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神童加工厂的书评 (19)

辄馨 2016-10-31 13:11:05

音乐家的事业就像一个武林

20世纪90年代,欧洲某国首都,座无虚席的音乐大厅,某国际小提琴大赛的闭幕式上。按照惯例,获得前六名的选手,有机会在颁奖仪式上,演奏一首曲子。名次最低的选手将率先登场,而冠军则是最后的压轴。然而,当场却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乐队骚动、评委愤然、观众燃爆的事件。 排名...  (展开)
伯樵·阿苏勒 2016-08-20 10:17:17

从神童到大师:演奏家是怎样炼成的

【媒体用稿,请勿转载】 古典音乐界可能是世界上“神童”最扎堆的领域了。无论是在电视上,或是一些小型公开场合,那些幼齿的孩子看上去总是一脸懵懂,但当他们坐在钢琴前或是拿起小提琴时,他们手指上下翻飞。一段质拙但无比迅捷的莫扎特或是帕格尼尼选段之后,观众掌声...  (展开)
da Vinci 2018-03-18 18:24:05

翻译不够专业

联系上下文,授课大师让助理伴奏在某处弹成 forte(强奏),而助理伴奏予以反驳,称乐谱上标注的该处是 piano(弱奏)。 但是译者却将音乐表情术语 piano(意),翻译成“钢琴”,而且还不止一处。 很多国外的优秀著作,特别是人文类的不属于“硬学科”的内容的,总有一些译者认为自...  (展开)
nolix 2016-09-09 07:21:29

故事不只在琴房与舞台—— 《音乐神童加工厂》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刊载于2016年9月7日《音乐周报》 依照加拿大作家葛拉威尔一度风靡的“一万小时”理论,只要你投入足够的功夫与时间练习,就能在大多数领域达到高水准。 是这样吗?之于技艺本身而言,也许对头,不过想要成为好的职业独奏家,一万小时的琴房时间恐怕还只是片面的锻炼——...  (展开)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16-08-13 15:12:43

音乐神童的世界(新书发布会速记)

嘉宾:伊莎贝拉·瓦格纳教授(本书作者)、田艺苗(音乐作家,作曲博士) 主持人:首先感谢大家在尼伯特台风过境的时候来这里听一听舒伯特们的成长故事,也感谢建投书店的大力支持,能够在黄浦江畔最美丽的书店开始这场活动,非常感谢他们。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是一位出...  (展开)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16-08-13 15:09:34

她用十年访谈了90位小提琴手,建立了339位独奏学生的档案

Izabela Wagner出身于波兰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作曲家,母亲是音乐系教授,打小学习钢琴,曾在巴黎教授私人钢琴课程。她的孩子亦传承音乐职业,成为一名独奏小提琴手。然而Izabela并没有继续走艺术家的道路,对精英文化感兴趣的她转而攻读了社会学博士。 花了10年时间,跟踪访...  (展开)
爱睡才会赢 2023-01-09 09:40:27

感谢爸妈的不培养之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音乐神童加工厂》1/8 五百多页的内容,我并不觉得冗长,反而每一页、每一个匿名的案例都深深吸引我读下去。读完这本书百感交集,无奈/忧伤/庆幸/感恩,无法言说的痛苦。我也曾在这个工厂的大门里徘徊,只是还没被绑在生产线上就溜了。作为音乐家庭长大的孩子,我从小就是被夸...  (展开)
白田 2022-03-04 03:17:06

要成功,艱辛是相對的,但不公平是絕對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同樣是論述“人如何成功”,社會學和成功學筆下的完全是兩個世界。成功學是利益相關人士和無知受騙人士一起創造的學說,他們藏起關於失敗的一切真相,用百萬分之一的成功者引誘人們燃起實則渺茫的希望。而社會學的研究,則說明了這樣一件事:走向成功的過程中的複雜、艱辛是可...  (展开)
🌧️ 2020-08-10 12:36:09

读完了总结下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字一句地读,今天终于读完了。🤣 这本书好厚好长... 🤣 500 多页。正如Izabela做的田野一样,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读的时候也是享受,有时会放着古典音乐看,或者看着网上的大师班教学视频、音乐会视频看。🤩 这本书的一大优点是田野做的太扎实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田野,I...  (展开)
风间隼 2021-06-04 00:21:52

