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学
副标题: 中英双语版
原作名: The Expedition to the Baobab Tree
译者: [南非]J.M.库切 英译 / 李斯本 中译
出版年: 2020-1
页数: 264
定价: 49.8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后浪丨外国文学
ISBN: 9787220115486
内容简介 · · · · · ·
双重展现南非文学大师的视野与文采:
南非著名女作家代表作首次引进、
诺奖得主库切英译原文全收录!
✨编辑推荐
◎ 《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为中英双语版,特别收录诺贝尔文学奖、两次布克奖、耶路撒冷文学奖、普利策奖、布莱克纪念奖等得主J.M.库切的英文译本,属于国内首次引进。 此书于1981年在意大利被评为当年最佳外语小说,并于1988年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 作者威尔玛·斯托肯斯特罗姆是一位南非作家、诗人和演员,是使用南非荷兰语(阿非利堪斯语)写作的重要女性作家之一。她出版过多部小说、诗集和剧本,参演过《希望的大地》《四海姐妹》《第四帝国》等电影。分别于1977年和1991年获得南非荷兰语文学中最负盛名的赫佐格诗歌奖和小说奖。
◎ 《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私密独白,“我”在紊乱的时间和散落的场景中追忆,对奴隶制进行了一次虚构的...
双重展现南非文学大师的视野与文采:
南非著名女作家代表作首次引进、
诺奖得主库切英译原文全收录!
✨编辑推荐
◎ 《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为中英双语版,特别收录诺贝尔文学奖、两次布克奖、耶路撒冷文学奖、普利策奖、布莱克纪念奖等得主J.M.库切的英文译本,属于国内首次引进。 此书于1981年在意大利被评为当年最佳外语小说,并于1988年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 作者威尔玛·斯托肯斯特罗姆是一位南非作家、诗人和演员,是使用南非荷兰语(阿非利堪斯语)写作的重要女性作家之一。她出版过多部小说、诗集和剧本,参演过《希望的大地》《四海姐妹》《第四帝国》等电影。分别于1977年和1991年获得南非荷兰语文学中最负盛名的赫佐格诗歌奖和小说奖。
◎ 《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私密独白,“我”在紊乱的时间和散落的场景中追忆,对奴隶制进行了一次虚构的拷问:贩卖、压迫、女性、身份、非洲和大自然本身……还有愉悦的性——同时又充分意识到其无限的痛苦和悲哀。主人公并没有徘徊在复杂的情感和心理分析上,在她狂热的回忆中,每段记忆都具有相同的重量,既拥有孩童般的纯真又拥有苦难和失落的真实。作者调度卓越的文学语言,打破语法和标点符号的限制,让文字和图像纠缠、流淌,一首如梦似幻的散文诗在我们眼前展演。
✨内容简介
为了一座神秘的城市,一个奴隶女孩陪同她爱恋的主人和一队人,从非洲东海岸港口城市向内陆进发。但这一群人在陌生的地形里迷了路,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奴隶女孩,唯一的幸存者,在一棵猴面包树的裂隙中得到了庇护。在这里,她第一次完整拥有了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思想。她孤独地向猴面包树低语,追溯自己所有的过往,也反思自己的存在和意义,在这里重构自己的时间,与大自然共存,最后进行自我的殒灭。
✨名人推荐
富有启发性,用一种音乐流动式的描写和清晰显现的图像,这本小薄书在我收纳那些“离开非洲、走向我们”的美丽文本的万神殿中长居高位。
——美国作家、评论家Alan Cheuse,收录于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广播新闻杂志《面面俱到》(All Things Considered)
作家的任务是察觉到小说中危险的路径——斯托肯斯特罗姆和库切肯定是两位这样的作家——就是找到一种书写文学的方式去抵制永远无法掌控的浪漫世界中仿造、有害的幻想。斯托肯斯特罗姆在消除现有乌托邦小说上进行勇敢的虚拟挑战。
——Lily Saint,《洛杉矶书评》
