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创立一个半世纪,以做钟表起家,由生产灯泡开始壮大,日本第一台国产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电饭煲等等都是由东芝开始。然而,白色家电卖给中国美的集团,医疗健康业务卖给佳能,半导体芯片业务开始叫卖……曾是“日本制造”代表性企业的东芝,正背负着巨额债务,大量出卖盈利业务,濒临解体。此外,NEC、夏普、索尼、松下等综合性电器企业也接二连三地陷入困境。本书分析了八家龙头企业的历史和经营管理情况,剖析了日本综合性电器制造企业面临的巨大陷阱,被誉为“《失败的本质》综合电器企业版”。
"【作者】大西康之,1965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1988年从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入职日本经济新闻社,任产业部记者,曾常驻欧洲总部(伦敦)。后历任《日经商业》(周刊)编委、《日本经济新闻》(报刊)编委。2016年4月开始作为自由记者继续活跃在财经领域。
著有《稻盛和夫的最后一战》《三洋电机:井植敏的告白》《火箭佐佐木:让乔布斯崇拜的工程师——佐佐木正》等作品,风行日本财经界。
【译者】徐文臻,日本KDDI综合研究所数据智能部门主任研究员,从事“有益的人工智能”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日语系。2013年获日本文部科学省“国费奖学金”赴名古屋大学攻读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入选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职业人”政府、企业、大学联合培养项目。攻读博士期间曾任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研究所、经济产业省中部经济产业局实习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传播...
(展开全部)
【译者】徐文臻,日本KDDI综合研究所数据智能部门主任研究员,从事“有益的人工智能”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日语系。2013年获日本文部科学省“国费奖学金”赴名古屋大学攻读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入选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职业人”政府、企业、大学联合培养项目。攻读博士期间曾任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研究所、经济产业省中部经济产业局实习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传播学系访问学者。现居东京。"
> 全部原文摘录
探讨了八家综合电器巨头(东芝、NEC、夏普、松下、日立、三菱电机)陨落的原因:有国家的过度扶持、有CEO的方向性错误、有无视国际市场环境、有无视消费者需求等等……辉煌时期,曾经塑造和贯穿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今面临被遗忘、被抛弃的风险。这大概就是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的真实写照吧。上到创业者,下到普通的打工人,都需要保持学习,保持进步,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加油,共勉。
不知道评分为何这么低。记忆犹新的知名电器企业,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曾用过,都是品牌和质量的象征,花开一时红,没想到如今落入此等境地。符合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没有经济没活力,可惜破坏有,但创造者主要为日本之外的企业。如果内容再涉猎到富士、佳能等企业就更好了。中文属名确实容易让人误解。
日本企业 大败局 传统制造业的解体,中国企业正在面对。好书
不知道是译者删去还是原版根本没有,一个reference都没有。然后很多错别字,译者能不能再用点心
以柏林墙倒塌标志冷战结束的1989年,发生了剧变,美国不再视日本为保护对象,而是将其作为竞争对手,作为日本综合电器企业竞争力源头的贸易保护体系就此崩塌,史称“日美贸易摩擦之日美构造协议”。
> 6人在读
> 34人读过
> 71人想读
订阅关于东芝解体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Angela 2022-02-23 00:09:25
探讨了八家综合电器巨头(东芝、NEC、夏普、松下、日立、三菱电机)陨落的原因:有国家的过度扶持、有CEO的方向性错误、有无视国际市场环境、有无视消费者需求等等……辉煌时期,曾经塑造和贯穿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今面临被遗忘、被抛弃的风险。这大概就是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的真实写照吧。上到创业者,下到普通的打工人,都需要保持学习,保持进步,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加油,共勉。
1 有用 哈哈二将 2022-05-19 16:54:54
不知道评分为何这么低。记忆犹新的知名电器企业,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曾用过,都是品牌和质量的象征,花开一时红,没想到如今落入此等境地。符合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没有经济没活力,可惜破坏有,但创造者主要为日本之外的企业。如果内容再涉猎到富士、佳能等企业就更好了。中文属名确实容易让人误解。
0 有用 JiaQi 2021-07-10 15:33:47
日本企业 大败局 传统制造业的解体,中国企业正在面对。好书
0 有用 BLZY 2023-05-28 11:13:16 上海
不知道是译者删去还是原版根本没有,一个reference都没有。然后很多错别字,译者能不能再用点心
0 有用 叮铃铃铛啷叮👿 2023-08-01 07:33:02 上海
以柏林墙倒塌标志冷战结束的1989年,发生了剧变,美国不再视日本为保护对象,而是将其作为竞争对手,作为日本综合电器企业竞争力源头的贸易保护体系就此崩塌,史称“日美贸易摩擦之日美构造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