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东亚”正如“亚洲”一样,是一种来自外部建构的概念,中国古代与“东亚”概念最为接近的一个词是“海东”。大唐作为一个巨型政治体,其与周边世界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复杂的政治关系构成了半部全球史。处于极东位置的东亚诸国,背靠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其主要甚至唯一的面向就是唐朝,这就构成了唐朝与东亚的关系。
冯立君,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东亚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与域外》集刊主编等职。
主要是关于唐朝与东亚(尤其是朝鲜半岛)的研究,是作者第一部专著,代前言部分的学术史梳理非常到位,关于《圣火令》的评价以及撒马尔罕壁画呆羽史臣身份的推测令人印象深刻。正文部分浅显易懂,对初学者了解相关历史脉络挺有意义!
文献综述做的比较扎实。唐罗日三国的外贸机构的对比、唐明辽东经略体制的对比、渤海国史的梳理等,也算得上有趣。然而作为一部学生时代论文集,在如此宏大的标题下竟不加副题,颇有误导之嫌。内容方面,作者非常重视韩国的研究,重视新罗、百济的历史作用,到了有些激进的地步。行文随处可见尊韩贬日的用语(例如对崔致远和阿倍仲麻吕的区别对待),甚至采用“据说”之表述而不示明出处。为了“纠正对韩国的轻视”而到忽视学术规范... 文献综述做的比较扎实。唐罗日三国的外贸机构的对比、唐明辽东经略体制的对比、渤海国史的梳理等,也算得上有趣。然而作为一部学生时代论文集,在如此宏大的标题下竟不加副题,颇有误导之嫌。内容方面,作者非常重视韩国的研究,重视新罗、百济的历史作用,到了有些激进的地步。行文随处可见尊韩贬日的用语(例如对崔致远和阿倍仲麻吕的区别对待),甚至采用“据说”之表述而不示明出处。为了“纠正对韩国的轻视”而到忽视学术规范的地步,引人不得不发笑。 (展开)
1.由于语言优势,作者对东亚学术史的梳理相当深入。切入点也不是日语翻译机(中外关系史常见弊病),而是有着韩国学术界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2.对中日韩(新罗)三国在同时代的外交机构的比较研究是很有创见的。 3.超越民族视角的“新古代东亚史”,可能只是作者美丽的梦想了……
不论是中国史,韩国史还是东亚史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通识教育。而非某个学科的单独的孤立的学习。例如历史中会参杂着文学,地理,政治等学科。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或者是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学科,而不能让他们孤立的存在。
在东亚世界论、贸易机构与贸易圈(这一段是作者硕论原文)、安东都护府、新罗渤海关系等方面可资入门,学术史部分可当工具书。但收文类型参差(澎湃......),脚注混乱有错字,hmm。
> 29人在读
> 130人读过
> 539人想读
订阅关于唐朝与东亚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弋 2019-09-24 21:55:41
主要是关于唐朝与东亚(尤其是朝鲜半岛)的研究,是作者第一部专著,代前言部分的学术史梳理非常到位,关于《圣火令》的评价以及撒马尔罕壁画呆羽史臣身份的推测令人印象深刻。正文部分浅显易懂,对初学者了解相关历史脉络挺有意义!
13 有用 芦苇 2019-08-27 15:52:58
文献综述做的比较扎实。唐罗日三国的外贸机构的对比、唐明辽东经略体制的对比、渤海国史的梳理等,也算得上有趣。然而作为一部学生时代论文集,在如此宏大的标题下竟不加副题,颇有误导之嫌。内容方面,作者非常重视韩国的研究,重视新罗、百济的历史作用,到了有些激进的地步。行文随处可见尊韩贬日的用语(例如对崔致远和阿倍仲麻吕的区别对待),甚至采用“据说”之表述而不示明出处。为了“纠正对韩国的轻视”而到忽视学术规范... 文献综述做的比较扎实。唐罗日三国的外贸机构的对比、唐明辽东经略体制的对比、渤海国史的梳理等,也算得上有趣。然而作为一部学生时代论文集,在如此宏大的标题下竟不加副题,颇有误导之嫌。内容方面,作者非常重视韩国的研究,重视新罗、百济的历史作用,到了有些激进的地步。行文随处可见尊韩贬日的用语(例如对崔致远和阿倍仲麻吕的区别对待),甚至采用“据说”之表述而不示明出处。为了“纠正对韩国的轻视”而到忽视学术规范的地步,引人不得不发笑。 (展开)
3 有用 清风不堪酬 2020-11-21 09:57:54
1.由于语言优势,作者对东亚学术史的梳理相当深入。切入点也不是日语翻译机(中外关系史常见弊病),而是有着韩国学术界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2.对中日韩(新罗)三国在同时代的外交机构的比较研究是很有创见的。 3.超越民族视角的“新古代东亚史”,可能只是作者美丽的梦想了……
2 有用 书香辟雍 2019-12-18 17:39:05
不论是中国史,韩国史还是东亚史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通识教育。而非某个学科的单独的孤立的学习。例如历史中会参杂着文学,地理,政治等学科。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或者是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学科,而不能让他们孤立的存在。
0 有用 Whatever 2022-04-24 21:20:19
在东亚世界论、贸易机构与贸易圈(这一段是作者硕论原文)、安东都护府、新罗渤海关系等方面可资入门,学术史部分可当工具书。但收文类型参差(澎湃......),脚注混乱有错字,h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