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学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页数: 268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
ISBN: 9787509719626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页数: 268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
ISBN: 9787509719626
内容简介 · · · · · ·
《辩论“中国模式”》所传播的现代知识,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思维定式,为30年来中国社会变迁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今天,中国又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关头,如果说,当年的思想启蒙重在传播现代理念,为骤然而来的改革提供思想力量,那么,博源基金会作为思想启蒙的传承者,编辑出版《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则旨在集近30年来实践、研究与探索之成果,寻求对今天中国现代性方案的共识。
辩论中国模式的创作者
· · · · · ·
-
丁学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丁学良,男,出生于皖南农家。在国内断断续续地受过不完整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幸得恩师推荐,于1984年获匹兹堡大学“校长奖学金”赴美国求学。于1985年获“哈佛大学奖学金”和福特基金会“个人研究奖金”,入哈佛大学攻读,于1992年春获该校博士学位,随后在环太平洋地区从事比较现代化方面的研究和教学;现为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转型社会、比较发展、全球化、大学制度。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讲 作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中国模式
所谓的“北京共识”
所谓的“华盛顿共识”
中国模式必须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小结
回应问题:国际社会对“北京共识”的评价
第二讲 中国模式的“史前阶段”
从参照“修正主义”到参照“资本主义”
小邻居,大启迪
四处探索,模式尚未形成
小结:“史前阶段”的重要遗产
回应问题:“开放”比“改革”更关键
第三讲 中国模式的形成与内涵
尝试很多,定论很少:统统凸显矛盾
支点之一:权力架构
支点之二:社会控制
支点之三:管制的市场经济
小结
回应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控制系统
第四讲 中国模式的国际环境
寻找新的敌人:找到了!
急需帮忙时,帮忙人就到了!
回应问题:我对反美势头的想法
第五讲 中国模式的绩效评价
隐性的参照系:跟谁比?跟哪个阶段比?
若以国家机器为着眼点
若以全中国为着眼点
回应问题:中国的再崛起
第六讲 中国模式的四大成本
被相对剥夺的弱势
环境生态的破坏
体制性的腐败
公共政策缺乏透明度
回应问题:民族问题与文化问题
第七讲 既有的中国模式内外交困
“急性病与慢性病”之
三个轮子之一:出口拉动乏力
三个轮子之二:投资的低效率
三个轮子之三:居民消费的抑制
三个轮子怎么继续转下去?
还有一笔大账:稳定的代价不可持续
回应问题:劳工权益与低碳经济的现实压力
第八讲 中国模式的替代方案
两个时期走过的两条道路
小众市场经济的困境
走向大众市场经济
小结:以大众市场经济消解三富三贫结构
回应问题
第九讲 中国模式更新换代的深层阻碍
关于特殊利益集团
“新长征”其实是“走老路”
“常数”梗阻或抗拒
四种可能的对付办法
小结
回应问题:中国的特殊利益集团缺乏制约
第十讲 转变中国模式:向前看必须向外看和向后看
多种启发源泉支持转型的理性主义
向外看到的两类正面启发
也不要忘记向后看
“向老百姓还债”
小结
回应问题:重拾“向老百姓还债”的价值理念
第十一讲 新中国模式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
对中国旧轨迹的突破
国际意义上同样将是了不起的转型
小结
编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讲 作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中国模式
所谓的“北京共识”
所谓的“华盛顿共识”
中国模式必须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小结
回应问题:国际社会对“北京共识”的评价
第二讲 中国模式的“史前阶段”
从参照“修正主义”到参照“资本主义”
小邻居,大启迪
四处探索,模式尚未形成
小结:“史前阶段”的重要遗产
回应问题:“开放”比“改革”更关键
第三讲 中国模式的形成与内涵
尝试很多,定论很少:统统凸显矛盾
支点之一:权力架构
支点之二:社会控制
支点之三:管制的市场经济
小结
回应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控制系统
第四讲 中国模式的国际环境
寻找新的敌人:找到了!
急需帮忙时,帮忙人就到了!
回应问题:我对反美势头的想法
第五讲 中国模式的绩效评价
隐性的参照系:跟谁比?跟哪个阶段比?
若以国家机器为着眼点
若以全中国为着眼点
回应问题:中国的再崛起
第六讲 中国模式的四大成本
被相对剥夺的弱势
环境生态的破坏
体制性的腐败
公共政策缺乏透明度
回应问题:民族问题与文化问题
第七讲 既有的中国模式内外交困
“急性病与慢性病”之
三个轮子之一:出口拉动乏力
三个轮子之二:投资的低效率
三个轮子之三:居民消费的抑制
三个轮子怎么继续转下去?
