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内容介绍:作者季羡林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作者下生两个月零4天以后,那一位“末代皇帝”,就从宝座上被请了下来。因此,作者常常戏称自己是“清朝遗少”。到了作者能记事儿的时候,还有时候听乡民肃然起敬地谈到北京的“朝廷”(农民口中的皇帝),仿佛他们仍然高居宝座之上。作者不理解什么是“朝廷”,他似乎是人,又似乎是神,反正是极有权威、极有力量的一种动物。 这就是作者的心镜中照出的清代残影。《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收录了近百张照片,全景式展现了季羡林先生的一生。
季羡林 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临清市人。1930年入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言语,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现代语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论文多篇。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进行东方学研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福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
(展开全部)
季羡林 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临清市人。1930年入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言语,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现代语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论文多篇。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进行东方学研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福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杂文作品。
大学时代很喜欢季老,看完他的一生
读完上册,季老即倒霉又特别幸运。倒霉的是早年离开母亲,寄人篱下的生活给他塑造了自卑的性格,背负家庭的期望也让季老非常苦闷。幸运的是,季老能够选择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努力,最终取得成就;并且一路上遇到这么多良师益友,看季老非常动情地描述他和老师的关系,我也深受感动。
季老的一生
研究生时候的睡前读物,只读了(上)读来轻松顺畅又安慰。(下)实在没法睡前读,也是因为人到中年,也是因为时代,他到北大教书之后的处境和心境太沉重。
跨世纪的老人一生才观至一半,自觉艰辛万分。
> 更多书评 1篇
> 11人在读
> 34人读过
> 17人想读
订阅关于季羡林自述(上下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xxiaosunie 2021-12-30 12:19:18
大学时代很喜欢季老,看完他的一生
0 有用 全智贤 2022-04-19 01:48:34
读完上册,季老即倒霉又特别幸运。倒霉的是早年离开母亲,寄人篱下的生活给他塑造了自卑的性格,背负家庭的期望也让季老非常苦闷。幸运的是,季老能够选择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努力,最终取得成就;并且一路上遇到这么多良师益友,看季老非常动情地描述他和老师的关系,我也深受感动。
0 有用 马小飞 2013-09-22 18:41:45
季老的一生
0 有用 老麦丘 2022-02-08 16:34:44
研究生时候的睡前读物,只读了(上)读来轻松顺畅又安慰。(下)实在没法睡前读,也是因为人到中年,也是因为时代,他到北大教书之后的处境和心境太沉重。
0 有用 我们一起说 2015-03-10 21:50:43
跨世纪的老人一生才观至一半,自觉艰辛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