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幻小说,更是讽刺批判文学的杰作。本书以主人公格列佛自叙的方式,叙述了他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特经历。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教育良好,仕途顺利,似乎在职业和政治都颇有见识,可本质上却是一个平凡庸碌的人。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同时出在主人公身上的强烈对比达到了最充分的讽刺效果。
作者通过奇幻小说、儿童文学的形式,意在批判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以及国内腐败、弄权等丑恶现象。同时也借助书中布罗卜丁奈格国王、“慧骃”等智慧的正面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公正、明智、智慧等美好品质的肯定和向往。
格列佛游记的创作者
· · · · · ·
-
乔纳森·斯威夫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乔纳森•斯威夫特,18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和政治家。其讽刺小说影响深广,所以高尔基称其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早期创作讽刺小说《桶的故事》和《书的战争》,1726年出版《格列佛游记》,历经两百年,散发永恒光芒。
白马,中国著名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一流教授,编写翻译过数百本著作,代表作《格列佛游记》等,深受读者喜爱。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有行政和司法机构,显然是因为我们的理性以及我们的道德有严重缺点。约束一只理性的动物仅仅靠理性就可以了,所以即使我为自己的同胞说了一番好话,我们还是没有资格自以为就有了理性。 我的主人还提到了另外一个特性,那是它的仆人在几只“野胡”身上发现的,在它看来却完全不能理解。它说,“野胡”有时不知怎么会想到要躲进一个角落里去,在那里躺下来,又是嚎叫又是呻吟,谁走近它都把人家一脚踢开,虽然年轻体胖,却可以不吃不喝,仆人们也出它可能哪里会不舒服。后来它们发现,唯一可以治疗它的办法是让它去干重活,重活一干,肯定恢复正常。由于我偏向自己的同类,所以听了这话我只好默不作声;这倒也使我找到了忧郁症的病源,也只有懒惰、奢侈的人以及有钱人才得这样的病,如果强迫他们接受这同样方法的治疗,我可以保证他们病马上就会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慧骃国游记 -
我在这个国家已经生活了三年,我想读者们一定希望我像别的旅行家那样能把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跟他们说一说;实际上这也是我主要想努力了解的东西。因为这些高贵的“慧骃”生来就具有种种美德,根本不知道理性动物身上的罪恶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它们的伟大准则就是培养理性,一切都受理性支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慧骃国游记
> 全部原文摘录
格列佛游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3 条 )





A brief comment on Gulliver’s Travels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Gulliver's Travels can be ranked among the greatest satirical works of world literature. The book contains four parts, each dealing with one particular voyage during which Gulliver meets with extraordinary adventures on some remote island after some misfor... (展开)
就是get不到读后感的点(ˉ▽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现在每看完一本书就去豆瓣标记看过,然后翻一些书评来看。看到很多人小时候对《格列佛游记》的印象就是小人国和大人国,对飞岛国和慧骃国完全无视掉,到大了再看发现《格列佛游记》完全不是小时候印象中小人国和大人国的美好童话,而是飞岛国和慧骃国里反乌托邦的讽刺,有个豆...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56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7.8分 97353人读过
-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7)8.3分 317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95)7.7分 3750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0)8.2分 903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4年9、10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 一个人的时候想读书 (Mr.Mao)
- 那些值得一生珍藏的书 (孤独漫游者)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武寻欢读书趁早 2021-03-07 15:56:03
作为一个日常“吐槽家”,我真是太爱这种讽刺意味强的小说啦~ 文学作品那么多,几乎没有写快乐、夸盛世的,都是“反映了……讽刺了当时社会……揭露了人性的……”这类作品留下来。可见虽然时间过去那么久了,反映、讽刺、揭露的内容其实好像还都没发生什么变化呢。唯一的好处是,读者们最起码还有一点点理性,能读出一点被鞭笞的痛来。不过在文学作品中找骂,是不是也反过来说明,虽然骂常挨,但是就是不改呢? 有趣。 最著名... 作为一个日常“吐槽家”,我真是太爱这种讽刺意味强的小说啦~ 文学作品那么多,几乎没有写快乐、夸盛世的,都是“反映了……讽刺了当时社会……揭露了人性的……”这类作品留下来。可见虽然时间过去那么久了,反映、讽刺、揭露的内容其实好像还都没发生什么变化呢。唯一的好处是,读者们最起码还有一点点理性,能读出一点被鞭笞的痛来。不过在文学作品中找骂,是不是也反过来说明,虽然骂常挨,但是就是不改呢? 有趣。 最著名的是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但我觉得最好看的是飞岛,骂最狠的是慧骃。给作者respect (展开)
0 有用 飞翔的荷兰猪 2019-05-28 15:36:09
知道为啥评论不足不,因为这是青少年版,我真是脑袋冒泡了,买了这个指导版,自作自受。大人国小人国等里面的国度成了如今的常用引用。作者政治的抑郁不得志,达到了某种否定当世的意义呢
0 有用 来看世间美好 2025-04-14 10:50:24 辽宁
中学要求读的,挺好
0 有用 Mr.Mao 2023-03-04 13:36:24 四川
初中时期,记录我第一次阅读。
0 有用 很大一只 2020-02-21 17:40:48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