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Wittgensteins Neffe
译者: 马文韬
出版年: 2010-12
页数: 221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8095472
内容简介 · · · · · ·
“现在我知道了,我们许多年从一个人身旁走过,却不知道这人是谁。
现在我知道了,数十年我曾从一个人身旁走过,而不知道他是谁。”
作为伯恩哈德作品系列的第一卷,本书包含了三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波斯女人》:关于爱情、报复和死亡的故事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一场友谊》:关于友谊、理解与死亡的故事
《制帽匠》:关于亲情、尊重与死亡的故事
伯恩哈德说:“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他以极富音乐性的文字,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极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艰难。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的创作者
· · · · · ·
-
托马斯·伯恩哈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称为“阿尔卑斯山的贝克特”、“敌视人类的作家”、“以批判奥地利为职业的作家”、“灾难与死亡作家”。公认为“二战”后德语文坛最富争议与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品被译为45种语言。
特立独行的 伯恩哈德,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生存和生存危机)和社会现实(人道与社会变革)。文字极富音乐性,以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极端,向纷乱昏暗的世界投掷出一支支光与热的火炬。
译者简介:
马文韬,北京大学德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奥地利伯恩哈德基金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德国格里姆豪森协会理事。著有《瑞士德语文学史》。译著有小说《黑白天使》、《历代大师》,诗歌《傅立特诗选》、《特拉克尔诗选》等,戏剧《毕德曼与纵火犯》、《骂观众》、《安道尔》等。
如...
作者简介
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称为“阿尔卑斯山的贝克特”、“敌视人类的作家”、“以批判奥地利为职业的作家”、“灾难与死亡作家”。公认为“二战”后德语文坛最富争议与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品被译为45种语言。
特立独行的 伯恩哈德,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生存和生存危机)和社会现实(人道与社会变革)。文字极富音乐性,以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极端,向纷乱昏暗的世界投掷出一支支光与热的火炬。
译者简介:
马文韬,北京大学德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奥地利伯恩哈德基金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德国格里姆豪森协会理事。著有《瑞士德语文学史》。译著有小说《黑白天使》、《历代大师》,诗歌《傅立特诗选》、《特拉克尔诗选》等,戏剧《毕德曼与纵火犯》、《骂观众》、《安道尔》等。
如果伯恩哈德活着,最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他,而不是我。
——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欣然沉浸在伯恩哈德的书页里,拥抱他那不可遏止的愤怒,分享那愤怒。
——帕慕克(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德语又写出了最美的作品,艺术和精神,准确、深刻和真实。
多年以来人们在询问新文学是什么样子,今天在伯恩哈德这里我们看到了它。
——巴赫曼(奥地利著名女作家)
最能代表当代奥地利文学的只有伯恩哈德,他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德语文学的核心人物之一。
——赖希-拉尼茨基(德国文学评论家)
目录 · · · · · ·
波斯女人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一场友谊
制帽匠
伯恩哈德生平及创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坚持不懈地试图揭开幕后的真相,但一无所获,反而使本就复杂、就反常的事情更加复杂和反常。我们寻找造成我们这种遭遇的责任者,如果我们实话实说,那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称这种遭遇为不幸。我们不断地思忖,我们还可以做别的什么,怎样把它做得更好一些,什么是我们本来也许不应该做的,因为一切都注定如此,思来想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我们说,灾难是躲避不了的,然后让自己,哪怕是短暂地休息一下。然后又会从头开始提出问题,没完没了,刨根问底,直到把我们自己弄成了半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的不幸寻找责任者,一个或几个,以便我们至少能在短时间内感到一切都可以忍受,如果我们不是自欺欺人的话,那么自然最终总是找到我们自己。虽然我们大多数时间里不情愿,但我们容忍了我们必须生存这个事实,因为我们别无选择,而且只有当我们每天,或者说每时每刻都一再重新忍受这一事实,我们才能生活下去。不管我们到了什么地步,我们,实事求是地说,一辈子都很清楚,我们是走向死亡,只不过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回避,不去承认这一点。因为我们确知我们做的一切不是别的,都是在走向死亡,因为我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们试图游刃有余地掌握一切可能运用的手段,把我们的视线从这一认识上转移开去,因此我们,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经久不息地、一辈子无休无止地忙着转移他们的视线。这一行为是人生在世最主要的行为,它减弱着,同时自然也加速向死亡发展的整个过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6页 -
……这个国家以及整个欧洲的糟糕的政治状况也许是导致这一灾难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政治方面的一切都在朝着与我坚信的方向相反方向发展,我一直以为我所相信的是正确的,直至今天也毫不怀疑我的观点。在这个时候政治状况突然恶化,其情形只能用“令人恐惧的”和“致命的”来形容。几十年的努力在少数几周内就化为乌有了,本来就极不稳定的国家,的确在几周内就崩溃了,像在最糟糕的统治者当权的最糟糕的时代里一样,迟钝、冷漠、贪婪和虚伪一下子又充斥在这里,当权者又肆无忌惮地在铲除精神。多年来我所观察到的对精神的敌视达到了新的高潮,统治者要求人民,或者更确切地说,要求民众去谋害精神,煽动他们围剿精神和头脑。突然一夜之间一切又在独断专行,数周、数月里我们深受其害,亲身体会到人们如何在谋害有思想的人。那种把一切不适于自己的都要铲除掉的平庸、狭隘的民众意识,尤其是在思想和精神方面占了上风,突然受到政府,不是个别的某个政府,而是欧洲所有政府的重视,为它们所利用。只追求物质财富和感官享乐的民众行动了起来反对思想和精神。“必须怀疑和围剿思考者”,这个陈旧的口号如今又时髦起来,重新以令人极为恐惧的方式指引着人们的行动。报纸上的话令人憎恶,报纸一向都在说令人憎恶的话,不过最近几十年它们不像以前那么鼓噪,那么咄咄逼人,而是压低了声音,现在它们忽然认为这样小心翼翼没有必要了,便放肆起来,几乎无一例外地卖力地取悦民众,所作所为与民众别无二致,成为杀害精神的刽子手。在这些星期里,对精神世界的梦想被抛弃被丢到了垃圾堆上。思想和精神的声音沉寂了。头脑龟缩了起来。这个世界到处充斥着暴力、阴谋和卑鄙无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维特根斯坦的侄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维特根斯坦的侄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生活在走向别处的路上
> 更多书评 22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8.5分 727人读过
-
Vintage (2009)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
Suhrkamp Verlag (1987)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Faber and Faber (2019)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关于史铁生,“让死活下去”书单 (安乐村小黄狗)
- 2010年11.1~12.31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开卷八分钟(2012年) (bigboybt)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文景·欧美文学 (文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维特根斯坦的侄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XU 2015-09-06 00:32:06
怒其不争的不行。由于太啰嗦总是车轱辘轮番骂竟让人产生了微妙的时空错位感= =
0 有用 sophie 2011-01-28 20:37:07
我觉得也就《制帽匠》一篇写得还好。
0 有用 Touma 2011-09-23 10:08:03
复调
4 有用 archimboldi 2019-04-07 10:08:03
伯恩哈德是我最相宜的知己。
10 有用 远子 2018-12-24 11:48:57
每一篇都只有一长段,同一个意思颠来倒去说几遍却能做到不让人厌烦,感觉这种技巧如果学会了拿来赚稿费会很管用——当然前提是有人愿意要这样的稿子。伯恩哈德对奥地利文学圈的那种入骨的恨意,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拍案叫好,我什么时候能抛开枷锁也这样把大家都骂一遍就好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