些浮出地表的女性作者群体和丰富文学作品,本书回答了如何切入女性写作研究的路径问题,探索了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将 这些士人精英阶层的女性的文本生产视为一种文化实践形式,方秀洁考察了女作者们的自传诗、行旅诗和论诗诗,对于一个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中女性作者的参与史表达了诸多洞见。采用能动主体的概念作为理论聚焦,她考察了在于文本实践和社会铭刻之交集的女性主体形式和女性主体地位的确立规则。她对于这些女性作者的生命与作品的讲述揭示出即便在儒家正统的严苛性别限制中,女性群体仍有可能通过写作建构能动主体。
书分四章,第一章选取身为士绅正室的女子甘立媃的诗集为考察对象,对自传性冲动作为女性写作的内驱力做出了分析;第二章以女诗人沈彩的诗集为考察对象,分析了身为文人妾侍的女性如何利用和化解边缘位置为文学创作的自由空间;第三章以王凤娴、李因等人的行旅诗文写作为例,分析探究其中性别化能动性的组成结构;第四章则通过对明清女诗人的诗选集和论诗诗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中华帝国晚期,女性通过写作和阅读缔结了文学和社会的共同体,超越了社会阶层和时空的限制,自我表征为自身生命史的作者。
卿本著者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方秀洁(Grace S.Fong)
加拿大华裔汉学家,祖籍广东开平,曾师从叶嘉莹,1984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麦吉尔大学东亚学系中国文学教授,并担任博睿出版社《汉学研究中的妇女与性别丛书》总编辑与《中国文学与文化报》编辑委员会委员。近年与哈佛燕京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国家图书馆合作建立“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与网站,为研究前现代中国女性写作与文化的重要资源。《卿本著者》是其代表作。
译者:
周睿,重庆人,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硕士学位,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曾访学于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研究兴趣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海外传播、域外汉学史、隋唐五代文学与文化。出版译著《逍遥与散诞:十六世纪北方贬官士大夫及其曲家场域》《文化南方:中古时期中国文学核心传统》《文弱...
方秀洁(Grace S.Fong)
加拿大华裔汉学家,祖籍广东开平,曾师从叶嘉莹,1984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麦吉尔大学东亚学系中国文学教授,并担任博睿出版社《汉学研究中的妇女与性别丛书》总编辑与《中国文学与文化报》编辑委员会委员。近年与哈佛燕京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国家图书馆合作建立“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与网站,为研究前现代中国女性写作与文化的重要资源。《卿本著者》是其代表作。
译者:
周睿,重庆人,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硕士学位,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曾访学于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研究兴趣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海外传播、域外汉学史、隋唐五代文学与文化。出版译著《逍遥与散诞:十六世纪北方贬官士大夫及其曲家场域》《文化南方:中古时期中国文学核心传统》《文弱书生:中国文化语境中“才子”的权力与男性气概》等。