《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让我感到迷醉和震惊性的忧伤……至少,这个苗条的作品(不是中篇小说,因为这个类别似乎只是为了减少短文学质量的重要性)应该在每个后殖民研究的阅读清单上……经常产生的幻觉和幻想的散文诗虽然具有创造性,但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蓬勃发展;这是一个政治声明,强烈反对“西方”,尤其是以父权制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的观点。
——KINFOLK撰稿人Charles Shafaieh,《每日野兽新闻周刊报》
抒情……戏剧性……史诗般。在还活着、活跃着的南非荷兰语诗人中她最伟大。
——《菲麗妲》《血染的季节》作者安德烈·布林克(André Brink)
一则引人注目、富于质感的寓言。
——《Shooting Angels》作者Christopher Hope
这本书从第一段开始就抓住了我,直到昨天很晚的时候我才把它合上放下。我非常感动,是深深的感动,并意识到:今天我读了一篇很棒的作品。
——南非作家Audrey Blignault, S.A.BC
一部令人回味的历史小说。
——南非诗人布莱顿·布莱顿巴赫
✨媒体推荐
这部迷你杰作,与其说是一本小说,不如说它是一场私密独白:揭露和阐述奴隶制度本质、压迫行为、女性、身份、非洲和大自然本身……1981年以南非荷兰语(阿非利堪斯语)面世,经过英语读者36年来的考验,这个故事至今仍然光彩熠熠、感人至深。
——《出版人周刊》
对人性、死亡和时间的沉思。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挑战。
——《柯库斯书评》
斯托肯斯特罗姆对奴隶制度进行了一次虚构的拷问:包含提升、愉悦的性和礼物,同时又充分意识到其无限的痛苦和悲哀。她卓越的文学语言与她以第一人称叙述的生活经历建立起一种张力很强的联系。但它是衡量书籍成功的标准,我们接受角色和声音之间的对比。J.M.库切对南非荷兰语原文的翻译精妙绝伦!
——《卫报》
不常有日后晋升为诺贝尔获得者的小说家还兼职做翻译,但J.M.库切因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南非荷兰语作家斯托肯斯特罗姆《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的英文版本而焕发光彩。
——《独立报》(年度最佳翻译小说之一)
这个关于奴隶制强有力而简短的叙述……带来巨大的抒情性……库切的紧凑行文,对复杂文本的克制渲染都给予每一个词以适宜的重量,以此确保斯托肯斯特罗姆在遭受折磨和迷失上的扣人心弦的描绘成为英语和南非荷兰语中的经典。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叙述者的生活和经历是复杂而多面的,为回应它们而产生和发展的心理活动也同样如此。由于这种摇摆不定,《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让人感觉更真实。叙述者在自由思考和自我分析上是一个初学者,这使得观察其行为变成一种乐趣,尽管这“英雄的外表”在每一刻颤抖。
——《文学评论》
无论是散文的抒情特质还是其无畏的、想象力丰富的主题,都是一项非凡的贡献。
——《现代世界文学》
对死亡和人类心灵的伤怀反思。
——《南非日报》
库切翻译的这部小说关于一位年轻非洲女孩的生活、记忆和生存,是非洲大陆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年度最重要的翻译书籍之一。
——美国文艺网站Flavorwire
一项异常惊人、难以置信的成就。
——南非《星报》
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的创作者
· · · · · ·
-
威尔玛·斯托肯斯特罗姆 作者
-
J.M.库切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 著者简介
威尔玛·斯托肯斯特罗姆(Wilma Stockenström)是一位南非作家、诗人和演员,是使用南非荷兰语(阿非利堪斯语)写作的重要女性作家之一。1933 年 8 月 7 日出生于南非西开普省欧佛伯格区的内皮尔村,1952 年取得斯泰伦博斯大学戏剧系学士学位。她在比勒陀 利亚(现茨瓦内)以戏剧和电视演员的身份生活了多年,后和身为语言哲学家的丈夫于 1993 年在开普敦定居。她出版过 6 部小说、11 部诗集和 3 部剧本,参演过《希望的大地》《四海姐妹》《第四帝国》等 9 部电影。分别于 1977 年和 1991 年获得南非荷兰语文学中最负盛名的赫佐格诗歌奖和小说奖;1981 年出版的《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在意大利被评为当年最佳外语小说,并于 1988 年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此书由库切从南非荷兰语翻译成英语。
✨ 译者简介
...
