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舞台生活四十年》及《梅兰芳文休》,把“梅派艺术”理论化,固定为“世界上化认的、独一无二的”表演体系。梅氏以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为追求,通过唯美主义来弘扬其心中人道主义的关怀……他被大学问家马一浮和夏承焘视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剧圣”……
“梅兰芳表演体系”被音乐家莫·格涅欣视为“象征主义的体系”,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比喻为“鼎盛时期的希腊艺术”。这种艺术完全没有“机械化的数字式的成分”,而是具有“杰出的生气和有机性”……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氏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2小时,许速记下来后寄上海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再交《文汇报》发排。从1950年10月16日起开始在《文汇报》正式刊登,共连载190期。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由平明...
《舞台生活四十年》及《梅兰芳文休》,把“梅派艺术”理论化,固定为“世界上化认的、独一无二的”表演体系。梅氏以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为追求,通过唯美主义来弘扬其心中人道主义的关怀……他被大学问家马一浮和夏承焘视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剧圣”……
“梅兰芳表演体系”被音乐家莫·格涅欣视为“象征主义的体系”,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比喻为“鼎盛时期的希腊艺术”。这种艺术完全没有“机械化的数字式的成分”,而是具有“杰出的生气和有机性”……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氏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2小时,许速记下来后寄上海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再交《文汇报》发排。从1950年10月16日起开始在《文汇报》正式刊登,共连载190期。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第一、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和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出版后,一年之内连印三次,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
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革”被搁置,直到1981年3月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集的编篡有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朱家溍先生加盟,帮助记录整理……
阅读本书之理由:他被视为“中国一个时代戏剧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视为“为中国京剧艺术留下了空前绝后的巨大精神财富”,被视为“代表了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最高峰”……约翰·梅逊·布朗评他为“天赋非凡、罕见的风格大师”,著名舞蹈评论家玛丽·瓦特金斯评他为“舞蹈艺术达到了最高境界”,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杨评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是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中国艺术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西表演体系比较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梅派艺术”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戏剧爱好者或反对者,大中小学生……
“梅兰芳表演体系”被音乐家莫格涅欣视为“象征主义的体系”,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比喻为“鼎盛时期的希腊艺术”。这种艺术完全没有“机械化的数学式的成分”,而是具有“杰出的生气和有机性”……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氏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2小时,许速记下来后寄上海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再交《文汇报》发排。从1950年10月16日起开始在《文汇报》正式刊登,共连载190期,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第一、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和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出版后,一年之内连印三次,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
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革”被搁置,直至1981年3月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集的编纂有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朱家晋先生加盟,帮助记录整理……
舞台生活四十年的创作者
· · · · · ·
-
梅兰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梅兰芳表演体系是世界艺苑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派艺术”被视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舞台生活四十年》及《梅兰芳文休》,把“梅派艺术”理论化,固定为“世界上化认的、独一无二的”表演体系。
梅氏以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为追求,通过唯美主义来弘扬其心中人道主义的关怀……他被大学问家马一浮和夏承焘视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剧圣”……
“梅兰芳表演体系”被音乐家莫·格涅欣视为“象征主义的体系”,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比喻为“鼎盛时期的希腊艺术”。这种艺术完全没有“机械化的数字式的成分”,而是具有“杰出的生气和有机性”……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氏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2小时,许速记下来后寄上海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再交《文汇报》发排。从1950年10月1...
梅兰芳表演体系是世界艺苑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派艺术”被视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舞台生活四十年》及《梅兰芳文休》,把“梅派艺术”理论化,固定为“世界上化认的、独一无二的”表演体系。
梅氏以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为追求,通过唯美主义来弘扬其心中人道主义的关怀……他被大学问家马一浮和夏承焘视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剧圣”……
“梅兰芳表演体系”被音乐家莫·格涅欣视为“象征主义的体系”,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比喻为“鼎盛时期的希腊艺术”。这种艺术完全没有“机械化的数字式的成分”,而是具有“杰出的生气和有机性”……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氏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2小时,许速记下来后寄上海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再交《文汇报》发排。从1950年10月16日起开始在《文汇报》正式刊登,共连载190期。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第一、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和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出版后,一年之内连印三次,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
