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论
第二章 中国古史学的萌发以及发展
一、古史学的萌发与流别
二、古史学的演变:由记录史学至论述史学
第三章 史、子、经的关系与分流
一、别子为祖:子与经之出于史而变于史
二、《春秋》之变经与经变以及史之大原
第四章 司马迁的“新史学”及其观念意识
一、“新史学”的意义
二、司马迁透过其父所表达的意念
三、司马迁透过论孔子作《春秋>>所表达的意念
四、太史公新史学本身之目的及其他问题
第五章 新史学的发展(上)一一天意史观与新史学的关系
一、天意史观历史哲学的展开
二、从董仲舒至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
三、天意史观对通史形成的影响
四、天意史观的发展与断代史的关系
第六章 新史学的发展(下)一一由实证而实录:方法论的确立
一、历史知识真实的价值
二、马、班之间实证论的肯定与实录史学的确定
三、汉、晋之间的实证史学
第七章 秦汉正统论的发展及其与史学的关系
一、“正统”的原义及宗统、国统与正统论之内继理论
二、先秦正统论外继观念的发展
三、摈秦意识下的五行说与正统论
四、新三五相包说下的正统观念及其与史学的关系
第八章 政教力量的介入与天意、正统史观的利用
一、春秋精神与道德批判对汉代史学的影响
二、官方对史学的认识控制
三、汉晋政教意识下的史学发展
四、三国的正统问题与天意解释
第九章 魏晋史家理念之发挥:史学经世性的表现
一、 巴蜀学派的天意史观与蜀汉兴亡的关系
二、陈寿的理念与《三国志》
三、世变与东晋初期的批判史学
四、批判制裁下的东晋史学
第十章 “以史制君”与反制及其对南北朝官修制度的影响
一、南朝君主撰史现象与实录的创修
二、五胡对“以史制君”观念的反应
三、北魏制君观念的变化与官修制度的调整
四、6世纪北朝官修制度的变化与风气
第十一章 正史及其形成理念(上)
一、史不可亡意识与完美主义的史学意义
二、史不可亡意识与完美主义的落实表现
三、由实证而定论的肯定
四、实证定论的变化及其对正史的影响
第十二章 正史及其形成理念(下)
一、正统论与国史的正统性及其违心发展
二、正统论对国史体例结构的影响
三、古史正法的中断与复兴
四、南北朝以降二体之争与二体论的扩展
五、刘勰与刘知幾的二体论
第十三章 唐朝前期官修及其体制的确立与变化
一、官方为前朝修正史的观念意识
二、唐太宗的史学修养与贞观史风
三、国史修撰由垄断化至禁密化
四、禁密化下的贞观修注制度、精神与功能
五、馆院制度的破坏及其意义
六、武后时代的官修情况与馆院学派的史学复辟
第十四章 结论:兼略论刘知幾实录史学的回应
征引及重要参考书目
· · · · · · (
收起)
1 有用 刘弗住 2023-05-16 12:26:17 北京
立足于章学诚“六经皆史”,进而认为史先有而经后起,经学为史学宗子,子学是史学别子。汉代今文经学之后,经学由史学宗子更降而为别子。经史分离与史学的独立,一般认为发生于魏晋时期,本书将之提前到司马迁《史记》,本质意图是将之提前到经学之前。为了抬高史学而贬低汉代经学,司马迁与董仲舒的分道扬镳,居然是对灾异问题的看法,认为司马迁质疑灾异学,而董仲舒引入灾异学说,导致《春秋》由经降而为子。实际上,灾异只是春... 立足于章学诚“六经皆史”,进而认为史先有而经后起,经学为史学宗子,子学是史学别子。汉代今文经学之后,经学由史学宗子更降而为别子。经史分离与史学的独立,一般认为发生于魏晋时期,本书将之提前到司马迁《史记》,本质意图是将之提前到经学之前。为了抬高史学而贬低汉代经学,司马迁与董仲舒的分道扬镳,居然是对灾异问题的看法,认为司马迁质疑灾异学,而董仲舒引入灾异学说,导致《春秋》由经降而为子。实际上,灾异只是春秋学的一个支流,从来没有一本专言灾异的《春秋》,董自己也说灾异非《春秋》所甚贵,灾异是汉代思潮的产物而非汉代经学的专属。 (展开)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2-11-11 17:49:16 湖北
经典作品。
1 有用 知者樂 2022-04-28 16:27:30
后三章看过,应为现在研究史学观念最好的著作之一
0 有用 苦影 2021-07-07 11:26:20
从史家及史家群展开书写,论点不算艰涩,但写作风格相当绵密。前部分重点着墨于“新史学”(以马班为界,从记录性到论述性)的形成,后部分则以“以史制君”观念的兴起与衰落为核心线索;个人最喜欢研究天意观对新史学形成的影响以及南北朝隋唐统治者/机构对历史书写的介入两块,书写司马父子史观继承的部分也十分感人。最末对刘知几史观的讨论也提供了迥异于章学诚、钱穆等人的理解《史通》的视角,很重要。雷在书中频频引用卡尔... 从史家及史家群展开书写,论点不算艰涩,但写作风格相当绵密。前部分重点着墨于“新史学”(以马班为界,从记录性到论述性)的形成,后部分则以“以史制君”观念的兴起与衰落为核心线索;个人最喜欢研究天意观对新史学形成的影响以及南北朝隋唐统治者/机构对历史书写的介入两块,书写司马父子史观继承的部分也十分感人。最末对刘知几史观的讨论也提供了迥异于章学诚、钱穆等人的理解《史通》的视角,很重要。雷在书中频频引用卡尔和柯林伍德,足见其受“历史学即是观念史”观点的影响之深。看到有评论批评雷“过于强调司马迁之‘新’而忽略了他延续性的一面”,其实雷在这一点上的处理已经相当稳当,也花了大量笔墨用以讨论《史记》对前代史料的继承和改写。我个人不太喜欢之处在于雷生造了数十个术语来解释历史现象,却并未能给出这些概念的清晰定位。 (展开)
0 有用 初影 2023-06-05 23:15:43 江苏
实际上没有比一般的史学史说出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