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
胡适在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都有重要贡献,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影响力很大。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
这部自传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生活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民国时期文人中国梦的思路,当时知识分子寻求进步轨迹的重要内容。
四十自述的创作者
· · · · · ·
-
胡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 年12 月17 日生于上海,是20 世纪中国卓有贡献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
胡适童年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14 岁到上海求学,开始接触新思想。20 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生,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后改读文科,25 岁时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受其“实验主义”哲学影响颇深。1917 年,27 岁的胡适回国,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成为文科教授。同年,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后历任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1962年2 月24 日,胡适因心脏病猝发逝世于台湾,享年72 岁。胡适去世时,蒋介石写挽联,评价其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的一生璀璨斑斓,曾与众多成就巨大的人物互相唱和:胡适虽然说过“不喜欢搞政治”,但他的一生都与政治密切相关,...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 年12 月17 日生于上海,是20 世纪中国卓有贡献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
胡适童年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14 岁到上海求学,开始接触新思想。20 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生,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后改读文科,25 岁时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受其“实验主义”哲学影响颇深。1917 年,27 岁的胡适回国,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成为文科教授。同年,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后历任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1962年2 月24 日,胡适因心脏病猝发逝世于台湾,享年72 岁。胡适去世时,蒋介石写挽联,评价其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的一生璀璨斑斓,曾与众多成就巨大的人物互相唱和:胡适虽然说过“不喜欢搞政治”,但他的一生都与政治密切相关,在台湾多年身处官场,还参加过总统竞选;胡适一生著述颇丰,在文、史、哲、教育及社会活动方面都有巨大建树;他在任驻美大使时,与美国罗斯福总统、美国的国务卿及其司长、各国驻美使节都有交往。
目录 · · · · · ·
四十自述
自序
序幕我的母亲的订婚
章 九年的家乡教育
第二章 从拜神到无神
第三章 在上海(上)
第四章 在上海(下)
第五章 我怎样到外国去
第六章 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
原书自序
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
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附录日本译《中国五十年来之文学》序
作品列表
生平年表
· · · · · · (收起)
喜欢读"四十自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四十自述"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清代学术概论 8.9
-
- 西潮与新潮 8.5
-
- 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 7.0
-
- 容忍与自由 8.6
-
-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8.8
-
- 国学概论 9.3
-
- 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增订本) 8.9
-
-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 8.9
-
- 傅斯年 9.1
-
- 另一种声音 8.6
四十自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2 条 )


他是一个让人单看文字就会爱上的胡适

为什么是胡适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胡适先生的成长经历,有鲜明的两个特点: 1.赢在起跑线上。 胡适先生算官二代,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学养深厚,从小就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一位通达明理的母亲,对于其人格养成、甚至学术造诣起了重要作用。 2.读书改变命运。 不同学堂、不同时代、...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6 )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7.9分 2195人读过
-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7.8分 1062人读过
-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8.2分 1098人读过
-
华文出版社 (2013)8.3分 43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人生经历 (Suku社会观察)
- 2021-2022年读书单 (小晒)
- 书单|oo (风饮)
- 我的书库 (小镇姑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四十自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蹩脚侦探 2022-04-04 18:53:59
前半段自述尚可,后半段新文化运动,过于啰嗦了。 作者生于乱世,能安于学问,实乃幸事。 清朝末,旧文化被冲击,旧体制被打击,国之不国,一切革新的方向,探索,动作,无一不显得生机勃勃。倒是颇为赞同蔡元培先生的说法,古文并不一定要一杆子打死,非此即彼的对立,或许也来自于时势之下的推波助澜吧。 大势所趋,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作者的影响力和功绩,不可抹灭。 另外,终于了解了,“胡适”这个名字的详细... 前半段自述尚可,后半段新文化运动,过于啰嗦了。 作者生于乱世,能安于学问,实乃幸事。 清朝末,旧文化被冲击,旧体制被打击,国之不国,一切革新的方向,探索,动作,无一不显得生机勃勃。倒是颇为赞同蔡元培先生的说法,古文并不一定要一杆子打死,非此即彼的对立,或许也来自于时势之下的推波助澜吧。 大势所趋,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作者的影响力和功绩,不可抹灭。 另外,终于了解了,“胡适”这个名字的详细来历,以及为什么是,适之。 (展开)
0 有用 青山神妖 2022-07-05 17:34:42
排除掉胡适这个光环,本书我想打3.5—4星。40岁写自传的话,果然还是略显单薄。可能我也期待能看到更高屋建瓴振聋发聩的思想,但看到的主要是日记杂叙,还有那么一点自恋的味道。有点意思的是书里着重描写了他的无神论的形成和从孩子角度来说做得了不得的事情,最末尾却用回向经做了结束。当然,有可能他是求了一个入世之意吧。真奇怪,不知道我平白无故对胡先生的不甚喜爱之情来自哪里。不知道哪里总有点让我感受到一种悉心... 排除掉胡适这个光环,本书我想打3.5—4星。40岁写自传的话,果然还是略显单薄。可能我也期待能看到更高屋建瓴振聋发聩的思想,但看到的主要是日记杂叙,还有那么一点自恋的味道。有点意思的是书里着重描写了他的无神论的形成和从孩子角度来说做得了不得的事情,最末尾却用回向经做了结束。当然,有可能他是求了一个入世之意吧。真奇怪,不知道我平白无故对胡先生的不甚喜爱之情来自哪里。不知道哪里总有点让我感受到一种悉心维持的精致利己感,反而辜鸿铭说的那段让人觉得很畅快。不过我是没文化的人,以上纯属当下的个人感受。 (展开)
1 有用 陈mo 2022-02-27 21:59:12
还是希望可以多看到一些历史见证者的自传,这一点与胡适先生有谋合。
0 有用 villim 2022-01-06 22:16:46
被书名忽悠了,完全不是我想象要写的东西,本来是被四十这个词勾着希望被老先生洗洗脑的,预期的差距太大。仔细翻了前半,倒是把「胡适」这两个字具象了一些。
0 有用 莉拉拉拉拉拉 2022-07-18 07:37:07
前面90页是自述。后面文学革命看不懂了,大多都文言文,理解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