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十五堂生活自修课
译者: 文韶华
出版年: 2016-7-1
页数: 304
定价: 45.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9993157
内容简介 · · · · · ·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普通人而言*有生活价值的一本书,国内首次翻译引进。
★本书在阿德勒去世后出版,是其一生成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全书蕴含阿德勒一生思想精髓:“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并强调人的“社会意识”,引导读者修正自己的生活风格,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世界。
★通俗易懂,对于洞悉自己和周围人的言行所对应的内心世界,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是普通读者了解心理学、了解人性、人的内心和行为模式及生命的意义所在的心理学经典读物。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十五堂生活自修课,一步步带领你的心灵与世界和谐相处,走出自己孤单的岛屿,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本书中生动细腻地阐述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各种形态、特质、行为习惯,进而剖析出适合自己的人生任务,修饰我们的生活风格,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社会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生活...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普通人而言*有生活价值的一本书,国内首次翻译引进。
★本书在阿德勒去世后出版,是其一生成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全书蕴含阿德勒一生思想精髓:“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并强调人的“社会意识”,引导读者修正自己的生活风格,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世界。
★通俗易懂,对于洞悉自己和周围人的言行所对应的内心世界,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是普通读者了解心理学、了解人性、人的内心和行为模式及生命的意义所在的心理学经典读物。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十五堂生活自修课,一步步带领你的心灵与世界和谐相处,走出自己孤单的岛屿,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本书中生动细腻地阐述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各种形态、特质、行为习惯,进而剖析出适合自己的人生任务,修饰我们的生活风格,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社会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如果:
你总是害怕和陌生人说话;
你总是对进入新环境感到胆怯;
你总是与周围的事物格格不入;
你总是孤单、焦虑、极度缺乏安全……
那么,请你听著名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将通过本书与你娓娓道来: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是可以被解决和超越的。
关键就在于,
你是否懂得建立“社会兴趣”,
为自己塑造健康的生活风格和对困境的认知,让自己适应社会,
进而借助社会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和超越困境。
人生,没有真正的完美,
但有真正的圆满。
你一直追寻的心灵良药,
不是孤傲,而是给世界一个拥抱。
这样和世界相处的创作者
· · · · · ·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生于维也纳,现代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与弗洛伊德齐名,世界心理学史中无法避开的少数璀璨的心理学家之一,心理学界泰斗级人物。阿德勒曾与弗洛伊德合作过十年,后因对弗氏的泛性论不能苟同而散伙,继而发展自己的人格理论。其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其著作有:《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又名《自卑与超越》,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生活的科学》《理解人性》《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教育》等。
目录 · · · · · ·
第二章 你的“生活风格”,决定你的困境
第三章 人生的任务
第四章 身体与灵魂
第五章 体形、运动、个性
第六章 自卑情结
第七章 优越情结
第八章 失败的形态
第九章 娇生惯养者的非真实世界
第十章 神经官能症的性质
第十一章 性变态
第十二章 童年的早期回忆
第十三章 妨碍社会兴趣发展的境况
第十四章 白日梦、夜梦
第十五章 人生的意义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长久以来,我坚信所有的人生问题,都可以归类为三个主要问题:生活区生活、工作、爱情。这三个问题不是鸡毛蒜皮或者无关紧要的问题,而是我们在人生中不断遭遇到,并且不停地逼迫我们做出回应,向我们挑战的问题。它们不给我们人和逃避的机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对。 这三个问题因为生存而结合在一起。生活---生儿育女---聚在一起,提供生活必需品。 要有效解决这三个问题,都必须具备足够的社会兴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页 -
工作而得到报酬的事实,是时代承认一个人有用性的表现。这样他才会感受到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价值,减缓普遍存在的人类自卑感的唯一可能的办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这样和世界相处"的人也喜欢 · · · · · ·
这样和世界相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人生只有一次,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自己以为的世界

你对自己仍怀有期待吗?|阿德勒:《这样和世界相处》
>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Martino Fine Books (201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9)6.7分 23人读过
-
人本自然 (2014)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尝试理解人类变化无常不可测心理相关小荐 (你的水兄弟)
- 心灵成熟之路 | 个人成长|心理学 (EmmaGAO)
- 我实习时扒拉过的书 (呆头鹅)
- 计划看原版 (靛海幽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这样和世界相处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沙粒🌈 2017-06-13 21:59:31
生活自修课--非常妥当的名字啊~~~ 非常喜欢
6 有用 水的空白 2016-08-31 20:58:01
被神话了的阿德勒。也许在他的时代意义非凡,但毕竟百余年过去了,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都有了新的进展与研究发现。“如何解释现实世界的意义,要看我们内在的诠释风格和方式”。“真正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行为的,不是“事实”,而是我们对事实的解释” 。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有社会兴趣,即——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目标。
0 有用 杉九九 2016-12-01 18:05:01
音频
17 有用 Jacky 2016-07-28 18:16:36
人生问题主要有三:爱、生活和工作;面对和解决人生问题主要看人的社会兴趣多寡;社会兴趣多寡很大程度取决于 3~5 岁时期的形成;童年期间阻碍社会兴趣养成的主要问题是溺爱、与生俱来的器官低劣以及疏忽;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知识和能力。中国人老古话已经说了:三岁看到老,有其父(母)必有其子。
1 有用 zxit2 2017-08-17 10:53:47
社会共生的优越感;自卑感 自卑情结;支配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