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媒介的书评 (62)

南庭秋 2009-10-10 15:32:54

理解《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书如其名,关注的是媒介,是媒介自古至今的变化,以及这种新旧更替的变化引起的环境的更迭对人类产生的全面性的影响。所以说,可以将《理解媒介》称之为媒介专门史,如果再宽泛一点说,它还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因为在麦克卢汉的理解里,媒介不仅仅是新闻传播意...  (展开)
hval 2006-11-19 22:43:18

《理解媒介》里一些不统一的译名

本人能力范围内发现的有: E.H.Gombrich,39页译作戈姆布里克,239页译作E.H.贡布里希; David Hume,38页译作休姆,122页译作大卫·休谟; Elias Canetti,92页译作埃利亚斯·加内蒂,120页译作伊利亚斯·卡内蒂,145页译作埃利亚斯·卡内蒂,173页又译作埃利亚斯·加内蒂; ...  (展开)
zolatemur 2007-02-26 01:08:12

理解《理解媒介》

作为理性至上的印刷时代的抱怨者,麦克卢汉显然比前辈伊尼斯作出了进一步的抱怨行动,即以非理性主义的、个人整体性的文风写作和表述思想。虽然其承接伊尼斯的宏大叙事使其不被归入片断化的后现代理论,但是他的文学研究背景使得他使用一种非理性非逻辑的文学语言,从而拒绝将...  (展开)
金线菊和狐狸 2009-01-27 12:22:37

从内部雕刻

“也许照片引起的伟大革命是发生在传统的艺术领域。照片已经充分表现的世界,画家再也不能去描绘了。于是,他回头用表现主义和抽象派艺术去揭示创造力的内心活动。同样,小说家再也不能为读者描写物体和事象,因为读者通过照片、出版物、电影和电台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所...  (展开)
sara 2010-09-25 20:46:19

试图读懂 “没有围墙的妓院”

仅仅是自己阅读这一章的读书笔记……恳请指正…… ———————————————————————————— 他在本章多次提到 《时尚》杂志的例子: 例【1】在文章第二段,他提到这个例子以说明照片的渗透力以及显示事物相互关系的力量: 照相机无处不在的...  (展开)
热心市民静静 2016-06-25 12:40:29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这学期读了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因为在准备考研所以这学期读了很多传播学的书,每一章在讲到传播学的重要观点的时候都会提到麦克卢汉和他的老师英尼斯。最重要的就是英尼斯的媒介偏倚理论,麦克卢汉对冷热媒介的进一步探讨,媒介即讯息、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论...  (展开)
文景杂志 2011-03-30 21:04:44

张亮:学术“超男”麦克卢汉的那些事

  原载《文景》杂志2011年3月号        突然意识到2011年是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的百岁年之后,我一直在努力回想,二十年前初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时,自己究竟留下了什么印象。左思右想后我惭愧地发现,当年让我震惊不已的并非那些后来被麦克卢汉...  (展开)
喵喵 2008-01-09 02:24:27

千里眼与顺风耳

科技看似很宏大,而麦克卢汗在将那些似乎不相关的科技变革拉进我们的视野,拉近我们的身体。直到将科技与我们的身体相连。当视线与显示屏相接,你的眼界绵延几千几万里;当手指与键盘接触,我们的想法穿越几千几万年。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1) 媒介是讯息 媒介...  (展开)
苔藓·沉淀 2006-11-26 15:12:51

电脑是否是洪水猛兽

耳机中音乐正在缓缓流淌,随着指尖地不断敲动,文字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出,写累了就玩会游戏,从网上下部电影,顺便浏览一下最新的新闻动态;如果写论文时要需要什么资料,打开网络浏览器就可以迅速地搜索到大量的信息。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讯息指的是媒介对个体...  (展开)
贺嘉老师 2013-05-20 23:32:26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PS:本书在业界评论是理解媒体不可不读的经典,所以作了不少笔记. 1.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电子媒介使信息瞬息万里;电子媒介的同步化性质,使人类社区结成了一个密切协作的紧密小社区;人类经历的部落-非部落-重新部落化的过程。 2.“媒介及讯息”,任何媒介或技术在我们的生...  (展开)
大雄 2014-11-20 09:43:23

