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弗格森的《文明社会史论》出版于1767 年, 当时他已经在爱丁堡大学担任道德哲学教授。总的看来, 这本书的内容涉及两个大的方面: 社会政治理论和对商业文明的批判。关于该书的题目, “文明社会” (Civil Society) 其实也可以译作“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在这里有必要从词源学上对“文明”的起源和演进作一推敲。英文的“文明”是‘civil’, 来源于从希腊文转化来的拉丁文词根“civis”, 意指公民。②中古英文中是没有“civilization”这个词的, 该词首先出现在英文中是18 世纪早期, 而且是作为法律术语出现的, 与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这一事件有较大关系。它最普通的含义是指“将英格兰习惯法纳入苏格兰市民法(公民法) ”的过程。到18 世纪中期为止, “civilization”与“civilian”一词还是同源的, 指公民或罗马法...
弗格森的《文明社会史论》出版于1767 年, 当时他已经在爱丁堡大学担任道德哲学教授。总的看来, 这本书的内容涉及两个大的方面: 社会政治理论和对商业文明的批判。关于该书的题目, “文明社会” (Civil Society) 其实也可以译作“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在这里有必要从词源学上对“文明”的起源和演进作一推敲。英文的“文明”是‘civil’, 来源于从希腊文转化来的拉丁文词根“civis”, 意指公民。②中古英文中是没有“civilization”这个词的, 该词首先出现在英文中是18 世纪早期, 而且是作为法律术语出现的, 与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这一事件有较大关系。它最普通的含义是指“将英格兰习惯法纳入苏格兰市民法(公民法) ”的过程。到18 世纪中期为止, “civilization”与“civilian”一词还是同源的, 指公民或罗马法学家。18 世纪后半个世纪, 随着苏格兰高地原始公社制的崩溃, 导致苏格兰社会向现代商业社会转化, 与此同时, “文明”一词也获得了它的另一个意义。1828 年的韦伯斯特《美国英语字典》中, “文明”的定义如下: “文明的行为、或文明开化的状态, 即一种举止高雅、脱离了野蛮生活的粗俗, 并且在艺术与学识上取得进步的状态。”这样, 文明获得了与“野蛮”、“不开化”相对的含义, 即得自苏格兰高地摆脱野蛮状态所取得的进步。③深受古典教育熏陶的弗格森在使用“文明”一词时, 是从古典意义上讲的,所以在弗格森那里,“文明的”即意味着政治的。
作者简介 · · · · · ·
亚当·弗格森(Adam Ferguson , 1723 - 1816) 是18 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之一。18 世纪, 在法国启蒙运动发生的同时, 英伦北部的苏格兰有着另一场启蒙运动, 他们倡导的原则与法国思想有着很大的区别, 具体表现在: 他们几乎一致反对自然状态说和社会契约论, 对理性普遍采取低调态度或者有着不同的解释, 强调情感的力量, 并从英国传统的经验主义出发, 对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规律、对商业文明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解释。其中著名的思想家有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等等, 在他们当中, 亚当·弗格森对新兴的商业文明进行了颇有先见的批判, 使他与休谟和斯密对近代商业文明的乐观主义相区别开来, 也意味着弗格森的社会思想与苏格兰启蒙运动学术主流相左。
目录 · · · · · ·
第一节 关于蒙昧状态的问题
第二节 自我保存的天性
第三节 人类联盟的天性
第四节 争斗和分歧的天性
第五节 智力
第六节 道德情操
第七节 幸福
第八节 续第七节
第九节 国家的幸福
第十节 续第九节
第二章 论野蛮民族的历史
第一节 有关这一问题的古代文献记载
第二节 财产确立以前的野蛮民族
第三节 打上财产和私利印记的野蛮民族
第三章 论政策和艺术的历史
第一节 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政治机构史
第三节 国家的一般目标及相关的机构和方式
第四节 人口和财富
第五节 国防和征服
第六节 公民自由
第七节 艺术史
第八节 文学史
第四章 论民用艺术和商业艺术的进步所产生的后果
第一节 艺术和专业的分工
第二节 艺术和专业分工所产生的等级制度
第三节 文明国家和商业国家的风尚
第四节 续第三节
第五章 论国家的没落
第一节 假想的国家辉煌及人类事务的枯荣沉浮
第二节 民族精神的暂时成就和疲塌
第三节 文明国家民族精神的疲塌
第四节 续第三节
第五节 国家的浪费
第六章 论腐化堕落和政治奴役
第一节 腐化堕落概述
第二节 奢侈
第三节 与文明国家相伴而生的腐化堕落
第四节 续第三节
第五节 趋向政治奴役的腐化堕落
第六节 专制政体的发展和终结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因无“中译本序”,无奈加于首节} “文明”的英文原文是"civil",“civil”的古典来源是拉丁文“civis”,其含义是:公民权益的、合法的、民法。 由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对中世纪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的重大影响,拉丁文“civis”(公民)开始向着 “civilization”(文明)转变,并且,在其“公民政治”的含义里带上了浓重的希腊文"polis”(政治)的影响。这一希腊语词的含义是:作为公民整体的“城邦”、概括文化艺术和整体精神生活方式的“文明”、公民政治生活。 西方工商业文明的历史发展逐渐异化于这一文明的希腊根源的古典人文精神,“civil”逐渐异化为“ civilization”,逻各斯逐渐异化为“逻辑”,科学逐渐异化为技术,而“技术”从祭坛上的音乐符号“take”演变为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必然规律下的“ tekhnikos”(巧遇),又异化为今天的意味着改造、设计或控制的“technique”。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节 关于蒙昧状态的问题 -
爱是一种心思超越自身的情感,是把某个人当作自己爱的对象的那种感觉。爱是一种自我满足,是对这个对象持续不断的满意。它与任何一种外部发生的事情毫无关联。在失望与悲伤之中,爱仍给人以快乐和欣喜。 (绞尽脑汁以同义词替换,不乏是b站某up推荐的“废话”写/说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节 自我保存的天性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文明社会史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财富与德性 8.5
-
- 当代欧洲社会理论 8.3
-
- 自然法与道德哲学 8.3
-
- 激情社会 7.2
-
- 苏格兰启蒙运动 7.6
-
-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三卷) 8.4
-
-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四卷) 9.5
-
- 系统的逻辑 7.3
-
- 立法者的科学 8.6
文明社会史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第一次写史论书评,莫喷
> 更多书评 1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Dodo Press (2007)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7.2分 1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1)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文明社会史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owlibrarian 2015-02-27 19:23:41
虽然写得很好,但是一读这种比较散的史论基本上读完记不住什么东西
1 有用 在狮穴中 2013-01-05 03:36:11
“除了美德我们别无依靠。”且,对于自发秩序的认识及贡献,弗格森比休谟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0 有用 Stoic 2022-04-14 09:36:00
读过的最无聊的一本书,很难抓住重点。导言和生平做的好一些,加上看了下好的书评,发现作者确实有思想,但是这论述里面的线索还需要自己梳理。读了第一章我就知道这书论述无厘头,好在及时看了书评,今天早上接着看,实在看着睡着了。这说明一个人有思想的同时还得需要条理清晰。
0 有用 历史的屁屁 2015-06-06 21:03:45
匆匆翻过。本书立意就是以写史的方式,驳斥霍布斯等人臆想的自然状态说,核心似乎可以概括为一句话:art itself is natural to men。整本书就是在用历史的方式诠释这句话。后当细读。
0 有用 蝉 2014-01-06 11:59:47
: K02/5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