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介绍】
1999年,大学扩招;2000年,大学全面取消分配制度。
出身寒门的人,是否还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本书作者艾苓任教于黑龙江绥化学院 ,学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作者采访了2000年到2020年的21届毕业生,从中选出56个出身贫困的孩子,追踪了他们从出生到上学,从毕业求职到结婚买房等人生关键阶段的遭遇和选择。
贫困如何耽误了他们更充分地挖掘自身潜力?
贫困会留下哪些持久的心理烙印,又如何突破?
出身不同的人,在认知和决策上有哪些差异?
本书不仅试图以当事人的口述回答上述问题,更以动情的笔触,记录了他们在泥泞中的艰辛摸爬。没有奇迹,只有一点一滴地层层突破,不断累积确定的幸福和成就。作者将其称之为“摸爬式努力”。几乎每个故事都直戳人心,催人泪下!
【编辑推荐】
1.56个寒门学子的阶层跨越,催人泪下的“摸爬式努力”。
2.一位...
【内容介绍】
1999年,大学扩招;2000年,大学全面取消分配制度。
出身寒门的人,是否还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本书作者艾苓任教于黑龙江绥化学院 ,学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作者采访了2000年到2020年的21届毕业生,从中选出56个出身贫困的孩子,追踪了他们从出生到上学,从毕业求职到结婚买房等人生关键阶段的遭遇和选择。
贫困如何耽误了他们更充分地挖掘自身潜力?
贫困会留下哪些持久的心理烙印,又如何突破?
出身不同的人,在认知和决策上有哪些差异?
本书不仅试图以当事人的口述回答上述问题,更以动情的笔触,记录了他们在泥泞中的艰辛摸爬。没有奇迹,只有一点一滴地层层突破,不断累积确定的幸福和成就。作者将其称之为“摸爬式努力”。几乎每个故事都直戳人心,催人泪下!
【编辑推荐】
1.56个寒门学子的阶层跨越,催人泪下的“摸爬式努力”。
2.一位教授的20年追踪记录。作者采访了2000年到2020年的21届毕业 生,追踪记录他们从出生、求学,到结、婚工作等人生关键阶段的遭遇和选择。
3.北大教授林小英作序推荐。
在大数据时代讨论教育、贫困、阶层等话题,很多时候会忽略鲜活的个体故事,而艾苓老师选择用当事人口述形式,让我们看到社会、制度、人心的细微肌理。
4.以当事人口述形式,回答“寒门为何再出贵子”。
贫困如何耽误了他们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出身不同的人,在认知和决策上有哪些差异?
为什么说穷孩子和富孩子的脑电波都不一样?
5.催人泪下,平均每页1个泪点。
艾苓教授:其他阶层孩子是“直升机式成长”,寒门学子则是“摸爬式努力”,正如广为流传的那句话:“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但他们从没放弃,他们说没伞的孩子只能拼命跑。
【摘要】
上大学前那个晚上,大哥让大嫂炒了四个菜,请来叔叔、 姐姐和姐夫,一家人为我送行。端起第一盅白酒,大哥泪眼模糊, 四下环顾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咱家终于 有大学生了!”
那天晚上,那些离开的亲人好像就在身边,特别是帮我上学的奶奶,他们都参加了这次团圆饭。我对所有的亲人说:“谢谢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不负众望!”
——摘自《13章:如果重新开始》
我天生对痛苦后知后觉,对快乐却数倍放大。小时候打完疫苗,可以领到一粒糖豆。我把糖豆放到嘴里,感觉好甜。那时候也没啥零食,为了再领一粒糖豆,我赶紧到后面排队,再打一次疫苗。
——摘自《45章:向温暖靠近》
我教过的苦孩子的创作者
· · · · · ·
-
艾苓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艾苓,黑龙江绥化学院教授
从教17年,接触学生超过3000人。2017年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贫困生调查说明》,收到学生广泛响应。她详细追踪了56个孩子的人生轨迹,以当事人口述形式,记录下他们为了改变命运,做出的惊心动魄的努力。
部分内容曾在《读库》发表,引发广泛讨论。
目录 · · · · · ·
上 卷
没毕业证的毕业生——003
书法到底给了我什么 ——009
当爱情走出大学校园 ——021
那时候才知道,天塌了 ——028
惊心动魄是我生活的常态 ——034
强行“押送”去大学—— 044
请别叫“老板”,我不是商人 ——050
欠账,终归要还 ——059
他是我的救命稻草 ——065
“老大”的履历一长串 ——074
那个就地翻跟头的女孩 ——081
考试经常是唯一的路 ——087
如果重新开始 ——093
身高以外的东西都可以改变 ——104
哪儿来的冷静 ——109
有些伤痛已经选择性遗忘 ——117
我们扎根的地方 ——122
下 卷
总有意外发生——133
乡下孩子王,要不要当——142
赌徒的女儿 ——149
一次次从零开始——156
那些年,那些尴尬 ——164
被看 ——173
那一夜,我们都没睡 ——180
