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
第一节问题意识...............1
第二节研究架构...............16
第三节材料取径...............20
上编:体制
第一章近臣仆隶:内务府的人群组成与组织建置...............27
第一节内务府的组织沿革...............27
第二节包衣的任官规则与户口名色...............58
小结...............72
第二章皇帝的管家:清代总管内务府大臣的出身与选任...............75
第一节堂官的职官性质与行政职责...............78
第二节盛清君王对于堂官的人事裁择...............85
第三节十九世纪堂官选任趋势的改变...............120
小结...............133
第三章循分供职:包衣的身份义务与内务府挑补制度...............135
第一节官僚体制的挑补规则...............136
第二节旗务体系的挑补规则...............146
小结...............166
第四章铨衡升骘:内务府司官的迁转与考课...............168
第一节官僚体系的迁转与考课制度...............169
第二节武职体系的迁转与考课制度...............191
第三节内外迁转的皇权与体制因素...............208
小结...............231
下编:变革
第五章因时势变:清代中期以后包衣税差的置撤与功能...............237
第一节包衣税差的体制沿革...............238
第二节盛清时期包衣税差的政治职能...............248
第三节十九世纪包衣税差功能的转变...............259
小结...............283
第六章登科历阶:科举制度与内务府官员的进身机会...............287
第一节文科乡会试...............288
第二节翻译科与武科乡会试...............309
第三节皇帝对包衣参与考试的态度...............326
小结...............333
第七章纳赀授官:清代中期以降包衣的捐纳、捐输与
报效...............336
第一节嘉道朝内务府包衣的捐纳分析...............340
第二节咸丰朝以降包衣的捐输与报效...............373
小结...............395
结论...............397
第一节化家为国与体制变迁...............397
第二节包衣仕途选择的主体性...............400
第三节统治型态的变革与原因...............403
附录1清代总管内务府堂官年表...............409
附录2清代内务府堂官出身表...............430
征引书目...............440
一、工具书...............440
二、档案...............440
三、官书典籍...............442
四、研究专著...............447
五、期刊论文与专书论文...............452
六、学位论文...............459
七、数据库与电子资源...............460
索引...............461
后记...............466
· · · · · · (
收起)
0 有用 荣天才 2024-08-05 00:02:50 广东
内务府作为皇帝的家庭总管,从早期的包衣昂邦到总管内务府大臣的过程,其实是满清统治者从部落管理向国家管理演进的过程。满清八旗制度其实就是部落制度,旗主就是部落成员的主子,入主中原后,逐渐形成了内廷主奴制和外廷文官制的格局。由于满清在文化上是一个落后的存在,所以化家为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本书论述详实,但文笔枯燥,跟史景迁老爷子的《曹寅与康熙》云泥之别。 包衣外放地方当差,一方面监控本地情报,一方面为皇... 内务府作为皇帝的家庭总管,从早期的包衣昂邦到总管内务府大臣的过程,其实是满清统治者从部落管理向国家管理演进的过程。满清八旗制度其实就是部落制度,旗主就是部落成员的主子,入主中原后,逐渐形成了内廷主奴制和外廷文官制的格局。由于满清在文化上是一个落后的存在,所以化家为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本书论述详实,但文笔枯燥,跟史景迁老爷子的《曹寅与康熙》云泥之别。 包衣外放地方当差,一方面监控本地情报,一方面为皇上敛财,跟地方文官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监督与被监督的体系,满清皇帝的统治艺术相当了得。本书中提到了几个有意思的小案例,让我想起来宋怡明的《被统治的艺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本书如果从这几个小故事入手,深挖背后各色人物的相对关系和权利结构的流转变化,相信应该比现在的叙述更精彩! (展开)
0 有用 ☑ 2024-01-19 00:20:11 安徽
标题惊艳。研究范式完全不同。没法打分。
10 有用 某羊 2023-05-25 23:31:32 江苏
在谋篇布局方面确实难称上乘,作者对于研究的拆裂以致前后往返提及与引述,未免让读者读起来太累了些。 不过案例的选择分析确实十分有趣——官僚制度的规范化与生齿日繁所导致的亲近“家人”与君主关系的疏离,共同促成了有清一代内务府“化家为国”的历程;不过作者并未停留于“中朝逐渐外朝化”的传统历史分析,而是注意到了内务府官僚体制变化背后君主统治权力缩限的历史特色,并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历史面貌:随着君主政治统治... 在谋篇布局方面确实难称上乘,作者对于研究的拆裂以致前后往返提及与引述,未免让读者读起来太累了些。 不过案例的选择分析确实十分有趣——官僚制度的规范化与生齿日繁所导致的亲近“家人”与君主关系的疏离,共同促成了有清一代内务府“化家为国”的历程;不过作者并未停留于“中朝逐渐外朝化”的传统历史分析,而是注意到了内务府官僚体制变化背后君主统治权力缩限的历史特色,并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历史面貌:随着君主政治统治的日渐失能,日益“僵化”的制度不仅可能并非政治败坏的原因,反而有潜力成为统治者通过因循成例得以勉强维持的助力——内务府体制的变迁当然不能视作清廷在千年变局下勉励维持的全部,但它的定制化、文官化以及君主和包衣们对此的灵活适应,确实折射了满洲统治者何以在天国危机之后依然“苟”住半个世纪的某些道理之所在。 (展开)
3 有用 若愚 2024-01-14 17:48:31 北京
读此书脑中所勾连的问题乃是钱穆所谓中国古代非专制论。或许钱穆所指证的非专制的历史迹象,只是技术局限所造成的独裁无能?一种思考。
3 有用 catse 2023-09-29 20:02:41 江苏
清朝的内务府制度可以说是鉴明亡教训,并结合自身实际的一个产物,本书主要用扎实的史料论证了内务府的官僚化过程,由皇帝的家奴机构最终变成了朝廷的一个官僚机构,康雍乾三朝的皇帝还能如臂使指地调动内务府,又是收集古书,又是顺带搜集地方情报,内务府的各级外派也都是皇帝一句话,但不到一百年到咸丰帝都指挥不动粤海关的一个内务府包衣税差,甚至要革职查办都做不到,皇帝虽然可以为所欲为,但到了一定时候也难做到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