陈昉昊,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上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学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研究兴趣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华语语系文学、海外汉学、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等。学术论文与书评散见于Urban Studies (《城市研究》)、《二十一世纪》、《汉学研究》、《上海文化》、《国际比较文学》等。
目录 · · · · · ·
致谢 1
导论 1
第一章 诗中人生:甘立媃(1743—1819)之传/自传 14
诗镌吾生:甘立媃的自传实践 19
人生初阶:《绣余草》 22
人生二阶:《馈余草》 32
人生三阶:《未亡草》 42
人生末阶:《就养草》 52
结语 64
第二章 从边缘到中心:妾妇的文学使命 67
妾妇的社会与文化烙印 68
侧室:其名其意 72
文学能动性于侧室之中 77
构建创作空间:《撷芳集》中的妾妇 79
侧室渐变 84
沈彩:集女诗人、书法家、鉴赏师与抄誊者于一身的妾妇 87
书写与编排:自我创作的方式 91
文本中的女性主体 93
结语 103
第三章 著写行旅:舟车途陌中的女子 105
女性之行旅诗:与传统惯习的协商改造 108
扶柩还里:邢慈静的《追述黔途略》 113
铭刻行旅中的美学:王凤娴的《东归记事》 123
文学行旅记事 128
行旅妾妇李因的诗歌纪游 134
室家内外:《竹笑轩诗稿》的主体定位 140
归乡途旅:诗歌之记与夫妇之礼 144
结语 148
第四章 性别与阅读:女性诗歌批评中的范式、修辞和群体 150
文学批评阅读的个体形式:书信与诗歌 153
群读女性:评注诗集选辑 161
《伊人思》:共情同感之选集 162
《闺秀集》:一位闺秀诗论家的化育之选 165
《名媛诗纬》:包罗万象的王端淑之选集 173
《名媛诗话》:建构现实与想象中的共同体 179
结语 199
尾声 201
附录一:甘立媃《六十生日述怀》 203
附录二:邢慈静《追述黔途略》 206
附录三:王凤娴《东归记事》 208
参考文献 216
索 引 233
作者后记与致谢 241
译后记 242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诗系娘家亲 对于智识士绅阶层的女性来说,诗词可谓是其远嫁后与娘家人维系消息互通的重要媒介。当她们不能亲身列席家族活动之时,往往形之于诗,诸如为祝寿诞辰、喜结连理、弄璋弄瓦等喜庆场合(自然也少不了金榜题名)寄去贺诗,又如为近亲辞世奉上悼诗;而即使是在太平无事的寻常时光,她们也会不时寄诗与那些在成长岁月中情深长伴的嫡亲们,以表达自己的情意之思与桑梓之念。汉语中“归宁”一词专指已婚女子回娘家归省父母之行为。无论琴瑟相调或失调,大多数女子都希冀借机归宁省亲,探望椿萱、昆季与嫡亲们。她们也多会饱含深情地记录阖家团聚尽享天伦的探亲之行。而对那些婚姻不幸的女性而言,归宁省亲能让她们从困顿的婚后现实中暂获抽身,略得喘息。 传统父权社会包办婚姻,基本上就是把年轻女子从她熟门熟路的社会情感环境嫁入人生地疏的陌生空间,那里她得只身与全然生分的人们(尤其是自己丈夫)周旋应对,以寻求新的社会与情感的锚定。这段经历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易于导致年轻女子被疏离或被遗弃的悲惨命运。不过,甘立媃和徐曰吕的媒妁之姻可谓吉人天相,婚后二人郎情妾意琴瑟合鸣,她与翁姑也相处融洽。虽说如此,立媃与娘家的联系依然紧密;虽然家慈和唯一的家姊在其字人之前业已辞世,但与家严和家兄,尤与季弟(四弟)甘立猷(号西园,1780年进士)过从甚密,以诗代简就是至关重要的联结方式之一。甘立媃书写婚后生活的《馈余草》卷穿插排布了一些与娘家人互通的诗作。初为新妇,她撰有一些思父念家之诗,也记录了两次归宁之旅,其中一次再度痛表失恃之悲;不仅给幼弟立猷原作步韵和诗一首,也有悼亡诗祭奠两位亡嫂。当家父进京赴任,立媃有诗赠之,日后也多有诗歌往复,彼此联络。在嫡亲们离家之际,她总会以送别诗寄意,像伯兄亦入京履职之时,伯嫂之后随任之时,三兄调任贵州之时,皆是如此。在椿庭花甲大寿之际,她以寿诗相贺,遥寄京城;季弟喜结良缘之日,她亦贺诗以赠。而在这一时期与她...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人生二阶:《馈余草》 32 -
在《镜花缘》中,海上大盗的夫人反对置妾而提出性别平等的观点,大盗想要以他俘获的三位女子为妾时,夫人怒斥其夫“存这个歹意”“无情无义”,公平起见地提出“你不讨妾则已,若要讨妾,必须替我先讨男妾,我才依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妾妇的社会与文化烙印 68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卿本著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卿本著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卿本著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第二章读来不适的部分翻译 | 来自莫里哀不哀 | 1 回应 | 2024-12-14 14:55:30 |
