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关于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百余封家书
传统家风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
精英家庭的立身之道
一门三院士 九子皆才俊
我们在社会中,怎么样才能保持我的人格,不与流俗同化?人生总不免有忧患痛苦的时候,这种境遇轮到头上,怎么样才能得精神上的安慰,不致颓丧?我们要做成一种事业或学问,中间一定经过许多曲折困难,怎么样才能令神志清明精力继续?
——梁启超
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才,这在中国家庭中极为罕见。
本书编选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家人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 “笔端饱含感情”,以自己的感悟与爱,兼顾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就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交流,既有生命的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的细腻感,没有严厉的呵斥,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
关于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百余封家书
传统家风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
精英家庭的立身之道
一门三院士 九子皆才俊
我们在社会中,怎么样才能保持我的人格,不与流俗同化?人生总不免有忧患痛苦的时候,这种境遇轮到头上,怎么样才能得精神上的安慰,不致颓丧?我们要做成一种事业或学问,中间一定经过许多曲折困难,怎么样才能令神志清明精力继续?
——梁启超
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才,这在中国家庭中极为罕见。
本书编选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家人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 “笔端饱含感情”,以自己的感悟与爱,兼顾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就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交流,既有生命的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的细腻感,没有严厉的呵斥,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不仅超前,而且对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书信上的叮咛与指导,在现实生活中,梁启超还以身作则,躬身示范,他积极生活适应时代的取舍,他与妻子相濡以沫经营家庭的智慧,都为子女做出了表率,于今而言,仍不乏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戊戌变法”领袖,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是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
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身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成就,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楷模。
目录 · · · · · ·
003致李蕙仙(1899年2月2日)
004致李蕙仙(1899年3月24日)
006致梁思顺(1912年12月20日)
007致梁思顺(1913年1月15日)
008致梁思顺(1913年4月29日)
· · · · · · (更多)
003致李蕙仙(1899年2月2日)
004致李蕙仙(1899年3月24日)
006致梁思顺(1912年12月20日)
007致梁思顺(1913年1月15日)
008致梁思顺(1913年4月29日)
009致梁思顺(1915年8月23日)
010致梁思顺(1916年1月2日)
011致梁思顺(1916年2月8日)
012致梁思顺(1916年2月28日)
014致梁思顺(1916年3月20日-21日)
016致梁思顺(1916年7月14日)
017致梁思顺(1919年12月2日)
018致梁思顺(1921年5月16日)
019致梁思顺(1923年5月8日)
022致梁思顺(1923年5月11日)
024致梁思成(1923年7月26日)
025致梁思成(1925年12月27日)
027致梁思成(1926年1月5日)
029致孩子们(1926年2月18日)
031致梁思顺(1926年6月11日)
032致孩子们(1926年10月4日)
034致孩子们(1926年10月14日)
035致孩子们(1926年10月7日)
037致孩子们(1926年10月19日)
038致孩子们(1927年1月2日)
042致孩子们(1927年1月27日)
044致孩子们(1927年2月6日-16日)
050致孩子们(1927年2月28日)
053致孩子们(1927年3月9日)
055致孩子们(1927年3月10日)
057致孩子们(1927年5月5日)
063致孩子们(1927年5月26日)
066致梁思顺(1927年7月3日)
068致孩子们(1927年11月23日-12月5日)
075致孩子们(1927年12月12日)
077致梁思成、林徽因(1928年4月26日)
080致梁思顺(1928年5月13日)
083致梁思顺(1928年6月19日)
关于读书
089致梁思顺(1912年12月5日)
091致梁思顺(1913年1月17日)
092致梁思顺(1913年1月23日)
093致梁思顺(1913年2月7日)
095致梁思顺(1916年5月3日)
096致梁思成、梁思永(1916年6月22日)
097致梁思顺(1921年5月30日)
098致梁思顺(1922年12月2日)
099致梁思成(1923年5月)
100致孩子们(1925年7月10日)
105致梁思顺(1925年9月24日)
106致孩子们(1927年8月29日)
111致孩子们(1927年12月19日)
112致孩子们(1928年2月13日)
116致梁思永(1928年4月3日)
关于职业
119致梁思顺(1916年10月11日)
120致梁思顺(1921年7月22日)
121致梁思成、梁思永等(1922年11月23日)
122致梁思顺(1923年11月5日)
124致孩子们(1926年2月27日)
126致孩子们(1926年9月14日)
131致梁思永(1926年12月10日)
132致孩子们(1926年12月20日)
134致梁思永(1927年1月10日)
137致梁思永(1927年4月21日)
186致孩子们(1927年10月29日-11月15日)
190致梁思顺(1927年12月13日)
193致梁思顺(1928年2月2日)
194致梁思顺(1928年4月28日)
196致梁思顺(1928年10月12日)
关于爱情
201致李蕙仙(1898年9月15日)
203致梁思顺(1923年1月7日)
204致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庄(1925年9月29日)
205致梁思成(1927年12月18日)
207致梁思顺(1928年5月5日)
208致梁思顺(1928年8月22日)
关于家庭
211致梁思顺(1922年11月29日)