不能完全说服我的名著

第一次阅读本书,在201页失败,往后的半本读不下去了。 作者把媒介分类成热媒介与冷媒介,起初不太明白其分类的用意,而后猜测可能意在让媒介各尽其用(第一部);把各个媒介单独写出来,并分析它们对原始部落和现代文明的过渡性变化(第二部)。 但这本书第一部分读起来还可...  (展开)
カキ🦪 2016-12-27 22:27:22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重点摘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部分:【核心问题】 1、媒介即是讯息 定义: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P33 讯息:媒介引入的人间事...  (展开)
今日 2010-07-26 21:07:16

媒介狂想曲

由于时空分隔和后人阐释的原因,关于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中国学界有崇拜,有神话,也有众口一词的批判。然而,当我们视其著作专为21世纪的人而写时,今天又有多少人真正愿意探究麦氏的思想之光呢? 一 闲话 如果说麦克卢汉是媒介理论家中的一个麻烦人物,那是因...  (展开)
EnnDu 2009-12-02 17:38:06

两维度下论人的延伸

一个英语教授,写下一本书,或许从来没有料想到这本书会在世界媒介研究上起到如此广泛的影响。半个世纪来,有大量的人,极度推崇他的观点,“冷媒介”、“热媒介”、“媒介即信息”等等。反对他的观点的,也大有人在,指责他不懂得媒介的传播规律,不懂得媒介的深层次动因。赞...  (展开)
阿古 2008-10-12 17:43:14

一个祭司的惊人之语

如果说老麦有多少科学精神,我是表示怀疑的。至少在探求真理的路上他没有多少谨慎与畏惧之心。他仿佛是一个看透了迷雾的祭祀,大声疾呼,指引着小心谨慎的探险者。他的预言对了,所以它被人们传颂。“媒介即讯息”一个大胆的预言。是他的眼光征服大众。  (展开)
顶呱糕坚持不懈 2022-02-20 20:24:57

热媒介思考

冷、热媒介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的两个十分著名又有争议的概念,二者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及明确度、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来划分。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  (展开)
吳復 2015-05-11 19:18:09

标签化认知及其引发的偏见世界

一. 市民是定居的、有阅历的、崇尚权威的、文学的、文明的、以真理为激情的、和平的、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等等,相反游牧民是游徙的、无阅历的、权力的、野蛮的、以激情为真理的、战争的、巫术的、色情的、暴力的、掳掠的等等。这样一组对立的形容词放在面前,你会本能的...  (展开)
萧秋水 2013-02-14 22:31:16

成为知识时代的游牧民族

本书写于1964年,问世后即引发轰动,长盛不衰。 麦氏本人逝世于1980年,迄今也已经很多年,但他的思想至今影响着人们,他所预言的事情,也都在发生。 一本经典的好书,经得起时光的淘洗。 地球的确已经成为地球村了,不过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 《理解媒介》的副题是“论人的...  (展开)
近乎永恒 2011-08-11 23:19:36

媒介本质的现象学还原:英尼斯、麦克卢汉 以及詹姆斯·凯瑞(一篇无处发表的论文)

文字如何感知时间:作为思维整合过程的媒介演进 ——对保罗•利文森“人性回归”理论的批判 How we perceive time through writing: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inking in medium evolution   -- A criticism on Paul Levinson’s theory of “The Return of H...  (展开)
kai球 2007-06-09 00:42:45

尝试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所谈的“媒介”,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媒体”,或者“大众媒体”,他的“媒介”的范围更宽广:一切延伸人类器官的工具、技术和活动。这在书本的第二部分很好地体现了:麦克卢汉列举了26种媒介,服装、印刷品、汽车、游戏、武器等等,细细阐释。 副标题“论人的延伸”...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2条)

订阅理解媒介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