还有一笔大账:稳定的代价不可持续
回应问题:劳工权益与低碳经济的现实压力
第八讲 中国模式的替代方案
两个时期走过的两条道路
小众市场经济的困境
走向大众市场经济
小结:以大众市场经济消解三富三贫结构
回应问题
第九讲 中国模式更新换代的深层阻碍
关于特殊利益集团
“新长征”其实是“走老路”
“常数”梗阻或抗拒
四种可能的对付办法
小结
回应问题:中国的特殊利益集团缺乏制约
第十讲 转变中国模式:向前看必须向外看和向后看
多种启发源泉支持转型的理性主义
向外看到的两类正面启发
也不要忘记向后看
“向老百姓还债”
小结
回应问题:重拾“向老百姓还债”的价值理念
第十一讲 新中国模式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
对中国旧轨迹的突破
国际意义上同样将是了不起的转型
小结
编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共21册),
这套丛书还有
《俄罗斯国家转型研究》《国步艰难》《反思“中国模式”》《中美战略互疑》《台湾民主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等
。
喜欢读"辩论中国模式"的人也喜欢 · · · · · ·
辩论中国模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core course's importance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Ding Xueliang think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of universities is core course. because that can help people to be a qualified citizen of society.and the pity is too many people do not have enough core course's training. core course include a lot of courses:p...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中国适合开明专制吗? | 来自智术师 | 2021-07-23 15:25:59 | |
毛为什么特别青睐暴民政治? | 来自智术师 | 2021-07-23 15:24:22 | |
官僚资本主义为何抵抗中国社会的进步? | 来自智术师 | 2021-07-23 15:21:35 | |
过去几十年中国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 | 来自智术师 | 2021-07-23 15:02:01 | |
过去几十年中国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 | 来自智术师 | 2021-07-23 15:00:3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8.8分 88人读过
-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1)8.9分 8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2011-2014 社会学类书籍 (IVAN)
-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① (皇甫杰)
- AI/经济 (alenwg_cn)
- 豆瓣人多·势众·好评图书_2 (安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辩论中国模式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cub18 2012-08-24 12:46:12
无意中读到的好书,强烈推荐,对中国当下和前景有相当深刻和理性的分析。
0 有用 jiaon 2012-02-16 13:13:06
框架不错,挺详细的,后面几章的主管判断多了些,分析说理不够,可能是受篇幅限制吧。
0 有用 蝉 2013-10-10 08:39:11
:D616/1293
0 有用 江凌云 2013-03-12 21:49:48
骂了半天共产党 突然又鼓励我军去伏击一个美军小舰队 啥玩意儿啊
3 有用 朦胧熊 2013-10-06 01:30:56
即使本书有些许的删改,但还是感受到丁学良的文风与犀利,果然是“口无遮拦”、快人快语。由于篇幅和演讲的体例,读的时候很流畅,几乎是一气呵成。全书的架构是很清晰的,丁认为存在一种“中国模式”,进而论证其存在,讲述其来源、形成及内涵。后分析了中国模式的国际环境、绩效评价、四大成本和困局阻隔,最后还提出了“大众市场经济”的替代方案。因为丁认为中国模式是个政治经济学概念,自然不能包含所有的中国问题,尤其是“... 即使本书有些许的删改,但还是感受到丁学良的文风与犀利,果然是“口无遮拦”、快人快语。由于篇幅和演讲的体例,读的时候很流畅,几乎是一气呵成。全书的架构是很清晰的,丁认为存在一种“中国模式”,进而论证其存在,讲述其来源、形成及内涵。后分析了中国模式的国际环境、绩效评价、四大成本和困局阻隔,最后还提出了“大众市场经济”的替代方案。因为丁认为中国模式是个政治经济学概念,自然不能包含所有的中国问题,尤其是“软实力”这一方面。但对我而言,却是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历史、现状和未来是个很好的梳理,其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也是引人深思的,但我对中国社会的前景也许并没有丁那么乐观。 (展开)
0 有用 咋办与肿么办 2024-10-02 14:49:08 美国
十三年了,甚至部分文章已经二十几年,依然振聋发聩,字字诛心。清楚明白的讲清了看明现状的方法与知识。
0 有用 printf 2024-01-07 10:11:28 辽宁
我就不懂“中国式现代化”有哪里值得骄傲。
0 有用 u758212 2023-12-11 04:06:47 北京
很喜欢这种流畅清晰的文风,本来应该是学者的基本要求,在这个时代却像是一种珍贵的品质。除了个别结论有可商榷之处,其余对现实的描述和改革的建议都基本同意。十多年了,又错失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
1 有用 暗柳生 2023-10-25 22:47:45 广东
对“中国模式”的成因、特点进行揭露和批判,呼吁市场化改革和政治改良,是一本有见地的著作。丁学良在十多年前已经有此等见识,不简单。
0 有用 拔剑四顾 2023-09-18 18:56:59 广东
作为一本内部讨论会的系列演讲稿集子,对具体问题的论述存在一些论据不足的情况完全可以接受。更何况作者指出的中国模式所存在的发展内部缺陷、缺陷原因以及可能的转变方式都很中肯,众多论点在10年后看来完全有据可循,投资发展模式的弊端、民间消费的孱弱等问题在这10年得到反复验证,他所提出的缺陷原因却被熟视无睹,解决方案被束之高阁。“房间里的大象”就在那里,当他们不愿意承认它的存在,由此所造成的后果只能由社会... 作为一本内部讨论会的系列演讲稿集子,对具体问题的论述存在一些论据不足的情况完全可以接受。更何况作者指出的中国模式所存在的发展内部缺陷、缺陷原因以及可能的转变方式都很中肯,众多论点在10年后看来完全有据可循,投资发展模式的弊端、民间消费的孱弱等问题在这10年得到反复验证,他所提出的缺陷原因却被熟视无睹,解决方案被束之高阁。“房间里的大象”就在那里,当他们不愿意承认它的存在,由此所造成的后果只能由社会底层承担。正如作者所坚信不移的:模式转型的第一步是在价值理念,第二步才是政策工具上的推陈出新。看到最后丛书编辑小组的编后记更是唏嘘,如今像这样敢言的“积极参与”怕是越来越难看到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