流浪猫“牛肉”的主人 ——185
一切都是我争取的 ——197
国企非正式员工 ——206
斗志昂扬的刺猬 ——211
恐怖的门 ——220
网络作家“被诞生” ——227
好疼好疼的高考 ——234
逃离深圳 ——240
心里有根 ——246
妈妈还在坐月子,爸爸走了 ——254
谢天谢地,我选择了你 ——261
总是难忘第一次 ——270
青年记者的自我诊治——277
我的世界你怎么懂 ——286
一点儿一点儿长大 ——293
最难的时候 ——302
一朵远行的木耳 ——307
被拒绝的手术 ——316
两个“95 后”北漂的仪式感 ——324
杭州那场大雨 ——330
向温暖靠近 ——337
网贷这个坑 ——345
一直在路上 ——352
用什么治愈创伤 ——360
奔跑在暴雨中 ——367
深呼吸,十秒钟 ——373
后记 ——37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上大学以后兼职,有能力给自己买零食了。我买过那些花花绿绿的膨化食品,吃一袋刚刚好,吃两袋口腔就会掉层皮,严重不适应。雪糕太凉,吃一次就不想再吃了,奶油冰激凌稍好些,入口的时候有层次感。吃饭的时候,我永远不会浪费粮食,这也是奶奶帮我养成的习惯。越长大越没有朋友,大家表面上嘻嘻哈哈,很难深入交流,而那种敷衍没什么意思,我不愿意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在网上、在火车上跟陌生人交流,好像更容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网贷这个坑 ——345 -
到2022年1月10日,我还清了所有网贷。那时候才发现,一个人是否幸福,不是取决于有多少钱、用的东西什么牌子,知足就够了。我反省过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找到的原因是,从小到大我没掌管过钱,对钱的认知很片面。小时候,钱是掌管在奶奶手里可以买零食的硬币。住校以后,没钱了往家打电话,钱是爷爷或爸爸送来的一卷卷纸币。后来有了银行卡,没钱了管爸爸要,钱变成银行卡上忽长忽短的数字。网贷最初像魔术师的袋子,变出来很多我想要的东西,结果那个袋子破了,魔术师追着我要我偿还。不是偿还那些变出来的东西,而是要我偿还他一个金袋子。网贷本身不是坏事,手续便捷,解决了很多人的资金短缺问题。但如果过度消费,它就是个坑,很可能越陷越深。我没有自暴自弃,最终爬了出来,还是因为家庭吧。虽然奶奶不舍得给我买零食,但她总嘱咐我要走正道。虽然我和爸爸再没有拥抱过,但他一直在默默付出,接到催债电话,他替我还了5万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网贷这个坑 ——345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我教过的苦孩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我教过的苦孩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教过的苦孩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 更多书评 31篇
论坛 · · · · · ·
为什么男主要在公务员工作和女友之间二选一 | 来自嘻嘻 | 2 回应 | 2023-01-18 16:39:1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Emma)
- 我最爱的图书
- 书单|Invisibilia (Jamieee)
- 2022读书 (游啊游的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3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教过的苦孩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15 有用 潇湘烟雨客 2022-09-20 12:51:49 湖南
看了两篇,很感慨,近几年读书,身边太多家境优渥学历优秀的人,生出许多自卑,忽略了更多普通院校普通出身学生的挣扎。和绝大多数农村出身的小孩相比自己是幸运的,顺利读书顺利工作,除了童年,没吃过什么苦。未来,愿自己能更加感恩的活着,不忘来时路。
0 有用 后均律君读弦 2022-11-30 19:09:47 上海
靠着个人的努力和勤奋,是可以过上普通幸福的日子的,永远不要失去信心和希望。受过良好的教育虽然并不会让你免于遭遇苦痛,但是能塑造你面对苦难的方法与态度。
5 有用 张利健 2022-11-14 23:57:52 四川
与《我的二本学生》类似(体例和内容)。 鉴于此书评分太低,打个五星。
6 有用 照夜白 2022-09-30 19:31:42 江苏
太流水账 或许不敢深入剖析 不如上海译文一系列的社会纪实
1 有用 早睡大王 2022-09-30 15:03:00 河北
他们哭过,怨愤过,但没有退路,只能泥泞中继续摸爬。几年或十几年后,他们终于带着一身泥浆爬出来,过上有别于父辈的更高质量的生活。 “我俩去新家,把屋里擦干净。他出去买东西,我在地板上打滚,阳光照在地板上,好像跟着我一起打滚,那种感觉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