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原作名: 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
译者: 沈满琳 / 胡泳
出版年: 2012-8
页数: 264
定价: 49.90元
ISBN: 9787300159331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公众事件,绝不仅是来自草根的随兴狂欢,而是在昭示着一种变革未来的力量之崛起!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经历,人和人可以超越传统社会的种种限制,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等新的社会性工具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开集体行动。人人时代已经到来。
•微软、诺基亚、宝洁、BBC、乐高、美国海军最推崇的咨询顾问,“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为你直指商业模式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宏大趋势,彻底改变你看待未来的角度和视野!
[编辑推荐]
•全球思想家正在读的20本书之一,“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克莱•舍基最经典作品《未来是湿的》再版升级。
•在《人人时代》中,克莱•舍基作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人人时代的到来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
•21世纪最有价值...
[内容简介]
•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公众事件,绝不仅是来自草根的随兴狂欢,而是在昭示着一种变革未来的力量之崛起!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经历,人和人可以超越传统社会的种种限制,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等新的社会性工具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开集体行动。人人时代已经到来。
•微软、诺基亚、宝洁、BBC、乐高、美国海军最推崇的咨询顾问,“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为你直指商业模式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宏大趋势,彻底改变你看待未来的角度和视野!
[编辑推荐]
•全球思想家正在读的20本书之一,“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克莱•舍基最经典作品《未来是湿的》再版升级。
•在《人人时代》中,克莱•舍基作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人人时代的到来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
•21世纪最有价值的未来学读本,获选《商业周刊》最佳商业书籍。
•洞察中国社会数字化进程第一人胡泳领衔翻译,《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作序,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知名IT评论人谢文,《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重磅推荐!
人人时代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介绍]
克莱•舍基 (Clay Shirky)
被业界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致力于网络科技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
目前任教于纽约大学,是微软、诺基亚、宝洁、BBC、乐高和美国海军等知名机构最为推崇的咨询顾问。
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连线》等权威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指引网络科技未来的前瞻性文章。
[译者介绍]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
洞察数字社会的重要性并将其引入中国人生活的第一人,也是中国企业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著作包括《网络为王》、《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等,译作包括《认知盈余》、《数字化生存》、《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等...
[作者介绍]
克莱•舍基 (Clay Shirky)
被业界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致力于网络科技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
目前任教于纽约大学,是微软、诺基亚、宝洁、BBC、乐高和美国海军等知名机构最为推崇的咨询顾问。
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连线》等权威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指引网络科技未来的前瞻性文章。
[译者介绍]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
洞察数字社会的重要性并将其引入中国人生活的第一人,也是中国企业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著作包括《网络为王》、《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等,译作包括《认知盈余》、《数字化生存》、《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等。
