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征召了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旅客在乘坐飞机时领受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全民运动。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中,公民们用可拍照手机提供了比摄影记者更完备的记录。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由管理甚少的参与者们撰写的……
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一部集众人之力的百科全书、一个丢失手机的传奇,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乃至更多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如同印刷机放大了个人的头脑,电话加强了双向沟通,一系列新工具如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
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征召了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旅客在乘坐飞机时领受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全民运动。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中,公民们用可拍照手机提供了比摄影记者更完备的记录。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由管理甚少的参与者们撰写的……
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一部集众人之力的百科全书、一个丢失手机的传奇,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乃至更多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如同印刷机放大了个人的头脑,电话加强了双向沟通,一系列新工具如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也强化了群体交流。因为人类天生就擅长群体工作,所有能够强化群体努力的东西终会改变社会。商业模式以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被改变,更大的社会影响达到极为深刻的程度,以致我们无法认识。现在一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可以掀起一场颠覆10亿美元产业的运动。
在本书中,克雷·舍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此种社会革命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
作者简介 · · · · · ·
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从事有关互联网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写作、教学与咨询,特别关注社会网络和技术网络的交叉地带。目前在纽约大学的互动电信项目中任教,其咨询客户包括诺基亚、宝洁、BBC、美国海军和乐高公司等。多年来,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连线》和《IEEE计算机》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广受读者追捧,并经常在技术会议上充当主题演讲者。
目录 · · · · · ·
“人肉搜索”不是有中国特色的专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部丢失的手机,一个捡到别人手机不还的举动,造就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网络大搜索运动,甚至惊动了《纽约时报》、CNN和纽约警察局。多媒体手机、电子邮件、博客、论坛……拥有了新技术和新工具,群体行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我们能做的远不止找回一部丢失的手机。
关键词:原本的受众 群体行动 机构困境
第2章 分享是机构困境的解药
“美人鱼游行”、“伦敦爆炸案”、“印度洋海啸”、“泰国军事政变”……Flickr网站上由用户分享的照片永远比传统机构和媒体的照片更快、更多、更全。没有事先组织,没有报酬支付,没有管理成本,Flickr网站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了聚合和分享的平台。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非机构性群体已经对传统组织造成了深刻的挑战。
关键词:科斯理论 交易成本 共享 合作 集体行动
· · · · · · (更多)
“人肉搜索”不是有中国特色的专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部丢失的手机,一个捡到别人手机不还的举动,造就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网络大搜索运动,甚至惊动了《纽约时报》、CNN和纽约警察局。多媒体手机、电子邮件、博客、论坛……拥有了新技术和新工具,群体行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我们能做的远不止找回一部丢失的手机。
关键词:原本的受众 群体行动 机构困境
第2章 分享是机构困境的解药
“美人鱼游行”、“伦敦爆炸案”、“印度洋海啸”、“泰国军事政变”……Flickr网站上由用户分享的照片永远比传统机构和媒体的照片更快、更多、更全。没有事先组织,没有报酬支付,没有管理成本,Flickr网站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了聚合和分享的平台。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非机构性群体已经对传统组织造成了深刻的挑战。
关键词:科斯理论 交易成本 共享 合作 集体行动
第3章 这是“人人皆记”的时代
职业记者?职业编辑?职业摄影师?请别再使用这落伍的称谓!当出版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当媒体不再掌控机构特权,当大规模业余化的旗帜被高高举起,当社会性工具清除了公众表达旧的障碍,当任何人在任意时间都可以发布任何事情,这就是一个“人人皆记”的时代。
关键词:专业人士 资源稀缺 大规模业余化
第4章 先出版,后过滤的游戏规则
在未来,到底是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还是每个人都会变成15个人眼中的名人?不管怎样,在阿猫阿狗都能写博客、拍视频的网络时代,名人还是会诞生,只不过游戏规则变了。诸如博客、论坛类的社会性媒体已经铲平了出版的门槛,却也伴生着残忍的经济逻辑: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关键词:用户产生的内容 通信媒体 广播媒体 实践社区
第5章 当个性化动机遇上协同生产
维基百科的运营可不是招呼邻里的牌桌,其庞大的规模堪比拉斯维加斯的大型赌场。为什么不采用商业模式,维基百科还能成长得如此之快?为什么没有管理分工,维基百科也不会被胡言乱语充斥?为什么没有报酬,人们仍愿意为维基百科做事情?在新的社会性工具的帮助下,人们能为了爱做出大事情。
关键词:协同生产 维基百科 幂律分布
第6章 集体行动给机构带来的挑战
1992年,《波士顿环球报》爆出天主教牧师波特对儿童实施性侵害的丑闻,最终主教劳把波特从一个教区调到另一个教区便草草收场。2002年,类似的丑闻再次由《波士顿环球报》引爆,同样的情节,同样的媒体,甚至是同一位主教,事件的结局却大不相同:罪犯盖根被绳之以法,试图包庇的主教迫于公众压力也引咎辞职。正是社会性工具消除了集体行动的障碍,实现了信息共享,方便了人们改变世界。
关键词:集体行动 端到端的通信 群体形成
第7章 越来越快的行动能力
快闪族、恐怖分子、闪电战、愤怒旅客和学生的维权行动、中东的激进分子……由于分享和协调的成本已经瓦解,这些原本互不协调的弱势群体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有效的方式共同工作,对抗强势对手。现在实时的协调也将越多地取代事先的安排,群体行为的组织过程可以是隐形的,而结果立即可见。
关键词:共享的认识 实时协调 消费者军团
第8章 社会性困境的解决之道
当你生病了,你的邻居会帮你遛狗;当你忘带钱了,柜台里面那个人相信你会下次付钱给他,这种美好而单纯的信任现在还会存在吗?在一个社会交往日益复杂,而社会资本不断衰减的时代,怎么才能让参与变简单?怎样让想法相同的人们拥有找到对方、聚集起来并互相合作的能力?网络化的组织所具备的韧性,一定是好事情吗?
