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康德著作引文来源缩略语
概说
一、引言
二、康德为拯救形而上学而提出的“思维模式的变革”
三、康德专门术语翻译问题
第一编康德的物自身与智思物学说
引言关于第一编“康德的物自身与智思物学说”划分为上与
下两部分之简要说明
第一编上通过思辨批判证明显相与物自身之超越区分及
所有对象一般区分为现象与智思物第一章“物自身”的提出及其通过时空本性之考论而得到说明
第一节显相与物自身之超越区分由空间和时间之表象之本性
的考论而揭示
第二节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形而上学解释
第三节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超越的解释 (说明其为一个使其他先验
综和认识可能的原则)
第四节康德对其前辈的时空说之批评
第二章就感触物的对象之在其自身而考论“物自身”
第一节“物自身不可认识说”的提出及其理据
第二节论物自身离开我们而实存
第三节显相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
第三章智思物概念经由纯粹知性之分解而提出
第一节范畴体系的建立及推证
第二节范畴的纯粹使用之可能性产生出只作为一个界限概念
的“智思物之概念”
第三节思辨理性 (作为一种纯然的智性机能) 引出的智思物
只能有轨约作用
第一编下通过实践理性批判经由事实证实人作为物自身
与作为显相统一于同一主体中第四章论人之在其自身 (作为睿智者) 因着其意志自由而实践地
可认识
第一节从自然概念之领域的认识转进至自由概念之领域的认识
第二节论自由的因果性就是人作为物自身的因果性亦即人作为
睿智者的因果性
第五章论因着“意志自由”而取得关于超感触秩序的认识
第一节终极目的 (圆善) 连同道德的世界创造者之理念
在目的论的连系中得到说明
第二节上帝概念之决定的意指与作用
第三节关于康德的设准说
第二编康德的形而上学新论
第六章形而上学的转向
第一节旧有形而上学之虚幻性
第二节物形而上学让位于知形而上学及从轨约的思辨形而
上学转进至构造的实践形而上学
第三节物自身与智思物学说作为康德形而上学新论的枢要
第七章经由三大批判展示的一个“道德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康德形而上学新论展开之通贯进程
第二节康德形而上学新论的两条脉络
第三节康德新形而上学系统之蓝图
第三编析疑与辩难
引言
第八章康德物自身学说最初在德国学界引起的震动
第一节旧思维的后卫战
第二节德国观念论者针对“物自身”发出的假问题
第三节康德是二元论者吗?
第九章关于康德的范畴学说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评所谓范畴使用于物自身的问题
第三节关于因果性范畴和实在性范畴在实践领域的使用
第十章关于学术界中几种对于康德物自身学说的解释
第一节艾迪克斯对物自身的维护及其物自身双重刺激说
第二节花亨格的“物自身虚拟说”及“好像哲学”理论
第三节普劳斯的康德物自身解释
第四节阿利森的康德物自身解释
结束语
附录一本书引用康德著作汉德对照
附录二人名对照表
附录三词汇汉德对照
附录四参考文献
· · · · · · (
收起)
0 有用 纳迪尔沙 2023-01-31 07:50:52 英国
说的不算清楚,但在中文康德研究中属于上乘之作
1 有用 Linaria 2023-02-14 11:00:53 广东
点出了,物自体不可知不是否定物的实存,因为如果这句话成立,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进入批判哲学之前就预设了物的存在,但这在康德那里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预设一开始认识就对应着观念对面的某物;毋宁说,在康德那里,物依据认识而显现出来,那么康德否定的不是物的实存,而是认识之外的一片不可认识之领域,这一领域就是物自体,但它不是经验主义认为的认识对应的对象,而就是不可认识化的“物自身”,因而,物自身走向实践领域是... 点出了,物自体不可知不是否定物的实存,因为如果这句话成立,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进入批判哲学之前就预设了物的存在,但这在康德那里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预设一开始认识就对应着观念对面的某物;毋宁说,在康德那里,物依据认识而显现出来,那么康德否定的不是物的实存,而是认识之外的一片不可认识之领域,这一领域就是物自体,但它不是经验主义认为的认识对应的对象,而就是不可认识化的“物自身”,因而,物自身走向实践领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物自身本就不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黑格尔对康德的修改,如果物自体归根到底不是认识化的,那么也就不存在物自体是不是“为我之物”的问题,因而在《精神现象学》当中,知性的矛盾在康德立场下是个假问题 (展开)
0 有用 陈美芳˙Ꙫ˙ 2022-02-09 14:01:13
