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作名: What's Math Got to Do with It?: How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Help Children Learn to Love Their Least Favorite Subject
译者: 陈晨
出版年: 2017-2-1
页数: 272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9913446
内容简介 · · · · · ·
★真正研究数学教育的沥血之作。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潜心钻研数学教育模式,走访英美多所中学,追踪几千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深度挖掘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深刻剖析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变成只需要记忆而不需要理解的学科。再加上毫无意义的测评体系,数学终将变成高高挂起的理论模型,与现实严重脱节。
★澄清关于数学的错误观念。多年以来,人们对数学有着错误的认知,如"数学就是一堆定理""女孩子不擅长学数学"等等。作者对这些错误观念进行澄清,以免使原本极有数学天赋的人与数学擦肩而过。
★探讨数学更佳的教与学方式。作者花费上千个小时,通过旁听课程、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来研究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因素,探讨老师、学生、家长如何相互配合,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你喜欢数学吗?
据统计,40%以上的人不喜欢数学,甚至...
★真正研究数学教育的沥血之作。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潜心钻研数学教育模式,走访英美多所中学,追踪几千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深度挖掘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深刻剖析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变成只需要记忆而不需要理解的学科。再加上毫无意义的测评体系,数学终将变成高高挂起的理论模型,与现实严重脱节。
★澄清关于数学的错误观念。多年以来,人们对数学有着错误的认知,如"数学就是一堆定理""女孩子不擅长学数学"等等。作者对这些错误观念进行澄清,以免使原本极有数学天赋的人与数学擦肩而过。
★探讨数学更佳的教与学方式。作者花费上千个小时,通过旁听课程、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来研究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因素,探讨老师、学生、家长如何相互配合,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你喜欢数学吗?
据统计,40%以上的人不喜欢数学,甚至对数学怀有深深的厌恶和恐惧。这种情感来源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即老师站在黑板前讲解数学定理及方法,学生则在下面将老师的板书抄下来,再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形成学生只要记住相关知识就能将其彻底掌握的假象,却掩盖了他们数学能力低下的事实。
如果学生能够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那么他们将来很可能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功。为了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负面印象,不再把数学看成一堆稀奇古怪的图形,乔·博勒教授对几千名美国和英国的中学生进行了为期数年的纵向调研,重点分析学生如何开展数学学习,以便找出高效的教学方法。
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为数学老师们提供数学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快乐成长。同时也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数学基础知识,以便他们间接地帮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希望这本书能够使被数学"伤害过"的学生重新点燃兴趣;鼓舞热爱数学的人继续努力;为从事数学教育的人指明前进方向。
作者简介 · · · · · ·
乔·博勒(Jo Boaler),斯坦福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教授,www.youcubed.org创始人。曾任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居里夫人学院数学教育学专业教授,伦敦国王学院研究员。她常年担任美国和英国大型刊物及电视频道特约撰稿人,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和《时代周刊》(伦敦版)。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刊载于各国学术期刊、报纸。她曾因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受邀赴美国白宫发表演讲,并应邀担任国际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顾问。
目录 · · · · · ·
什么是数学?
为什么我们都离不开数学?
人们之所以不喜欢数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堂教学对于数学本来面目的歪曲。
02 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新旧教学模式之争
· · · · · · (更多)
什么是数学?
为什么我们都离不开数学?
人们之所以不喜欢数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堂教学对于数学本来面目的歪曲。
02 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新旧教学模式之争
那些强行将数学条件融入现实生活背景的数学题在短时间来看可能是个小问题,但是长此以往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产生毁灭性影响。
03 美好的愿景
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
学生们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程教学当中,他们需要去掌握与数学有关的诸多技巧,比如方法 实际应用、阐述与表明自己观点。
04 征服"数学考试"这头怪兽
能够激励数学学习的新模式
当用考试分数而不是以数学学习能力来评判学生时,一方面不能提供客观可靠的评价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可能 严重伤害到学学生的信心。学生的信心。
05 把教育驶入"慢行道"
美国分层式教学为何效率如此低下
数学课上除了可以建立或摧毁学生的自信心外,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评价他人。
06 作为糖与香料的代价
女性为何与数学渐行渐远
为何女性群体对于知识深入学习需求如此强烈这一问题,并没有我们应该如何为她们提供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来得重要。
07 数学应该怎样学
关键策略与辅助教学方法
高水平的学生真正去刻意记住的知识也许不多,但是他们却以一种独有的方式在学习,而且他们在面对数字运算时能够灵活地运用思维去拆分与组合数字。
08 给孩子最好的数学启蒙
兴趣活动和教育建议
家长培养孩子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提供一种数学熏陶的环境,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去探寻数学中的各式概念和思想。
09 让孩子爱上数学
开启学校数学教育的新模式
鉴于美国孩子的数学教育现状,家长要做的就是和老师一起合作,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卷尾语
致谢
注释
附录 书中数学问题的解答
· · · · · · (收起)
喜欢读"这才是数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培养双语儿童 7.6
-
-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8.7
-
- 我比你大我五岁 8.9
-
- 0-8岁儿童纪律教育 9.4
-
-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7.9
-
- 参与孩子的成长 8.3
-
- 母乳喂养的女性艺术 8.2
-
- 人脑如何学数学 8.0
-
- 父母:挑战 8.5
-
- 我家池塘里有鲸鱼 8.8
这才是数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这才是数学》——一本颠覆传统数学教育的佳作

《这才是数学》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开始以为是一本讲什么是数学,或者如何学技巧的,但其实是一本有关数学教育的书,我觉得挺适合给家长朋友看的。家长朋友们往往觉得数学是奥数,是刷题,不知道数学思维是什么,该如何来学习数学,或许看了这本书能有所启发。 书中的一些关键词: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估计... (展开)

数学之美 ——《这才是数学》读后感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给父母的孩子教育书 (xbin999)
- 书 (njpig)
- 数学 (Blood皮特)
- 数学 (苏晓泽)
- 喜欢的书:与学习有关 (我是秋若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0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这才是数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阿中 2020-01-12 22:24:17
这书不错呀,为啥那么低的分?
1 有用 落糖喃喃自语 2020-06-27 19:33:30
跟大陆老师的课同时听。理念一样,但是实施起来没有大陆老师的课有可操作性。
1 有用 zz 2022-05-20 11:10:34
这书非常不错,为什么评分那么低,难道看到它价值的人太少了吗?
0 有用 荞熠 2023-04-17 15:38:18 广东
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这才是数学???
3 有用 greatabel 2017-10-17 19:17:43
数学教育虽然要寓教于乐,加强趣味性和探索性,但是也只能把大众拉到正常水平线;要真正做出点数学贡献,怎么教育引导是重要,发现天才更重要,天才不是教育出来的,是发掘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