乐坛亦江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三章没什么理论,细节丰富,饶有趣味。 第四章,占有大量资料的优势使作者得以从容展现整个小提琴独奏界的培养模式和生态,非常有启发。 第五章,讲整个行业怎么蓄意隐瞒大多数人都会失败的残酷事实,营造音乐天才神话。其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特别像中国传统的艺坛和江湖。 第...  (展开)
momo 2023-03-08 14:04:06

……

读到一半有一些想法,匆匆赶来写笔记。从分析的思路和后文的一丁点透露来看,作者的理论分析应该和布迪厄的“象征资本”分析有一定的关系(顶锅盖)。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我屡次想起福柯。读到第三章,多次看到作者提及“社会化”这个概念,但是也始终不理解什么叫音乐神童的“社...  (展开)
寒冰🌿 2022-02-10 15:00:55

读罢觉得慎重选择音乐专业道路,学艺术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姓瓦格纳的,一看就是音乐世家。伊莎贝拉的孩子是一名独奏小提琴手,她自己则从小学习钢琴,后来去读了社会学博士,之后花了10年时间,跟踪访谈90位小提琴手,于是有了这本书。 这本书以小提琴独奏家为例,使用民族志和观察研究手法,扎扎实实田野调查了一把乐器独奏学生的成长...  (展开)
Margot 2021-05-30 17:11:58

既然写了就放到这里当书评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音乐神童加工厂”,当我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大概猜到它要讲什么。本书作者从一次舞台上的闹剧开始,带着我们探索一个独奏者是如何养成的。我们可以看到她将独奏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于老师、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这时的孩子是没有多大自主性的,由家长和老师牵着走...  (展开)
安安哒 2020-01-27 20:59:21

音乐神童也不在追求音乐,那么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

这本书描述了独奏小提琴的教育,以及独奏小提琴家的成长过程。他们从很早的时候就要接受高强度的训练,并得到“神童”的社会认可,然后师从更高级的名师直到“毕业”。这些名师为小孩子提供的课程并非普通的音乐导向性课程,而是面向职业方向的独奏课,目标就是把小孩子培养成...  (展开)
Grec 2019-11-29 20:17:14

宓多里的小提琴

宓多里的小提琴——《音乐神童加工厂》读后感 那晚小提琴宓多里在海傍演出完,还有些乐迷留在大堂等着要签名。不一会,身板瘦小的音乐家依然如在演奏时一般优雅,脸上带着恬静的微笔,背上还驼着个黑色发亮的葫芦形皮箱,里头装着的就应该是演出前传单上有提到了瓜奈尔在三百多...  (展开)
Grec 2019-11-29 20:16:48

宓多里的小提琴

宓多里的小提琴——《音乐神童加工厂》读后感 那晚小提琴宓多里在海傍演出完,还有些乐迷留在大堂等着要签名。不一会,身板瘦小的音乐家依然如在演奏时一般优雅,脸上带着恬静的微笔,背上还驼着个黑色发亮的葫芦形皮箱,里头装着的就应该是演出前传单上有提到了瓜奈尔在三百多...  (展开)
大壮 2018-05-03 10:33:41

独奏之路,道阻且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概是因为之前也学过小提琴,所以一直对这本书念念不忘,想要知道把小提琴作为专业的“神童”们的人生是怎样的,会不会因为“伤仲永”而落于平庸,终于有所成的独奏家们具有怎样的特质。 小提琴独奏家要成为顶尖也不仅是技艺方面的纯熟,就像任何方面的顶尖人士一样,也需要对...  (展开)
Hansen 2016-09-15 14:22:01

所以学音乐家长的指南

作者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了成为顶尖独奏家的职业之路,从儿童到长大的。作者提供的信息让我叹为观止。描绘了音乐界的内幕和不为人所知的相信内容。作为一个儿子在学琴的家长,书让我知道了儿子音乐成长之路怎么选择。以及所以选择的利弊。  (展开)
Margret 2017-02-08 16:16:39

将音乐作为事业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此书的内容表明,音乐职业相比其他职业而言,是一条更加狭窄与艰辛的职业道路。到达顶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10岁之后每天6-8小时)去练习纯粹的技巧,需要巨额的金钱去购买工具(好琴本身可达上百万人民币)、积累行业人脉(参加世界各地名师的大师班课程)和声誉(辗转各国...  (展开)

订阅音乐神童加工厂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