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Der Tod und das Mädchen
译者: 魏育青 王滨滨
出版年: 2020-7-1
页数: 132
装帧: 精装
丛书: 中经典精选
ISBN: 9787020160563
内容简介 · · · · · ·
当今中欧的重要文学家之一,奥地利的“文学良心”
电影《钢琴教师》原著作者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超越语言边界的激进实验作品
-------------------------------------------------------------
“我很高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也为变成大众所知的公众人物而绝望。”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得知自己获得了文坛最高荣誉时如是说。的确,耶利内克的写作和语言一直带着“反大众”“反流俗”的抗争倾向。她将语言作为自己向内、向深处挖掘的工具,力图在更加抽象而超越语言的世界触碰关于终极问题的真理。同时,耶利内克也是一位有着深厚哲学、文学、艺术修养的小说家,善于将自己的知识储备转变为创作素材,以魔术师般的技法化用加工,重新糅合再创作,利用跨文本、跨文体、跨领域的互文性,引发读者脑中的共振,将读者引向作家指明的方向...
当今中欧的重要文学家之一,奥地利的“文学良心”
电影《钢琴教师》原著作者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超越语言边界的激进实验作品
-------------------------------------------------------------
“我很高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也为变成大众所知的公众人物而绝望。”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得知自己获得了文坛最高荣誉时如是说。的确,耶利内克的写作和语言一直带着“反大众”“反流俗”的抗争倾向。她将语言作为自己向内、向深处挖掘的工具,力图在更加抽象而超越语言的世界触碰关于终极问题的真理。同时,耶利内克也是一位有着深厚哲学、文学、艺术修养的小说家,善于将自己的知识储备转变为创作素材,以魔术师般的技法化用加工,重新糅合再创作,利用跨文本、跨文体、跨领域的互文性,引发读者脑中的共振,将读者引向作家指明的方向。
《死亡与少女》就是这种“危险”文本的典范,其文体介于中篇小说和戏剧集之间。它借舒伯特的名曲作为标题,以白雪公主、睡美人、罗莎蒙德、杰奎琳•肯尼迪、玛丽莲•梦露、西尔维娅•普拉斯、英格博格•巴赫曼、戴安娜王妃为主人公,化用海德格尔、罗兰•巴特、格林兄弟、海尔米纳•冯•谢济、玛尔伦•豪斯霍弗尔等人的思想和文学,在艰涩的文字背后打开了立体的思辨世界,用抽象的阅读体验带来震撼的艺术共鸣。
-------------------------------------------------------------
她用超凡的语言以及在小说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她是一个非常不同寻常、非常激进、非常极端的女作家。——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德国“文学教皇”)
死亡与少女的创作者
· · · · · ·
-
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1946— ),奥地利诗人、剧作家、小说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奥地利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作家。她自幼学习多种乐器,大学时攻读音乐、艺术史和戏剧等专业,21岁时凭借诗集《丽莎的影子》在文坛崭露头角。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女权主义和社会批判色彩,饱受争议;写作风格灵活多变,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兼有戏剧场景和电影叙事的特点。
耶利内克是当代中欧的重要作家之一,除诺贝尔文学奖外,她还获得过格奥尔格•毕希纳奖(1998)、米尔海姆戏剧家奖(2002,2004)和弗兰茨•卡夫卡奖(2004)等诸多重要奖项。她最为大众熟知的作品有小说《钢琴教师》《逐爱的女人》《米夏埃尔》等。
目录 · · · · · ·
死亡与少女II(睡美人)
死亡与少女III(罗莎蒙德)
死亡与少女IV(杰基)
死亡与少女V(墙)
地下王妃(代后记)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的生存方式就是睡眠,所以生命是我的逻辑界限。但我的生存方式也许只有等待,等待被亲吻的那一天。等待就是要换一种活法?是在存在暂停时?不,还不如说是在它延长时!某个王子,往前走,还有一个门!我倒是想有所体验,可我醒不了也动弹不得。问题是:您到底是不是我要等的那个吻我的人?我最好还是别提这个问题,因为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一旦醒了我是谁?其间我也许死了。也就是说我目前仍是死人。但是我不能像其他人那样消于死亡、归于虚无,而是交给我,相反,一项任务,要把死亡拖进自己体内,直到我要爆裂。可以说死亡是我生存的法律顾问和常数,为的是跨越死亡鸿沟,让我每天都重新获得存在的机会。为什么偏偏让我甚至在死亡中还要如此劳累、到头来除了死还是死?