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最具学术价值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类著作之一。
许纪霖教授的知识分子研究久负盛名, 《家国天下》一书是许纪霖教授十年磨一剑、在思想史内的深耕之作。本书探索了在风雨动荡的历史转型过程中,中国人如何理解自我和国家。
在当代政治中,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智慧。
本书认为特殊的民族认同需要用普适价值来调节,由此提出了“新天下主义”的重要概念,这是对民族国家和传统天下主义的双重超克。
----------------------------------------------------------------------------------------------------------------
清末民初,也就是中国的现代转型发生之初,中国在“认同”问题上,产生了共同体和个人两个层面的危机,分别表现为政治秩序危机和精神秩序危机。
一百年来,中国知识界对“中国...
最具学术价值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类著作之一。
许纪霖教授的知识分子研究久负盛名, 《家国天下》一书是许纪霖教授十年磨一剑、在思想史内的深耕之作。本书探索了在风雨动荡的历史转型过程中,中国人如何理解自我和国家。
在当代政治中,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智慧。
本书认为特殊的民族认同需要用普适价值来调节,由此提出了“新天下主义”的重要概念,这是对民族国家和传统天下主义的双重超克。
----------------------------------------------------------------------------------------------------------------
清末民初,也就是中国的现代转型发生之初,中国在“认同”问题上,产生了共同体和个人两个层面的危机,分别表现为政治秩序危机和精神秩序危机。
一百年来,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想象并非铁板一块,它随着运动、思潮在变化,它在欧风美雨的家族天下之间摇摆挣扎,国家机器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以获求统治的正当性,而知识分子和国家机器对于“中国”的理解,也左右着我们普通人对国家、对个人的认同。
本书的意图,就是在思想史中,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作者从传统的“天下观念”遭受现代性冲击入手,讨论了儒家、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晚清的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五四的“世界主义”、文明与富强之间的竞争、民族主义等等中国近现代思想革命中的尝试。最终,作者设计出“新天下主义”的认同模式,用来解决国家认同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家国天下的创作者
· · · · · ·
-
许纪霖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兼任上海市社联常委、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研究,近著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启蒙的自我瓦解》(合著)、《大时代中的知识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启蒙如何起死回生》《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一书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1980年代以来,许纪霖先生持续关注学界前沿和文化热点,撰写大量观点独特又富有争议的文章,在历次重要的思想论争中均有不容忽视的声音。——《南方人物周刊》
以知识分子研究闻名的许纪霖,由内而外都散发着知识分子的浪漫情怀和理...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兼任上海市社联常委、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研究,近著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启蒙的自我瓦解》(合著)、《大时代中的知识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启蒙如何起死回生》《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一书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1980年代以来,许纪霖先生持续关注学界前沿和文化热点,撰写大量观点独特又富有争议的文章,在历次重要的思想论争中均有不容忽视的声音。——《南方人物周刊》
以知识分子研究闻名的许纪霖,由内而外都散发着知识分子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他一直都在“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之间寻找平衡,但他的底色和重心明显落在“思想”上。——澎湃新闻网
很难为许纪霖归类,无论是把他比作狐狸、刺猬,还是非狐狸非刺猬、亦狐狸亦刺猬……都显得词不达意。于是一个新的譬喻诞生了:蝙蝠,对于许纪霖一类既有学院背景又有公共情怀的学者,不知能否达致神似?
说许纪霖是蝙蝠型学者,是着眼于他那跨领域的知识结构与多变的研究兴趣,无论是早期研读1919年至1949年知识分子的史料,中期涉猎中外思想史和政治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还是近期关注边地民族问题中的宪法认同与文化认同;说许纪霖是蝙蝠型学者,也是着眼于他一身兼有书斋和现实两种气质,一边在学理层面深入诊断中国崛起背后的精神缺失,一边在现实层面积极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恰似打破物种界限的蝙蝠。——《晶报》
目录 · · · · · ·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第一章 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第二章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 · · · · · (更多)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第一章 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第二章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第五章 两种国家认同: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中编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国家建构:权力还是权威?
第七章 “魏玛时期”的国家建构与代表性危机
第八章 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
第九章 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
第十章 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来源
第十一章 新儒家的治国方案
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
第十三章 国家建构中的地方认同
第十四章 五四: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运动
第十五章 新天下主义与中国的内外秩序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家国天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启蒙如何起死回生 8.4
-
- 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 8.6
-
- 重建另一种叙事 8.2
-
-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9.0
-
-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 8.7
-
- 国民革命前后的阶级观念研究 8.2
-
- 乡里的圣人 8.6
-
- 启蒙的自我瓦解 8.5
-
- 脉延的人文 9.2
家国天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个体与家国天下的“脱嵌”和“再嵌”

1912——1925

不如回到家国天下这条老路

高力克对话许纪霖札记,杭州读书会札记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 2017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 万圣书园浏览书目 (Machiavellicn)
- 身份认同与文化记忆 (樹上的女爵。)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家国天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海舟 2017-04-06 16:43:22
许老师的力作,解答何为“现代中国”,作者有着一份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天下情怀。
2 有用 显之 2017-10-20 16:43:38
文献综述
0 有用 波儿 2019-10-03 22:30:40
国家认同有两种,一种是共和宪政认同,一种是文化民族认同。前者致力于建立一个普世性的自由民主政治共同体,后者致力于建立一个有着独特文化认同的民族共同体。如果共和的政治内容内在地镶嵌于民族的历史形式之中,比如英国和法国,或者民族国家的文化通过政治的共同体原则重新创造,如美国,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之间并不一定会表现出紧张关系,反而会相得益彰。然而,对于许多非西方国家来说,当共和模式是外来的,而文化传统又是... 国家认同有两种,一种是共和宪政认同,一种是文化民族认同。前者致力于建立一个普世性的自由民主政治共同体,后者致力于建立一个有着独特文化认同的民族共同体。如果共和的政治内容内在地镶嵌于民族的历史形式之中,比如英国和法国,或者民族国家的文化通过政治的共同体原则重新创造,如美国,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之间并不一定会表现出紧张关系,反而会相得益彰。然而,对于许多非西方国家来说,当共和模式是外来的,而文化传统又是本土的时候,两种认同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便难以避免。我们的问题在于民主的政治共同体如何与民族文化传统接轨? (展开)
25 有用 愚公∞ 2017-10-09 15:16:50
许纪霖华东师大近代思想史研究专家,他跟桑兵、罗志田等人的研究对象大体是类似的,结论也没有差太多,他的研究特色不是学术思想史,也不是个案研究,而是用西方现代政治学对中国近代思潮进行重新阐释。这部书有所突破的地方在于,他尝试将这种研究手法来透视中国传统天下观,然后以此审视近代思潮。
4 有用 KAJI 2018-03-30 02:00:35
真的当作一本学术专著来读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