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革”被搁置,直到1981年3月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集的编篡有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朱家溍先生加盟,帮助记录整理……
阅读本书之理由:他被视为“中国一个时代戏剧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视为“为中国京剧艺术留下了空前绝后的巨大精神财富”,被视为“代表了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最高峰”……约翰·梅逊·布朗评他为“天赋非凡、罕见的风格大师”,著名舞蹈评论家玛丽·瓦特金斯评他为“舞蹈艺术达到了最高境界”,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杨评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是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中国艺术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西表演体系比较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梅派艺术”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戏剧爱好者或反对者,大中小学生……
目录 · · · · · ·
编写说明
第一集
第一章远东饭店的谈话
第二章梅家旧事
一会见了秦家姑母
二祖母的回忆
三关于四喜班
四“焚券”与“赎当”
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
一开蒙老师吴菱仙
二开始了舞台生活
三杨三绝艺
四跷工
五武工
六从路三宝学“醉酒”
七看戏
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
一广和楼旧景
二幼年的伙伴
三骡车
四跑马与赛车
五“行戏”
第五章—个历史最悠久的科班
一富连成的前身——喜连成
二富连成
三叶春善的办学精神
第六章养鸽
第七章重演《金山寺》、《断桥》
第八章最早的青衣新腔
一《玉堂春》
二孙春山,胡喜禄,陈宝云
第九章多方面的学习
一请教过的几位师友
二二本《虹霓关》
三《汾河湾》
四《樊江关》
五《儿女英雄传》
第十章—个重要的关键
一第一次到了上海
二杨家堂会
三第一天的打泡戏
四《穆柯寨》
五《枪挑穆天王》
六关于上海戏馆的种种
七《宇宙锋》
八《游园惊梦》
九离沪之前
第十一章回北京搭班的经过
一鞭子巷三条
二搭班“翊文社”
三赶场
四与谭鑫培合演《四郎探母》
五“翊文社”的老伙伴
第二集
第一章时装新戏的初试
一《孽海波澜》
二戒坛寺
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一《女起解》
二《五花洞》
三《贵妃醉酒》
四结束了上海的演出
五改搭双庆社
第三章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
一我怎样排新戏
二《牢狱鸳鸯》
三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
四古装戏的尝试——《嫦娥奔月》
五初演红楼戏——《黛玉葬花》
六另一位排红楼戏的
七回忆南通
八台上的“错儿”
九牵牛花
十《千金一笑》
十一昆曲和弋腔的梗概
十二《思凡》
十三《春香闹学》
十四《佳期拷红》
十五《风筝误》
第四章第三次到上海
一从上海到杭州
二演员病不得
第五章桐馨社
一杨小楼的师承
二《木兰从军》
三《春秋配》
第六章新武汉
一第五次到汉口
二楚剧
三汉剧
四后台的两件事情
五《抗金兵》
六离汉之前
七老艺人的爱国热情
第七章春合社
第三集
第一章《奇双会》
一第三次入“双庆社”
二《哭监》
三《写状》
四《三拉》
第二章从绘画谈到《天女散花》
一学画
二绘画和舞台艺术
三《天女散花》
四吉祥园初演《天女散花》
五武戏文唱,文戏武唱
六在上海重演《天女散花》
第三章《童女斩蛇》
一为破除迷信编演新戏
二新戏比旧戏更受欢迎
三《童女斩蛇》的场次
四最后一出时装新戏
五与陈彦衡谈创造新腔
第四章我和余叔岩合作时期
一余叔岩的家世
二我和谭、余的交往
三善于学习,人皆可师
四继承谭派的雄心大志
五与余叔岩初排《梅龙镇》
六再排演《打渔杀家》
第五章与杨小楼合作时期
一合组“崇林社”
二合演《回荆州》
三《金山寺》的双剑
四荒诞的《六五花洞》
五合作中演出最多的《长坂坡》
六《长坂坡》中的高妙手法
七我最爱演的一场戏——《掩井》
第六章《霸王别姬》的编演
一第一次演出时的情况
二霸王的垓下之歌
三虞姬的舞剑
四我心目中的杨小楼
第七章“承华社”时期
一“承华社”当时使用的一个新型剧场
二从“承华社”初期的堂会戏谈到各种戏台
三“承华社”在真光剧场排演《西施》
四“承华社”在开明剧场
梅兰芳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齐如山在文中并没有把事情都完全挑明。这位姓黄的会计,也是演出的确是 因齐如山的推荐而来,就是齐的女婿贺益兴的姐夫黄子美。说来也真是不可思议,黄子美因这次“发了点小财”而得送子女陆续出国留学,结果是他的四个子女皆颇有成就,其二子黄宛是中国著名的心脏病机威、曾经担任周思来的医生。梅兰芳晚年因心脏病住院,还得到过黄宛的照。黄子美的最小的儿子黄昆,则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之一,2001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如此说来,“这点小财”可又真是派上了大用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目 录
喜欢读"舞台生活四十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舞台生活四十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梅兰芳时代与时代中的梅兰芳(靳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从初出茅庐的黄裳谈起 1936年秋,天津南开中学邀请已经完成两次访日及访美、访苏公演而得驰誉国际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到校演讲。南开的主持者是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和张彭春兄弟。张彭春又是戏剧家,曾经担任梅兰芳访问美苏时的艺术指导,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所... (展开)
绝代芳华背后的中国艺术改革发展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梅兰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梅兰芳,可以说是中国戏剧届的第一人,这本书则是其回忆自己四十年的舞台生活的记述。从本书可以了解,梅兰芳能成为中国戏剧第一人,除了个人的勤奋努力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会处事做人——“信义、自爱和有气节”的特点让其得到社会各方面人脉的帮助。 梅兰芳的学艺成名经... (展开)>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东方出版社 (2013)9.5分 45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7)8.9分 404人读过
-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7.1(1991年重印))9.8分 6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看完这些传记 (海鹰)
- 寻找牛人与智者清单 (欧阳)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浪花淘尽英雄之民国列传 (YUANYUAN)
- 中國戲曲研究書目 (黄小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舞台生活四十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喵喵 2023-01-12 00:03:42 河北
先读了下册
0 有用 Isolde 2009-12-18 15:03:00
四十年刹那芳华
0 有用 湘妃竹 2011-10-20 18:39:24
梅兰芳本人的自传,但仍感觉比较官方,遮蔽了一些东西
0 有用 水食 2007-05-18 20:20:44
并无特别好感,太过中温。
0 有用 李客 2006-03-31 16:11:51
喜欢对戏的肢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