214致梁思顺(1923年1月15日)
215致梁思顺(1923年1月21日)
216致梁思顺(1923年7月26日)
217致梁思顺(1923年8月1日)
218致梁思顺(1923年8月8日)
219致梁思顺(1923年9月15日)
220致梁思顺(1924年2月2日)
221致梁思顺、梁思庄(1925年4月17日)
222致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庄(1925年5月11日)
223致梁思顺等(1925年约5月)
224致梁思顺(1926年3月7日)
225致孩子们(1926年3月10日)
226致梁思顺(1926年6月5日)
229致孩子们(1926年8月18日)
230致孩子们(1926年8月22日)
231致孩子们(1926年9月27日)
232致孩子们(1926年9月29日)
235致孩子们(1926年10月22日)
236致梁思顺(1927年1月30日)
238致孩子们(1927年2月23日)
240致孩子们(1927年3月30日)
241致孩子们(1927年4月19日-20日)
243致梁思顺(1927年6月23日)
244致梁思顺(1927年12月19日)
246致梁思达(1928年1月)
247致梁思顺(1928年5月8日)
关于择友
251致梁思顺(1922年12月25日)
252致孩子们(1926年9月4日)
254致孩子们(1926年9月26日)
附录
257 为学与做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吾欲汝以在院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暗诵,务能略举其辞,尤于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次则将《左传》、《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余日读《荀子》则益善。各书可向二叔处求取。《荀子》颇有训诂难通者,宜读王先谦《荀子集解》。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 凡自己造过的“业”,无论为善为恶,自己总要受“报”,一斤报一斤,一两报一两,丝毫不能躲闪,而且善和恶是不准抵消的。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学。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思成所学太专向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记录! -
汝辈小小年纪,恰值此数年来无端度虚荣之岁月,真是此生一险运。 人生惟常常受苦乃不觉苦,不致为苦所窘耳。 向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 但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 船在安南停泊,约一两日,但汝切勿来迎,费数日之程,挈带小孩,图十数点钟欢聚,甚无谓也。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 你们谅来都知道,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 你说:“照这样舒服几年下去,便会把人格送掉。”这是没出息的话!一个人若是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定会消磨志气。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 忧伤憔悴是容易消磨人志气的(最怕是慢慢地磨)。……若胸襟窄狭的人一定抵挡不住忧伤憔悴。……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可言。 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文
> 全部原文摘录
梁启超家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9 条 )

读《梁启超家书》的一点感触


家书抵万金—— 《梁启超家书》书评之人格修养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家书抵万金—— 《梁启超家书》书评之人格修养篇 《家书》中的信息量很大,可抒可叹的事情实在太多,恨不得把他的金句全部搬下来。比如“修养功夫未够,也许便因挫折而堕落。”“非时时刻刻做磨炼意志的功夫不可,意志磨炼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 (展开)
还行,但出版社可以做的更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装帧不错,印刷不错。 内容全是家书,或长或短,不如《傅雷家书》深,或许与梁启超和傅雷的性格生活状态有关。梁透露着生活的温暖和家长里短。 本书有些书信内容有附件,比如梁给孩子们看的讲演稿,但出版社都没有,只是单纯的书信,读着这样的信,总觉得缺点什么。 另信中... (展开)
家书抵万金—— 《梁启超家书》书评之子女教育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家书抵万金—— 《梁启超家书》书评之子女教育篇 梁公躬身子女教育,事无巨细,全面指导。“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作为父亲,他是子女的们人生导师,一直在精神上引领着他们。从幼时的书籍的挑选、习惯的培养,到青... (展开)> 更多书评 6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9.0分 1229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8.8分 238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8.9分 206人读过
-
湘潭大学出版社 (2022)8.5分 8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来了|书单狗推荐合集【2021】 (№ 偏执)
- 2021 书 (慵懒)
- 书名含有“梁启超”(2016—2020) (布与)
- HUMAN (LavaThroughIc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梁启超家书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鲜克 2019-03-13 14:50:32
编辑不行,书信本来内容繁杂,每份家书择一句作为副标题强行归类“修身”“读书”“择友”,时序颠倒,叙事不连贯,令人云里雾里。
0 有用 MAX维 2022-01-26 21:58:47
1922年作为一个时间点,之前的信件都是文言文,之后为白话文。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梁思成去东北大学任教和开设了一家工作室原来都是梁启超的主意。另外一个记忆点是:梁公的收入除了可观的政府公职和大学任教收入(共700多每月),还有商务出版社的版税,中国银行的股票,公司的股息,房租等收入——这也难怪每年万元的费用来支付给9个孩子的生活和学费。
0 有用 广沫凉九一 2024-02-21 23:35:39 江苏
百年后的今天,甚至觉得很多事情并与太大变化,只是书信改成微信了,可以实时接收,人与人的距离更近了。
0 有用 起个小饼干 2023-01-17 15:19:31 辽宁
多读书,于人于己于子女都有益
0 有用 -冰森林- 2019-07-26 11:25:10
认识了作为父亲的梁启超…还蛮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