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的原文摘录

  • 霸权是通过权力被争夺、被转移或被改造的互相竞争的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力量之间的反复谈判而获得的 (查看原文)
    And的鹿 3赞 2021-05-23 16:18:5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文类与性别:肥皂剧个案分析(克里斯蒂娜·格莱德希尔)
  • 权力不只强制和阻止:它也是生产性的。它生产新的话语、新的知识类型(即东方主义)、新的知识对象(东方),它构成新的实践(殖民化)和机构(殖民政府)。它的运作不仅按照较宽泛的策略进行,而且也在一个微观层次上进行——福柯的“权力的微观物理学”。而且,对两位理论家而言,权力都是到处存在的。如同福柯坚持认为的,权力循环往复。 权力的循环性在表征的语境中尤其重要。理由在于,每个人,不论有权的还是无权的,尽管不在同等地位上,都被卷入权力的循环。没有人——不论是它的明显的受害者还是它的代理人——能完全待在它运作的领地之外(这里请想一想保罗·罗伯逊的例子)。 (查看原文)
    catning 2赞 2018-06-19 17:03:03
    —— 引自第387页
  • 当然,语言必须有某种固定的意义,否则我们绝不能相互理解。 另一方面,也不存在绝对的或最终的固定意义。 (查看原文)
    爽罗 1赞 2016-03-19 10:30:28
    —— 引自第33页
  • 这种种族化的表征方式的典型做法,是把各种黑人文化还原为本性,或使“差异”自然化。自然化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如果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差异是“文化方面的”,那它们都得向更改和变化开放。但如果它们是“自然原有的”,那么如同奴隶拥有者们所认为的那样,它们就远离历史,是永恒的和固定的。“自(p.363)然化”因而就是一种表征策略,用来固定“差异”,并因而永远保住它。这是一种使意义不可避免的“滑变”得以终止的尝试,力图保证话语或意识形态的“封闭”。 (查看原文)
    catning 1赞 2018-06-15 17:20:04
    —— 引自第362页
  • 如果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差异是“文化方面的”,那么他们都得向更改和变化开放。但如果他们是“自然原有的”,那么如同努力拥有者们所认为的那样,他们就远离历史,是永恒的和固定的。“自然化”因而就是一种表征策略,用来固定“差异”,并因而永远保住他。这是一种使意义不可避免的“滑变”得以终止的尝试,力图保证话语或意识形态的“封闭”。 (查看原文)
    七七|烂柯人bot 2011-04-01 16:10:37
    —— 引自第247页
  • 在語言中我們使用各種記號與符號(不論它們是聲音、書寫文字、電子技術生產的形象、音符,甚至各種物品)來表達或向別人表徵我們的概念、觀念和感情。語言是在一種文化中表達思想、觀念和情感的“媒介”之一 (查看原文)
    唐文淵。 2011-12-27 11:18:02
    —— 引自章节:導言
  • 社会事实的语言本身 语言是由规则支配的 (查看原文)
    璜璜 2012-08-21 15:45:18
    —— 引自第35页
  • 意义还规范和组织我们的行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建立起使社会生活秩序化和得以控制的各种规则、标准和惯例。因此,意义也就是那些想要控制和规范他人行为和观念的人试图建立和形成的东西。 (查看原文)
    爽罗 2016-03-18 21:15:05
    —— 引自第5页
  • 意义是一种对话——永远只能部分地被理解,永远是不平等的交换。 (查看原文)
    爽罗 2016-03-18 21:22:58
    —— 引自第6页
  • 但是,自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文化转向”以来,意义与其说是被简单地发现的,还不如说是被生产(建构?出来的。 (查看原文)
    爽罗 2016-03-18 21:33:22
    —— 引自第8页
  • 我们所说的“表征的实践”,是指把各种概念、观念和情感在一个可被转达和阐释的符号形式中具体化。意义必须进入这些实践的领域,如果它想在某一文化中有效地循环。 (查看原文)
    爽罗 2016-03-19 00:32:41
    —— 引自第15页
  • 表征是在我们的头脑中通过语言对各种概念的意义的生产。它就是诸概念与语言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使我们技能指称“真实”的物、人、事的世界,又确实能够想象虚构的物、人、事的世界。 (查看原文)
    爽罗 2016-03-19 09:48:19
    —— 引自第22页
  • 照相机的镜头实际上是观看相片的人的眼睛。 (查看原文)
    爽罗 2016-03-20 22:53:09
    —— 引自第128页
  • 差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意义的根本,没有它,意义就不存在。 (查看原文)
    爽罗 2016-03-25 20:23:11
    —— 引自第347页
  • 我们之所以需要“差异”是因为我们只能通过同“他者”的对话才能建立意义。 意义不属于任何单个说话者。 (查看原文)
    爽罗 2016-03-25 20:32:07
    —— 引自第349页
  • 个人可以在(除其他因素以外)社会阶级、出生、“种族”和民族特征方面各不相同,但他们只有认同话语所建构的那些位置,使他们自己受制于其规则,并因而成为其权力/知识的主体,才会取得意义。 (查看原文)
    catning 2018-06-11 11:13:05
    —— 引自第83页
  • 我们关切的是,人们普遍相信摄影是一种内在地具有客观性的表征媒介。这一信条随媒介的发展日益增强,并且不论我们何时打开书或杂志或报纸,它总是一成不变地在起作用。历史学家博蒙特·纽霍尔最简洁明了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照片具有作为根据或证据的特殊价值”。我们相信它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 (查看原文)
    catning 2018-06-12 11:39:27
    —— 引自第125页
  • 因而,照片的意义并不孤立地存在于形象中,而是存在于形象与文本的结合中。两种话语——书写语言的话语和相片话语——被要求产生和“固定”意义。(见霍尔,1972年) (查看原文)
    catning 2018-06-15 15:58:43
    —— 引自第338页
  • 定型化对“差异”加以简化、提炼并使“差异”本质化和固定化。 (查看原文)
    catning 2018-06-19 16:49:27
    —— 引自第381页
  • 定型化有效地应用一种“分裂”的策略。……(p.382)定型化的另一个特征是它“封闭”的和排它的实践。它用符号确定各种边界,并排斥不属于它的任何东西。……它有助于把我们所有的“正常人”“结合”或绑在一起,进入一个“想象社会”;而且它把他们所有的人——“他者”,即以某种不同的方式生存的、“在界限之外”的人——从符号上加以放逐。 (查看原文)
    catning 2018-06-19 16:50:22
    —— 引自第381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