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熊猫的书评 (42)

熊酱 2018-05-14 15:11:20

本书信息梳理与现今的保护思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后的熊猫》是译文纪实系列其中之一,感谢重新校译出版。此书可以作为了解大熊猫保护的切入书。 作者序节选: “为了忠实呈现整个研究经过,我谈论熊猫政治的篇幅势必跟谈论熊猫本身一样多。保护项目永远逃不掉政治与科学的分歧,所有谈这类项目的书都应该反映两者之间的互...  (展开)
里亚朵夫 2015-06-09 15:38:47

熊猫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取悦人类

“她活得很悠闲。独居在这么高的海拔,熊猫给予人一种绝对的孤独感,遗世而独立,几乎是神话”。这是美国生物学家乔治•夏勒在《最后的熊猫》描述熊猫的一段话。1980年,夏勒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政府合作的“熊猫项目”,在四川山区开始了长...  (展开)
木木 2022-02-05 21:17:58

还好,不是最后的熊猫了

本书又名《熊猫政治》! 如果保护是作秀,那么大可不必,如果常规工作成了敷衍,那么就不必打着对熊猫的喜欢在自我感动。 效率低下,相互推诿,野外工作知识的欠缺(这就算了),还不懂的虚心求教,整天喝茶聊天,数据作假,打着对它好的旗号伤害它,看到他们给熊猫喂粥,让熊...  (展开)
STARFISH 2022-02-03 11:37:31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Zz 我叫zz,从小生长在卧龙岗葱茏的山林里。从远处望去,重重叠叠的山影,如同一条卧龙,因而被称为卧龙岗。 这条卧龙中,隐匿着好多个原始森林,我在各个森林间觅食,成长,玩耍,爬树,当然还有畅做白日梦。美梦醒来,一边瘫坐着望着林间斑驳光点,一边咀嚼鲜美多汁的笋心,...  (展开)
桃桃酱 2023-04-14 16:49:26

最后的熊猫

国内对大熊猫的真正研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1980年,中国和WWF一起合作,也就是作者参与的这次研究项目,所以《最后的熊猫》其实是《最后的野外大熊猫》,一本在卧龙五一棚、唐家河考察的工作日志。 乔治从工作一开始,就和中国方面有着保护理念的冲突,乔治认为他们...  (展开)
龙川文不留 2015-09-14 15:41:45

从熊猫身上看人性与自然

乔治•夏勒在《最后的熊猫》中提到了他在中国对熊猫进行研究时发现竹子开花的现象,竹子会在相对固定的周期内开花、结子、死亡,而且这种情况是成区域性的发生。即使从中国移植一丛竹子到英国,再远的距离它依然会和远在中国的亲戚同时开花。 对于这种现象的...  (展开)
#暗蓝# 2015-09-10 19:37:32

《最后的熊猫》:投机客,还是受害者?

竹子开花罗喂, 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 星星呀星星多美丽, 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熊猫咪咪》 1983年到1985年,九寨沟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面临粮食危机,随后难觅踪影。当时,不仅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曾掀起“拯救大熊猫”的热潮。而这首《熊猫咪咪》...  (展开)
Dolin欣 2023-03-18 17:46:46

大熊猫,憨态可掬、惹人怜爱下的艰难与危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01 猎杀大熊猫 “我看见雪地里有脚印。起先我还以为是人。然后我发现熊猫被勒死了。我知道杀熊猫是不对的,我想把这件事瞒起来。我用刀切下脚;然后把身体剖开,拿出内脏,藏在树丛里。只把皮和肉带走了。” “带了回家,我老婆用萝卜炖了,我们吃了一点。味道不好。所以我们就...  (展开)
重金属海王星 2022-01-26 23:52:46

抱歉了,珍珍(和其他的所有)

看到对着绿色熊猫粪便如获至宝的情节时我笑得很开心,然而也到此为止了。作者讲述了一段改革开放之初他和熊猫的一段往事,中间包含了熊猫在上世纪被重新发现、观察研究得到的关于它们的生活习性、同时和熊猫一起生活的小熊猫、金丝猴、羚牛……中外理念影响下的各种冲突。 “啊...  (展开)
王云峰 2020-12-09 22:41:02

