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追寻真相”的真相,这是“没有表达”的表达。
这本书,体现了一份影响全国的报纸新闻生产的秘密,展现了一个不断追求的媒体新闻后台操作的真相。
有人说,书中文章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南方周末的公开报道。这当然是谬赞。不过,它确实从很独特的角度记录了新闻与新闻人、现实与反思者。
《后台》(第二辑)选目:
遭遇“深喉” (傅剑锋)
崔永元长征:上下不讨好? (程绮瑾)
与黑社会有关的男人,与李敖有关的女人 (张英)
城管“英雄”,小贩“凶手”? (赵凌)
给“最牛钉子户事件”收官 (张悦)
这是让娱乐制度恐怖的故事——杨丽娟报道后记 (袁蕾)
在德国问路为什么尽量找女性? (吴蔚)
南方周末历史上的三道招牌菜 (李红平)
我是记者,看到爱情 (徐楠)
专题:境外采访秘诀
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的创作者
· · · · · ·
-
南方周末《后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邓科,《南方周末》记者。
目录 · · · · · ·
编者的话
没有写在报上的新闻
遭遇“深喉”
逃亡的警察,你还好吗
我是记者,看到爱情
崔永元长征:上下不讨好?
与黑社会有关的男人,与李敖有关的女人
柏杨在大陆的封山采访
神雕之死
附:神雕之死
午夜列车上,一位妇人的追寻
我害怕“黑户”那双期盼的眼睛
在美国,我人生第一次说出了那四个字
政变为何成为“嘉年华”
才走唐僧路,又行长征路
9岁儿子指导我写稿
差点被日本遣返
城管“英雄”,小贩“凶手”?
附:城管副队长之死
提问高强
电话那端的命运
总不能警察强拆警察吧
他,和他们的世界
给“最牛钉子户事件”收官
陈晓旭和那些出家的人
探访西半球最后一个神秘国度
深思成就深度
南方周末历史上的三道招牌菜
“叫魂”试验
为邱兴华而哭
《时代》正变成另一个《经济学人》?
附:专访《时代》执行编辑:我们如何改版李丹婷
这是让娱乐制度恐怖的故事
附:你不会懂得我伤悲袁蕾
“我”懂得他们伤悲
附:袁蕾访谈黄婷
专题:境外采访秘诀
在德国问路为什么尽量找女性
“千万不要在东京机场打的”
没有什么报道值得拿命去换
我们不说,他们说
批判的武器
许知远离开之后的“观察家”
悬挂在我们头上的“天问”
· · · · · · (收起)
没有写在报上的新闻
遭遇“深喉”
逃亡的警察,你还好吗
我是记者,看到爱情
崔永元长征:上下不讨好?
与黑社会有关的男人,与李敖有关的女人
柏杨在大陆的封山采访
神雕之死
附:神雕之死
午夜列车上,一位妇人的追寻
我害怕“黑户”那双期盼的眼睛
在美国,我人生第一次说出了那四个字
政变为何成为“嘉年华”
才走唐僧路,又行长征路
9岁儿子指导我写稿
差点被日本遣返
城管“英雄”,小贩“凶手”?
附:城管副队长之死
提问高强
电话那端的命运
总不能警察强拆警察吧
他,和他们的世界
给“最牛钉子户事件”收官
陈晓旭和那些出家的人
探访西半球最后一个神秘国度
深思成就深度
南方周末历史上的三道招牌菜
“叫魂”试验
为邱兴华而哭
《时代》正变成另一个《经济学人》?
附:专访《时代》执行编辑:我们如何改版李丹婷
这是让娱乐制度恐怖的故事
附:你不会懂得我伤悲袁蕾
“我”懂得他们伤悲
附:袁蕾访谈黄婷
专题:境外采访秘诀
在德国问路为什么尽量找女性
“千万不要在东京机场打的”
没有什么报道值得拿命去换
我们不说,他们说
批判的武器
许知远离开之后的“观察家”
悬挂在我们头上的“天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怎么叫更深的心理逻辑? 假如,一个妓女自杀了。 第一个记者:她的房间里插着一束雏菊。——记者看到了雏菊,这是鲜活的事实,但是其实并未直接触碰心理逻辑。 第二个记者:她的房间里插着一束雏菊,她曾对人说喜欢雏菊是因为喜欢它清亮干净。——记者不满足于仅仅交代表面事实,还想去探究一下原因。 第三个记者:她的房间里插着一束雏菊,她曾对人说她喜欢雏菊是因为喜欢它清亮干净。不过她的一个女友透露,其实这是起于她的17岁初恋,男孩摘了一束雏菊送她,可惜两人刚从野地里上了公路,男孩就被卡车撞死了。——记者部满足于家人给他的表面原因,他探到了看来最接近内心本质的原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7页 -
作为一篇人物报道,如果单单停留在和采访对象对话上,显然无法让人物鲜活,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的动作,需要的是他们的表情。而如果采访对象是和尚,很多采访内容就必须放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南方周末 后台(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后台(第一辑)》《南方周末:后台(第三辑)》
。
喜欢读"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的人也喜欢 · · · · · ·
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他们从未与你相识,却进入你的身体
我觉得记者可以是一个非常暧昧的职业,即使时常感受面对生活的无力,但不断抽身不断下沉的体验太刺激了。 封面上大字写着 后台,然后密密麻麻在灯下显示出很多个反光的 后台。说实话,我觉得把“打造中国最佳新闻案例读本”写在封面有点自大。 南方周末对我而言是一份非常有意...
(展开)
> 更多书评 19篇
论坛 · · · · · ·
有人了解后来逃亡的警察徐健怎么样了么? | 来自抱只大橘 | 2017-09-25 13:12:21 | |
后台 | 来自sweet sugar | 2010-08-29 21:17:46 | |
钦佩记者傅剑锋 | 来自白色 | 1 回应 | 2010-07-01 01:09:48 |
那方周末小组 | 来自Cary C | 2010-06-20 13:31:19 | |
没有第一辑好看 | 来自๑۩۞۩๑拜晶女๑۩۞۩๑ | 2009-12-25 09:26:38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学新闻传播最好能读读这些 (海鹰)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给实习生小朋友的书单 (stalker)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南方周末报系文丛 (白露@思勉)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离净语 2008-06-07 14:52:11
2008.06.05在北京光合作用翻完
0 有用 Rhinover 2008-05-03 17:54:36
一连串的生生诉说
0 有用 凌汛 2011-12-10 21:49:31
没有第一辑好但是依旧信息量十足,是本值得反复看反复学习的书。
0 有用 翁小样 2009-07-12 11:10:14
中心馆二楼 堂吃
0 有用 不宁 2008-04-17 13:09:43
蛮喜欢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