✨ 著者简介
威尔玛·斯托肯斯特罗姆(Wilma Stockenström)是一位南非作家、诗人和演员,是使用南非荷兰语(阿非利堪斯语)写作的重要女性作家之一。1933 年 8 月 7 日出生于南非西开普省欧佛伯格区的内皮尔村,1952 年取得斯泰伦博斯大学戏剧系学士学位。她在比勒陀 利亚(现茨瓦内)以戏剧和电视演员的身份生活了多年,后和身为语言哲学家的丈夫于 1993 年在开普敦定居。她出版过 6 部小说、11 部诗集和 3 部剧本,参演过《希望的大地》《四海姐妹》《第四帝国》等 9 部电影。分别于 1977 年和 1991 年获得南非荷兰语文学中最负盛名的赫佐格诗歌奖和小说奖;1981 年出版的《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在意大利被评为当年最佳外语小说,并于 1988 年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此书由库切从南非荷兰语翻译成英语。
✨ 译者简介
J.M.库切 1940 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诺贝尔文学奖、两次布克奖、耶路撒冷文学奖、普利策奖、布莱克纪念奖等得主。现居澳大利亚。著有小说《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 的生活和时代》《耻》《凶年纪事》,自传体三部曲《男孩》《青春》《夏日》等。
李斯本,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文学学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播学硕士。译有《游隼》。
目录 · · · · · ·
英文 127—256
"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试读 · · · · · ·
那,就怀着怨憎吧。但我已禁止自己心怀怨憎。那,便怀着嘲讽吧。嘲讽就轻松多了。它透明坦率,漠不关心;我可以像一只缩进巢里的小鸟儿,退回我的树洞里,去笑话我自己。还有保持安静。也许保持安静,只是为了梦得更远吧,因为人的第七感,正是睡眠。 过去,我还常常为时间所困扰,当我仍然想要这日夜更迭以外的更多东西,当我执迷于计数,却不确定白日里那些我打瞌睡的时间是否该被算入...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就怀着怨憎吧。但我已禁止自己心怀怨憎。那,便怀着嘲讽吧。嘲讽就轻松多了。它透明坦率,漠不关心;我可以像一只缩进巢里的小鸟儿,退回我的树洞里,去笑话我自己。还有保持安静。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诅咒那引领我至此的梦幻泡影吧,那个闯入我生命,还有其他人生命的旅行者,他的话语我曾出神地倾听,他的吩咐我曾奴性地遵从,因迷恋而盲目,而混乱,而丧失理智。诅咒他吧,那个以我们的牺牲成就了一台好戏的人,他妄图理解苦难、为其赋魅,那有魅力却无用处的自我认识,最终亦杀死了他。哦,那些谈话,那些谈话,那无所不知、无所不探求的大脑,到头来却什么也解释不了,最解释不了的就是同伴与跟随者们的背叛。哦,理性的无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的人也喜欢 · · · · · ·
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不曾知晓下一步的一场跋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来自南非作家的书, 她是诗人,是演员, 所以在这一本《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拥有 梦幻的、诗意的语言; 意识流的的写作方式, 给读者一种身在多维立体空间中观影的阅读感, 本书以第一人称展开, 作为第一女主角,却是生而为奴的设定... . 这里记录和描述的, 是一个... (展开)> 更多书评 20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2019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 (鲸岛)
- 「后浪2019书目」 (后浪)
- 后浪文学 (后浪文学)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9-12-29 20:16:23