倏忽四十载,我们和大熊猫携手前行——由《最后的熊猫》引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8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政府合作开展“熊猫项目” 保护合作项目,这也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个细节。外国专家乔治·夏勒一行进驻四川卧龙、唐家河等保护区,夏勒在《最后的熊猫》一书中,记录了四十年前“熊猫项目”合作的细节,熊猫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中外文化、体制的冲...  (展开)
呵呵好吗 2020-03-09 12:54:07

记住这些曾经在中国留下痕迹的动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白鳍豚:本书出版时种群数200~300头,现已功能性灭绝。 华南虎:本书出版时种群数100头左右,现已灭绝。 扬子鳄:本书出版时种群数500头左右,现存130~150左右,并以每年4%的速率减少。 朱鹮:本书出版时全球种群数40只左右,经过各国长期保护,现存种群数2000左右。 坡鹿: 20...  (展开)
小晓 2023-08-24 10:38:03

遗世独立的熊猫世界

最后的熊猫 乔治·夏勒 哇噻,写得可太好了,翻译也十分流畅。 山野无声无息的旷达,文化无言冲突的克制,熊猫遗世独立的世界……也许就珍珍一个漫不经心的惊鸿一瞥,就足够安慰。生物学家的执着隐忍、仗义执言和勇敢无畏,真是伟大。夏勒既迫切又克制的呼吁,用心良苦。Respec...  (展开)
大魔王 2022-12-15 02:54:47

谢天谢地,熊猫还在

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在1980年开始进驻熊猫研究基地,开展熊猫研究。尽管也是那个不太开放,不太富裕的年代,写作手法和口吻中也有些许不满,不满往来的信件被拆阅,不满被监视,不满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不满工作的懈怠,不满制度的官僚……可是却不像《江城》,江城的感觉就是那...  (展开)
麦麦 2022-01-14 12:05:49

沉重的可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很喜欢译文纪实前期引进的一些外国人看中国的作品,以“局外人”的角度来记录当时中国的百姓生活、政治生态、经济发展等等,往往比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其中的人看问题更加透彻,表达也更为犀利和务实。 熊猫,这个深受全世界喜爱的黑白萌物,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生物。多年来在大...  (展开)
水龙吟 2020-12-31 15:56:09

读完后我明白了书名

这本书非常详尽地介绍了从熊猫的不同行为到熊猫保护常识的一系列相关知识。 开头和结尾主要讲述美国动物保护机构WWF如何投入大量精力财力,艰难曲折地在改革开放敏感初期积极参与到中国大熊猫的保护事业中来。作者作为一名老外对与熊猫相关一切不吝笔墨的热切详述——一本主写...  (展开)
爱自己吧 2017-07-12 12:49:57

最初的梦想 最后的熊猫

作者带着最原始的想法,就是探寻熊猫的生物秘密,包括粪便,活动范围,如何带幼崽,伪拇指的作用,睡多少个小时,人类接近的时候是什么反应等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和中国政府合作,保护熊猫。然而合作并不顺利,许多事情只是说说而已,并不去做。从作者角度讲,中国让作者的...  (展开)
Evangeline 2024-05-10 17:01:53

封面的这只熊猫,叫珍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就是熊猫。 熊猫被奉为环保偶像,其实毫不足奇。 它们活得像一个隐士,隐居在深山茂密的竹林里。 它们通体黑白,就像太极八卦中的阴与阳,黑与白,明与暗,日和月,寒和暑,生与死。 但是人类扰乱了这种平衡,使熊猫的生存陷入恐惧和灭亡的阴影。 ...  (展开)
滥觞么事 2024-04-09 23:36:25

古时的“隐士”,现代动物园的聚宝盆

在千百年的演化中,熊猫,这一神秘自足的“隐士”。喜欢独居,无意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却被赋予非常非常厚重的文化身份。黑眼圈,放大了眼睛,本是想要发挥威慑力,却怎料被解读出了“可爱”。看完本书,不再想关注动物园里被圈养的熊猫了。它们的生命被囚禁,成为生财之道,渐...  (展开)
Roc Li 2024-03-13 17:36:51

《最后的熊猫》读后感

八十年代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几十年的运动,突然一下子从完全封闭到开放,西方科学思想和当时紧绷的神经在那个年代相遇。作者在当时来到贫穷的中国从事环境生物保护,和当时的中国基层人员发生冲突再正常不过。我觉得这本书最值得读的一点是看中国环保是怎么一点点和世界接轨的,...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2条)

订阅最后的熊猫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