沈满琳
新媒体工作者。历任《互联网周刊》编辑、网易公司总编、搜狐公司内容总监等。
2006年底创立丝路华语网,致力于全球华语传播事业。
目录 · · · · · ·
《互联网周刊》主编 姜奇平
译者序 未来是湿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媒介批评者 胡泳
第1章 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人肉搜索”不是有中国特色的专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部丢失的手机,一个捡到别人手机不
· · · · · · (更多)
《互联网周刊》主编 姜奇平
译者序 未来是湿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媒介批评者 胡泳
第1章 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人肉搜索”不是有中国特色的专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部丢失的手机,一个捡到别人手机不
还的举动,造就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网络大搜索运动,甚至惊动了《纽约时报》、CNN 和纽约警察局。多媒体手机、电子邮件、博客、论坛……拥有了新技术和新工具,群体行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我们能做的远不止找回一部丢失的手机。
第2章 分享,创造新群体的基点
“ 美人鱼游行”“ 伦敦爆炸案”“ 印度洋海啸”“ 泰国军事政变”……Flickr 网站上由用户分享的照片永远比传统机构和媒体的照片更快、更多、更全。没有事先组织,没有报酬支付,没有管理成本,Flickr 网站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了聚合和分享的平台。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非机构性群体已经对传统组织形成了重大挑战。
第3章 人人都是自媒体
职业记者?职业编辑?职业摄影师?请别再使用这落伍的称谓!当出版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当媒体不再掌控机构特权,当大规模业余化的旗帜被高高举起,当社会化工具清除了公众表达的旧障碍,当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发布任何事情,这就是一个人人都是“ 自媒体” 的时代。
第4章“先出版,再过滤”, 崭新的游戏规则
在未来,到底是每个人都能出名15 分钟?还是每个人都会变成15 个人眼中的名人?不管怎样,在阿猫阿狗都能写博客、拍视频的网络时代,名人还是会诞生,只不过游戏规则变了。诸如博客、论坛等社会化媒体已经铲平了出版的门槛,却也伴生着残忍的经济逻辑: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第5章 当个性化动机遇上协同生产
维基百科的运营可不是招呼邻里的牌桌,其庞大的规模堪比拉斯维加斯的大型赌场。为什么不采用商业模式,维基百科还能成长得如此之快?为什么没有管理分工,维基百科也不会被胡言乱语充斥?为什么没有报酬,人们仍愿意为维基百科做事情?在新的社会化工具的帮助下,人们能为了爱做出大事情。
第6章 集体行动催生变革
1992 年,《波士顿环球报》爆出天主教牧师波特对儿童实施性侵害的丑闻,最终主教劳把波特从一个教区调到另一个教区便草草收场。2002 年,类似的丑闻再次由《波士顿环球报》引爆,同样的情节,同样的媒体,甚至是同一位主教,事件的结局却大不相同:罪犯盖根被绳之以法,试图包庇的主教迫于公众压力也引咎辞职。正是社会化工具消除了集体行动的障碍,实现了信息共享,方便了人们改变世界。
第7章 从更快的速度到更快的行动
快闪族、恐怖分子、闪电战、愤怒旅客和学生的维权行动、中东的激进分子……由于分享和协调的成本已经瓦解,这些原本互不协调的弱势群体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有效的方式共同工作,对抗强势对手。现在实时的协调也将更多地取代事先的安排,群体行为的组织过程可以是隐形的,而结果立即可见。
第8章 社会性困境的解决之道
当你生病了,你的邻居会帮你遛狗;当你忘带钱了,柜台里面那个人相信你会下次付钱给他,这种美好而单纯的信任现在还会存在吗?在一个社会交往日益复杂,而社会资本不断衰减的时代,怎样才能让参与变得简单?怎样让想法相同的人们拥有找到对方、聚集起来并互相合作的能力?网络化的组织所具备的韧性,一定是好事情吗?
第9章 亲爱的小世界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小世界网络中。朋友的朋友式交往,让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出一种先稠密,后疏松的联结模式。而社会化工具的创新为这种模式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支持和延伸。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你吗?
第10章 开源运动,没有代价的失败
几名开发人员,一些偶然的贡献者,为什么这些人捣腾出来的Linux 系统能成功到抢下微软帝国的半壁江山?因为Linux 以微软做不到的方式降低了发现并吸收好想法的门槛。它没有员工,不进行投资,甚至不牵涉决策。它对于失败出奇地宽容。开源并不降低失败的可能性,它降低的是失败的成本:它实际上免费收获了失败。
第11章 承诺、工具与协议的成功融合
