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罗杰•斯克鲁顿 哲学家、作家。19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先后在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并曾兼职任教于波士顿大学,后成为自由作家。现为牛津大学访问教授(无薪)、圣安德鲁斯大学访问教授(兼职)、美国企业研究所访问学者。已出版著作包括:“逝去的大师”丛书中的《斯宾诺莎》、《艺术与想象》(1974)、《建筑美学》(1979)、《审美理解》(1983)等。
序言作者
周文彰 哲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绍兴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专著有《狡黠的心灵》(1991)、《从历史走向现实》(1995 )等;译著有《康德》(1990)、《理由与求知》(1990)、《当代认识论导论》(1990)。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著名的“私人语言“论证,主张不存在不参照公共世界的关于经验的知识。我能直接的、不受影响地认识我自己的经验,但这只是因为我把从公共用法中获得意义的概念应用到我的经验身上。公共用法描述了一个实在,除我之外,其他人也能观察到这个实在。我的语言的公共性保证了它的指称客观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先验演绎 -
康德将绝对律令的第一公式,当做那个著名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基础。它基于仅仅从理性中就能推出的东西,所以它是先天的。这解释了它有权利成为“普遍”形式,有权利成为体现在绝对的“应该”中的必然性。 绝对律令发现行为的目的,靠的是从除理性主体的身份这一事实以外的一切事物中进行抽象。所以,理性主体必须提供自己的目的。自主的存在者是所有价值的主体和贮藏所,且正如康德所说,“以自己为目的”而存在。如果想要有价值,我们必须重视(尊重)理性存在者的存在和努力。这样一来,自主性便规定了自己的限度。对我们自由的限制就在于,我们必须尊重所有人的自由:否则我们的自由如何能生成普遍的法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永远不能不顾他人的自主性而利用他人,我们永远不能把他人当做手段。这就把我们带入了第二个主要的绝对律令公式,即如下法则:我必须“在行动时总是将人当做目标,永不把人仅当做手段,不论是对自已还是对他人”(笔者根据《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第429页进行的意译)。这里的“人”包括所有理性存在者,而那些能被仅仅当做手段的存在者和不能被仅仅当做手段的存在者之间的区别,正是我们对事物和人的区分。这个区别是“权利”概念的基础。如果某人问起动 物或小孩或无生命的物体是否拥有权利,他其实是在问绝对律令在这第二种最有力的形式上是否适用于它。 于是,我们不能把理性主体仅当做外部力量借以发挥作用的手段:这样便否定了他们的自主性,从而违反了他们从我们这里得到尊重的要求。在向着道德法则进行抽象时,我总是遵重理性的主导权。所以,尽管我的法则的形式是普遍的(第一个律令),它的内容却必须来自它在以自己为目的的理性存在者(第二个律令)身上的应用。所以,我必须总是将道德法则作为一条普遍的规则来对待,它同样地约束理性存在者。由此我被带入了以下观念:“每一个理性存在者的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5 绝对律令………………………………………………………………
> 全部原文摘录
牛津通识读本:康德(精装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周文彰:新手与专家都将不枉一读
序言 周文彰 一部赫然以《康德》作标题,用意明显在于全面评介康德的著作,区区只七万余字,能够说明问题么?熟悉西方思想史的读者都知道,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大师,在其长达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著述甚丰,卷帙浩繁。柏林科学院(原普鲁士皇家科学院)1902年起...
(展开)

整理的一些概念逻辑导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夏休 站在理解康德其人的角度上,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模糊“应该做”和“想做”的区别,可以说他有些克己复“理”。 他似乎做了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但“想做”是不重要的,“不想做”的感受则被极度的抑制了,升华成了“应该做”。所以内心的感受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最后呈... (展开)> 更多书评 2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译林出版社 (2013)8.1分 413人读过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8.4分 7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8.1分 1071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年8月)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想读的牛津通识 (聪明的墨菲特)
- 上海普陀区图书馆文哲书单 (Lencor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牛津通识读本:康德(精装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疯人城 2023-11-21 10:11:10 日本
非常可以!哲学能读懂,工夫在平常,如果不是自己苦思冥想似有所悟,就不会在看到书的时候感受当头棒喝,可惜可惜,还有那么多的书在等待,只能读一遍。
0 有用 Shōgo. 2025-07-12 13:18:41 福建
我是肯定不会推荐没读过康德的人先读这本
0 有用 一朵奇葩 2023-03-19 22:22:47 吉林
读了两遍 这个世界是不可被认识的,它呈现的只是我们能认识的部分 美是经验的,我们的感受和对象的和谐就是美,审美是感性的,不存在理性成分 道德是原则,上帝是为规定道德的标准而想象出来的物,是不可认识的。 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还需要读
0 有用 度兰白龙马 2023-11-11 12:38:34 北京
不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