下一个问题:人醒后是什么?您会吻谁?我以前从未见过您。我怎么知道您原来是谁?我可是丧失了与生命的联系。虽然存在无与伦比,可人能干什么?人根本就没有比较的可能。您就这么来了,说您是王子。好吧,您也许就是王子,因为我眼下像是醒着,这只有您办得到,F太太当初就告诉过我了。随便您是谁,我反正得给什么要什么。我不是在说梦话,我也有醒的时候。显然现在我是真醒了。这个F太太预言说对此就连我体内的灵魂都无法忍受多久!做这类事这些算命的还收钱,简直不可思议!既然连我的灵魂都做不到的事,我亲爱的王子先生,您又如何忍受得了!您能告诉我我是谁吗?我可已从吻中猜到您是谁了。在这点上我可是领先您一步。您只是叫王子还是您是王子?废话。您一定是王子,看看上面,否则我不还在睡嘛。但您究竟是谁?您想统治哪个国家?我打赌是我的国家。我就是因此被刺或者被别的什么东西扎了一下。我还傻乎乎地在自己身上乱找剧痛的原因,虽然我能看到刺,就是尖尖的东西,不是吗? ....... 我模模糊糊地想起来了。玫瑰。这已让人感到不安了。这里是什么东西?一位太太说这是疯狂的一种形式。她说:我希望能通过他存活。她说: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死亡与少女II(睡美人) -
是啊,生活要从各个方面去欣赏和观察,你难道不这样认为?生活其实是美好的。即便是细枝末节,我们也不应视之为渺小。小的若是找不到,我也可以去找大的,找你自称代表的伟大。还有什么比死亡更伟大呢,它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即使它的味道像史密斯奶奶苹果一样香甜。虫子在苹果里开拓疆土,死亡在这保险柜里安居乐业,它在里面不急不忙地啮噬着前进,根本的东西被打开了,同时又被关闭了:这是存在本身,喂,我问你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死亡与少女"的人也喜欢 · · · · · ·
死亡与少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女性的灵媒,耶利内克的语言昭示之手与多重图式

死亡是永恒的主题,或者存在

读书笔记2245:死亡与少女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7.3分 1183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7.6分 183人读过
-
BVT Berliner Taschenbuch Verlag (2004)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九久·新书(第十五辑 · 2020年) (上海九久读书人)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1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死亡与少女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潟湖 2022-01-21 21:10:11
阅读耶利内克需要耐心去忍受她的霸道挑衅,需要前知识(Vorwissen)去解构她的谜语或愤怒,需要心脏触碰她生命力爆裂的重述,然后需要墙——透明却无法出走的玻璃,或者给出无意义回答的镜子——公主死了,爱情是童年的幻梦,后童话的世界里,比起美丽,人们被迫舔舐真实:成为牺牲品的女人,成为支配物的女人,成为妻子的女人,成为服装的女人,成为圣像的女人,成为坟墓的女人,不死者还魂,“女人一直擦,直到她的客体... 阅读耶利内克需要耐心去忍受她的霸道挑衅,需要前知识(Vorwissen)去解构她的谜语或愤怒,需要心脏触碰她生命力爆裂的重述,然后需要墙——透明却无法出走的玻璃,或者给出无意义回答的镜子——公主死了,爱情是童年的幻梦,后童话的世界里,比起美丽,人们被迫舔舐真实:成为牺牲品的女人,成为支配物的女人,成为妻子的女人,成为服装的女人,成为圣像的女人,成为坟墓的女人,不死者还魂,“女人一直擦,直到她的客体消失。” (展开)
0 有用 Tyche 2021-11-22 12:26:22
嗑书!以前读过汉德克的《卡斯帕》,再度耶利内克这本似乎就很适应了。
1 有用 泽卡赖亚 2021-11-25 14:09:25
可能这本书并不是交给凡人来读的作品,她是一次女性主义的结构,唯一所能读懂的其实是第四章杰奎琳的篇章,来自一种女性对另一种女性的恶意(当然,这完全是我粗略读后的感受,不能代表作品本身),到了墙,就是一种完全的无知了。 对于这种思想性大于剧情性 且是德语的译作,过于考验译者的功底,可以看出译者自身也有些玩味和困惑存在,这个问题更多应该来自于原作。 作为直接继承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作者,她的语言逻辑和意向... 可能这本书并不是交给凡人来读的作品,她是一次女性主义的结构,唯一所能读懂的其实是第四章杰奎琳的篇章,来自一种女性对另一种女性的恶意(当然,这完全是我粗略读后的感受,不能代表作品本身),到了墙,就是一种完全的无知了。 对于这种思想性大于剧情性 且是德语的译作,过于考验译者的功底,可以看出译者自身也有些玩味和困惑存在,这个问题更多应该来自于原作。 作为直接继承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作者,她的语言逻辑和意向,更多在向旧有的世界宣战,也不亏是汉德克的粉丝呐 (展开)
0 有用 黑昼 2021-10-19 11:28:58
耶利内克太强大了!一本书下来受到的启发良多。这比那种四平八稳的小说好看太多。
1 有用 勤雨 2022-03-23 12:20:2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