翻译如何 | 来自烟的泪 | 2 回应 | 2024-05-01 00:27:1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8)8.2分 3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身体-性别研究 (H.弗)
- 尋章摘句老雕蟲:推薦給兔叔叔的研究生閱讀 (廢肥匪·老🐰)
- 小猫玩的签名本 (猫不许)
- 女性與知識 (松如)
- 敝人拙著 (廢肥匪·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91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卿本著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14 有用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4-04-10 12:36:38 安徽
在中国古代,虽然女性一直被正规教育拒之门外,但却时有才女出现,班昭、李清照等都是其中佼佼者。在不同时期,女性的非正式教育与书写暗自滋长。她们可能是士人精英阶层的少数女性,也有结交了风雅恩客的青楼女子,或是文人的妾妇。20世纪八十年代,晚明至清末的智识阶层中的闺秀文集逐渐重见天日,并进入学术视野。在这些作品中,传统女性顺从、失语的性别角色被打破。但作为一种“次要”文学,这些作品通常没有得到很好的流传... 在中国古代,虽然女性一直被正规教育拒之门外,但却时有才女出现,班昭、李清照等都是其中佼佼者。在不同时期,女性的非正式教育与书写暗自滋长。她们可能是士人精英阶层的少数女性,也有结交了风雅恩客的青楼女子,或是文人的妾妇。20世纪八十年代,晚明至清末的智识阶层中的闺秀文集逐渐重见天日,并进入学术视野。在这些作品中,传统女性顺从、失语的性别角色被打破。但作为一种“次要”文学,这些作品通常没有得到很好的流传和保存,文本匮乏一度成为研究的主要难点。华裔汉学家方秀洁耗费十年,于中日各大图书馆的中国古籍善本特藏中,发掘出大量明清女性作者的存世之作,让这些沉睡的文本浮出地表。方秀洁在这本书里试图寻求“讲述她们的方法”,女性通过写作和阅读缔结了文学和社会的共同体,超越了社会阶层和时空的限制。 (展开)
1 有用 豆友198516117 2024-06-27 09:18:12 广东
史料翔实、视角独特,刻画了明清女性作者的文学创作背景、内容和特点。
1 有用 枕前冰 2024-08-01 09:35:54 江苏
囿于闺秀诗作与诗论的困境——数量稀少、保存无多、即便有也是在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中生成的——很难总结归纳出闺秀创作与男性传统泾渭分明的、本质化的特征(本书的几次尝试,如认为妾室有更强烈的保存自己创作的冲动,我认为陷入幸存者偏差的误区)。对明清女性创作的研究,所能做的便是尽量从历史的缝隙中打捞焚余,用焚余拼凑出才媛们被掩埋的生活,如本书对甘立媃所作的那样。贯穿本书的“能动性”,是始终处于束缚限制之中的... 囿于闺秀诗作与诗论的困境——数量稀少、保存无多、即便有也是在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中生成的——很难总结归纳出闺秀创作与男性传统泾渭分明的、本质化的特征(本书的几次尝试,如认为妾室有更强烈的保存自己创作的冲动,我认为陷入幸存者偏差的误区)。对明清女性创作的研究,所能做的便是尽量从历史的缝隙中打捞焚余,用焚余拼凑出才媛们被掩埋的生活,如本书对甘立媃所作的那样。贯穿本书的“能动性”,是始终处于束缚限制之中的,是卑低者的呓语,但通过打捞、还原,我们相信这一“能动性”是确凿存在的。如沈彩的创作,季娴编选《伊人思》时暗藏的亲密情感的维度,沈善宝《名媛诗话》中搭建女性情感共同体空间的尝试。存在本身已足够感人了。 (展开)
1 有用 阿珂路 2024-05-19 00:04:05 浙江
译文舒适
4 有用 幼稚园园长 2024-02-28 12:34:59 湖北
但还是必须吐槽一下出版社,收到书后未及读完就已经散架了🤣🤣书腰都不刷胶的(经责编告知原来是空背锁线😅)后记十二分感人,有时间再来写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