关键词:囚徒困境 未来的影子 社会资本
第9章 亲爱的小世界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小世界网络中。朋友的朋友式交往,让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出一种先稠密,后疏松的联结模式。而社会性工具的创新为这种模式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支持和延伸。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你吗?
关键词:六度分隔理论 小世界网络 团结型资本 桥接型资本
第10章 没有代价的失败
几名开发人员,一些偶然的贡献者,为什么这些人捣腾出来的Linux系统能成功到抢下家大业大的微软的半壁江山?因为Linux以微软做不到的方式降低了发现并吸收好想法的门槛。它没有员工,不进行投资,甚至不牵涉决策。它对于失败出奇地宽容。开源并不降低失败的可能性,它降低的是失败的成本:它实际上免费收获了失败。
关键词:开源运动 适应度景观 分布式探索
第11章 承诺、工具、协议
新的群体行动模式可以通过可信的承诺、适合于该任务的工具和易于接受的协议产生出来。承诺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参与的问题;工具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如何克服协调的困难;协议则确立了路上的规则:你可以预期得到什么,以及群体期望你做什么。
关键词:群体悖论 适合度 群体的智慧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未来是湿的"试读 · · · · · ·
《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 伊凡娜丢失了手机,拾到者不还。 这件小事在网上迅速成为人人关心的热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将众多角色一一卷入进来。事情闹大了。 类似的故事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其实讲的就是未来的组织方式。 在克莱•舍基笔下,微软软件与开源运动在组织方式上的区别,象征着旧组织与新组织(“没有组织的组织”)的区别。 这其实也是软件与湿件的区别..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考虑净价值得来的论断有一个微妙的弱点就是,新近变得灵活的各种群体所产生的好和坏的变化并不可比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4页 -
首先,美国作为国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它产生社会资本的能力有关,社会资本即运转良好的社区所具有的一系列神秘而又关键的特征。当你生病了而你的邻居帮你遛狗,或者柜台里面那个人相信你会下次付钱给他,这都是社会资本在发生作用。它就是“未来的影子”在社会层面的应用。生活在具有更多社会资本(即更多合作习惯)的群体里的个人,比起生活在只有较少社会资本的群体里的,在从健康到幸福到收入潜力等许多指标上都更加幸运。那些具备高储量社会资本的特征的社会,比起只具有较少社会资本的社会,在从犯罪率、经营企业的各种成本到经济增长等同样宽泛的一系列衡量指标上,总体上都做得更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未来是湿的"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未来是湿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1 条 )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作者是克莱·舍基,他是一个研究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美国专家。他通过研究对比不同的网络工具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人们正经历一个乐于创造和分享的年代。舍基说,由于技术使创造和分享变成可能,我们将看到一个人人参与的新时代,这将导致巨大的变化。 我们今天从... (展开)
无组织的“自组织”力量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Penguin Press HC, The (2008)7.9分 95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7.3分 770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7.7分 194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2009)7.0分 1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卫报:100本最佳非虚构书籍 (shizhao)
- TEDster 的书架 (Tony Yet)
- 《新周刊》的书架(2007年~2009年)(2010.08.28) (絮佩维埃尔)
- IT好书100本 (左神神)
- 很有喜感的名字(书1) (花椰菜)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未来是湿的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Helicopter 2009-08-28 15:24:58
结构混乱,反复、唠叨
2 有用 盟主 2010-10-17 12:40:39
不喜欢中文书名,哗众取宠。但极为喜欢文中内容,对各个时代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受益匪浅。
1 有用 Benjamin Linus 2009-10-01 13:16:12
一般般吧,这本书。 也许是书中的很多事情,我都玩过或者玩过类似的,所以没什么新鲜感。 翻译的很不好,让书有点艰涩。
0 有用 浪花虫子 2010-06-23 14:13:37
虽然内容有些零散,但如同初次看到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一般惊喜。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是事实!
7 有用 Leo____L 2014-10-24 18:32:36
正名是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一个企业,如果只是内部沟通成本降一点点,那么大企业会增加其规模,小企业则是增加效率(这也是一种路径依赖吧)。可是,如果沟通成本急剧地大幅下降,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根据“倒U型曲线”理论——交易成本的过高与过低,都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那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际沟通成本的不断降低,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业务变得无利可图。结果就是大规模业余化——博客让每个人都成... 正名是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一个企业,如果只是内部沟通成本降一点点,那么大企业会增加其规模,小企业则是增加效率(这也是一种路径依赖吧)。可是,如果沟通成本急剧地大幅下降,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根据“倒U型曲线”理论——交易成本的过高与过低,都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那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际沟通成本的不断降低,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业务变得无利可图。结果就是大规模业余化——博客让每个人都成为记者、淘宝让每个人都成了店主、在线聊天让每个人都成了大鼻子情圣,不一而足。 这种沟通成本的下降所导致的组织形态崩溃,消解了既往专业与业余、职业与爱好之间的区别。 (展开)
0 有用 人间NPC 2023-03-11 11:22:54 河北
读过了
0 有用 Narkissos 2023-03-07 22:52:25 浙江
其实我很早就看过那句话,大规模的业余化,完全应验啊,而且,人类本就有利他性,我觉得豆瓣互助小组,就很符合这种无组织的组织化。
0 有用 Adrenaline 2022-08-07 19:28:39
不如看一篇虎嗅
0 有用 萧峰 2022-06-16 06:55:25
机构困境 承诺工具协议
0 有用 XXxuan 2022-05-26 02:33:42
很新传的经济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