一位前奴隶在南部非洲恶劣的内部环境中学习生存,因此在猴面包树的空洞中寻找庇护所。自从她还是个年轻女孩以来,她的时间第一次是她自己的,她的身体是她自己的,她的思想是她自己的。在孤独中,她终于能够反思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给她带来内心的平静。她前世的景象在她的脑海中穿梭:一个主人一个又一个地殴打她的方式,以及每个婴儿在断奶后如何被带走,他们的前途留给了她的想象。我们是她历史的唯一见证:她被俘虏的童年,在... 一位前奴隶在南部非洲恶劣的内部环境中学习生存,因此在猴面包树的空洞中寻找庇护所。自从她还是个年轻女孩以来,她的时间第一次是她自己的,她的身体是她自己的,她的思想是她自己的。在孤独中,她终于能够反思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给她带来内心的平静。她前世的景象在她的脑海中穿梭:一个主人一个又一个地殴打她的方式,以及每个婴儿在断奶后如何被带走,他们的前途留给了她的想象。我们是她历史的唯一见证:她被俘虏的童年,在东部海岸的港口城市作为仆人遭受的折磨,与最后的主人和保护者的旅程,飞行以及猴面包树的万花筒世界。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切(J.M. Coetzee)翻译的威尔玛·斯托克斯特伦(WilmaStockenström)的深刻叙事小说是对奴役和自由的罕见而艰巨的探索。 (展开)
6 有用 ly的读享生活 2020-01-10 15:55:07
诗性小说。第一人称。猴面包树意为“多籽的水果”,它的象征意义在小说里得到充分发挥。一个非洲女奴,不断结籽,不断抽芽,也不断被剥离、被摧毁。“我”的回忆是幽灵之眼,透视世间的无边苦难。库切曾说过,真正的非洲小说,是口语小说。这部作品给我的观感,以女奴的身份,语气过于文雅了,不过,它符合库切对非洲小说的另一番论述:“在我们的身体深处有一个声音,只有当这个声音把生命吹入词语,小说才会醒过来,才会把话说出... 诗性小说。第一人称。猴面包树意为“多籽的水果”,它的象征意义在小说里得到充分发挥。一个非洲女奴,不断结籽,不断抽芽,也不断被剥离、被摧毁。“我”的回忆是幽灵之眼,透视世间的无边苦难。库切曾说过,真正的非洲小说,是口语小说。这部作品给我的观感,以女奴的身份,语气过于文雅了,不过,它符合库切对非洲小说的另一番论述:“在我们的身体深处有一个声音,只有当这个声音把生命吹入词语,小说才会醒过来,才会把话说出来。”(库切《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非洲小说的生命意识强烈。 (展开)
5 有用 安德烈大叔 2020-01-28 11:17:47
“南非文学不是完整的人的文学,它不自然地迷恋权力和权力的扭曲,离不开斗争、霸权和臣服等基本关系,它恰是我们期望有人在监狱中写出的那种文学”。这颗猴面包树即是监狱,也是原始世界中心的庇护所,窥探着外部文明世界的同样荒芜。
31 有用 远子 2020-01-21 22:06:24
如果五年前读到此书我也许会感到很惊艳,这两年对“诗性小说”有些厌倦了……小说写得有点像托卡尔丘克,但历史感更少;也有点像舒尔茨,但密度和强度没那么大;所以称之为南非的黄锦树也许更准确些。喜欢黄锦树的读者应该会喜欢这本书。作者虽在南非农村长大,但感觉她对“非洲”的描写主要还是依靠想象,可能和她很早就去了大城市有关(作者简介里说她十九岁就拿到了戏剧学学士学位),当然这种写法的亮点最在于丰富的想象力,只... 如果五年前读到此书我也许会感到很惊艳,这两年对“诗性小说”有些厌倦了……小说写得有点像托卡尔丘克,但历史感更少;也有点像舒尔茨,但密度和强度没那么大;所以称之为南非的黄锦树也许更准确些。喜欢黄锦树的读者应该会喜欢这本书。作者虽在南非农村长大,但感觉她对“非洲”的描写主要还是依靠想象,可能和她很早就去了大城市有关(作者简介里说她十九岁就拿到了戏剧学学士学位),当然这种写法的亮点最在于丰富的想象力,只是丰富的想象力有时也容易沦为空想,当然空想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很适合当代读者的口味(“我只想看到你长得美”)。有点理解库切为什么喜欢到要翻译这本书,他似乎一直很想写这种全程靠情绪推动的小说,但他最擅长的(或说我最喜欢的)还是《迈克尔·K》那类带有寓言性质的靠情节推动的现实主义长篇。 (展开)
6 有用 x child 2020-04-29 13:08:38
“猴面包树是她生命的终点,也是她一生回忆的起点,而她都回忆起了什么呢:万物之逆旅,百代之过客。她是从人的自我美化、自赋神性里醒转过来,在漠不关心的大自然和不可逆转的时间面前,意识到生命的一切都哑然。不是因为痛苦而无法继续,不是因为荒谬而嗤之以鼻,更像是因为淡漠而无谓:没有必要推迟那个终将到来的结局了。就像很多人活着只是出于习惯,只是没有必要去死一样。这也是一种自由。”——爱阿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