依照自然概念和自由概念连同它们的一切先验原则之体系而论,形而上学划分为自然形而上学和德性形而上学。一方面就人在自然领域自立法则的事实揭示现象的超越观念性与经验实在性统一的性格,及由此建立自然形而上学的系统;另一方面就人在实践领域自立道德法则并遵循道德法则而行的事实显示意志自由自律的性格,并由此建立德性形而上学的系统。这种区分是依据人类的理性立法的两个不同对象--自然与自由,以及自然法则与自由法则的... 依照自然概念和自由概念连同它们的一切先验原则之体系而论,形而上学划分为自然形而上学和德性形而上学。一方面就人在自然领域自立法则的事实揭示现象的超越观念性与经验实在性统一的性格,及由此建立自然形而上学的系统;另一方面就人在实践领域自立道德法则并遵循道德法则而行的事实显示意志自由自律的性格,并由此建立德性形而上学的系统。这种区分是依据人类的理性立法的两个不同对象--自然与自由,以及自然法则与自由法则的不同而作出的。这种区分康德又名为理性之理论认识与实践认识的区分,这种区分是因着理性之认识可依两种不同的模式关联到它的对象而作出的。自然论与自由论这两个由明确的疆界截然划分开的、使用异质的概念与原则的领域,最后借着道德的目的论而结合,并由之而显其整全系统的“道德的形而上学”的性格。 (展开)
4 有用 哭之笑之 2020-10-11 12:30:38
主要看了第三编,卢雪崑可以说全力为康德辩护。 面对“康德把因果性和实在性使用于物自身和智思物,那是违反了全部超越的分解论的成果的。”这个主要批评,指出康德区分自然之范畴和自由之范畴:自然之范畴是就知性使用而言的一些理论的概念,它们只是为我们的每一感取的直观指表对象一般的思想形式;自由之范畴是就理性使用而言的实践的概念,它们不以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为它们的根据,而是有一纯粹意志之形式为其根据,也... 主要看了第三编,卢雪崑可以说全力为康德辩护。 面对“康德把因果性和实在性使用于物自身和智思物,那是违反了全部超越的分解论的成果的。”这个主要批评,指出康德区分自然之范畴和自由之范畴:自然之范畴是就知性使用而言的一些理论的概念,它们只是为我们的每一感取的直观指表对象一般的思想形式;自由之范畴是就理性使用而言的实践的概念,它们不以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为它们的根据,而是有一纯粹意志之形式为其根据,也就是有一先验的纯粹实践法则为根据。(KpV5:65) 自然之范畴当然不能用于物自身,但是自由之范畴(亦即理念)当然可以用于物自身。康德对“理论的认识”作出限制,为的正是要转而经由“实践的认识”去探究超感触界。 这也就是卢雪崑对康德的核心辩护,必须结合《实践理性批判》,而不能只看《纯粹理性批判》。 (展开)
0 有用 木南明朔 2020-11-16 23:01:16
又一本拯救毕业论文的二手文献。。。
2 有用 真红 2024-01-11 01:01:25 福建
为什么写个物自体理论要从开天辟地开始说起呢?也毫无问题意识 每看一本康德论著都要被重新要带着过一遍纯批吗?人家阿里森是重构新康德,你这个叫同义反复再说一遍。开头把灵魂不朽翻译成心灵不朽就可以看出来毫无哲学史和康德伦理学功夫了,灵魂不朽成立,所以才保障德性与幸福同时获得,这是康德道德论的要义,那肯定是就是肯定灵魂不朽啊,何况这里讨论的不就是柏拉图的灵魂不朽吗?翻译成心灵不朽就错了,心灵这是现代分析哲... 为什么写个物自体理论要从开天辟地开始说起呢?也毫无问题意识 每看一本康德论著都要被重新要带着过一遍纯批吗?人家阿里森是重构新康德,你这个叫同义反复再说一遍。开头把灵魂不朽翻译成心灵不朽就可以看出来毫无哲学史和康德伦理学功夫了,灵魂不朽成立,所以才保障德性与幸福同时获得,这是康德道德论的要义,那肯定是就是肯定灵魂不朽啊,何况这里讨论的不就是柏拉图的灵魂不朽吗?翻译成心灵不朽就错了,心灵这是现代分析哲学才讨论起来的概念。transdental先验翻译成超越也是极大的错误,完全不体现对经验的奠基作用了。有人还拿这本书入门,错了,他的术语体系和国内主流的体系也完全不一样,以后可是要重新学习的。而且作为牟宗三弟子,书面语还老是搞点特殊的,你不会真以为你很有哲学史素养吧,康德批评笛卡尔的幻梦都出来了 (展开)
1 有用 Linaria 2023-02-14 11:00:53 广东
点出了,物自体不可知不是否定物的实存,因为如果这句话成立,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进入批判哲学之前就预设了物的存在,但这在康德那里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预设一开始认识就对应着观念对面的某物;毋宁说,在康德那里,物依据认识而显现出来,那么康德否定的不是物的实存,而是认识之外的一片不可认识之领域,这一领域就是物自体,但它不是经验主义认为的认识对应的对象,而就是不可认识化的“物自身”,因而,物自身走向实践领域是... 点出了,物自体不可知不是否定物的实存,因为如果这句话成立,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进入批判哲学之前就预设了物的存在,但这在康德那里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预设一开始认识就对应着观念对面的某物;毋宁说,在康德那里,物依据认识而显现出来,那么康德否定的不是物的实存,而是认识之外的一片不可认识之领域,这一领域就是物自体,但它不是经验主义认为的认识对应的对象,而就是不可认识化的“物自身”,因而,物自身走向实践领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物自身本就不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黑格尔对康德的修改,如果物自体归根到底不是认识化的,那么也就不存在物自体是不是“为我之物”的问题,因而在《精神现象学》当中,知性的矛盾在康德立场下是个假问题 (展开)
0 有用 纳迪尔沙 2023-01-31 07:50:52 英国
说的不算清楚,但在中文康德研究中属于上乘之作
1 有用 姜子午 2023-01-09 19:35:30 山东
很多地方还是说不清楚
0 有用 月之烤冷面 2022-07-06 18:06:35
作者显然是位康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