新的群体行动模式可以通过可信的承诺、适合于该任务的工具和易于接受的协议产生。承诺解决的是“ 为什么” 要参与的问题;工具解决的是“ 怎样做” 的问题,如何克服协调的困难;协议则确立了路上的规则:你可以预期得到什么,以及群体期望你做什么。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舍基的观点: 旧行为的新杠杠 P12 社交能力是我们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几乎每一层面都以原因和结果的双重面目出现。社会不仅仅是个体成员的产物,也是群体构成的产物。个人和群体的集合关系,群体内部个人的集合关系,以及群体间的集合关系,共同形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网络。 P14 当我们改变了沟通的方式,也就改变了社会。 P17 现在我们拥有了能够灵活配合我们的社交能力的沟通工具,而且我们在见证充分利用这种转变的崭新的协调行动方式的崛起。 从共享、合作到集体行动 P39 ~41现在我们有了更适应于人们对群体活动的本来欲望与天赋的传播工具,并且日渐发展出应用这些工具的社会模式。…你可以把群体行为看成一个梯子上的递进行为,社会性工具改善了这些行为或使之成为可能。按照难度级别,这些梯级分别是共享、合作和集体行动。…共享对于成员提出的要求最少。…合作是再往上的一个梯级。合作比单纯的共享要难,因为它牵涉到改变个人行为与他人同步,而他人也同样在改变自身行为与你同步。对于共享,群体仅仅是参加者的集合。与之不同的是,合作创造出群体的身份——你知道了你在同谁合作。…协同生产(collaborative production)是一种更深入的合作形式,因为它增加了个体与群体目标之间的张力。检验协同生产的测试很简单:没有人能将所创造出来的成果归功于自己,并且如果没有许多人的参与,项目也不可能发生、存在。信息共享和协同生产之间最大的结构性差别在于,协同生产至少涉及一些集体性决策。…第三层梯级是集体行动,这是最难的一种群体行为,因为它要求一组人共同致力于一件特定的事,而且做事的方式更要求集体的决定对于每个个体成员都具有约束力。 P42 ~43 这就是公地悲剧:虽然每个人都同意普遍克制对大家都有利,个体受到的各种激励却常常阻碍那样的结果成真。…因为渴望成为群体的一员,在群体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6页 -
考虑净价值得来的论断有一个微妙的弱点就是,新近变得灵活的各种群体所产生的好和坏的变化并不可比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人人时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人人时代"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人时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1 条 )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作者是克莱·舍基,他是一个研究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美国专家。他通过研究对比不同的网络工具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人们正经历一个乐于创造和分享的年代。舍基说,由于技术使创造和分享变成可能,我们将看到一个人人参与的新时代,这将导致巨大的变化。 我们今天从... (展开)
后IT时代的思考──两本书


<未来是湿的>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未来是湿的,因为人是活的。湿的东西是具有活的特征、生命特征的东西。 基于互联网的兴趣社群依赖以下条件 --于一个值得相信的承诺 --一个有效的工具 --用户可接受的协议 分别对应 承诺--为什么 工具--怎样做 协议--认可承诺并使用工具,你可以预期得到什么,以及群体希望你... (展开)论坛 · · · · · ·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看这本书非常吃力么。。。。 | 来自逗逼小姐 | 1 回应 | 2017-11-30 07:57:46 |
2008年英文初版 | 来自喵呜 | 2013-05-09 08:56:42 | |
我们的思考:从《未来是湿的》到《人人时代》 | 来自湛庐文化 | 2 回应 | 2013-04-27 17:53:31 |
社会媒体——改变历史 克莱·舍基TED演讲 | 来自白小茉 | 2012-08-26 10:14:59 | |
克莱·舍基视TED演讲大家都看过吗? | 来自星星 | 2012-08-24 17:45:3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7.5分 3437人读过
-
Penguin Press HC, The (2008)7.9分 97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7.6分 206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2009)7.0分 1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IT好书100本 (左神神)
- 乱翻书的科技商业书单 (潘乱)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最新上架 (湛庐文化)
- 互动广告与新媒体必读 (空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人时代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蝉 2014-01-13 12:30:01
: C91/8641
8 有用 方方土君 2013-04-17 15:38:21
20130409-0417结束。如果你把这本书当做一个SNS新媒体时代的实用手册,那基本上你就错了,他更多是通过梳理当下、回顾历史,为你提供一个思考的契机。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变革每一天都在发生,那些存活下去的人只不过是善于接受现实而已。
12 有用 lavende 2015-03-19 18:59:50
原名“未来是湿的”。“几句话就能讲完的事情愣是灌水灌了一本书,也是有够湿的。” 喜好装逼的可看 喜好轻松阅读的可看 喜好真的想获得什么的别看了 死贵还没内容 早知道这么湿我就下电子书了呗
0 有用 iDavid 2015-12-03 21:08:39
大规模业余化,无组织的组织,自媒体,协同。(有点过时,很多有关myspace的案例)
0 有用 息壤 2015-12-24 11:23:59
新一代人群总是会通过最亲近的媒介和设备去寻找不同于父辈的新内容。旧内容大体是单向的,稳定的,议程设置的,慢节奏的,更像一个广播;而新内容必须是多向的,紧凑的,起伏的,高频次的,更像一个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