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的帝国:元与明的书评 (39)

. 2017-11-12 05:21:07

非常平庸

手机打字不好整体性评论,先说几处错误,手头也没有英文版,没法对照。 p.48 “为了完全奠立自己的正统地位,他召集了一批学者,并任命脱脱(toghto)为都总裁官,为前三个朝代修官史。” 我不知道这里面“他”说的谁,但上一页说了忽必烈和刘秉忠(子聪),我怀疑作者肯定误认...  (展开)
三辉君 2017-02-28 11:47:08

【转载】韩健夫:气候何以塑造历史

文/韩健夫 气候变化作为历史进程的一条隐线,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存,全世界各个角落生活的人们无时不刻不在它的影响之下。寒冷的屡屡侵袭,干旱的持续蔓延,无不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冲击与破坏。处在东亚季风和西风带分别作用下的中国,旱涝与极端寒冷等灾害更是异...  (展开)
红皇后 2017-01-01 18:59:02

迷茫时代

如果将中国历史比作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那么它一定如长江一般有高耸夺目的发源地,又有波涛汹涌的激流,而最终她水势平缓下来,江面逐渐开阔,并寻找着自己的归处,而元明这一段历史无疑就是这样一个脚步平缓、寻找方向的时期。 经历了宋的覆亡,中国历史无疑进入了另...  (展开)
一蓑烟雨 2023-12-14 23:01:03

《哈佛中国史5》:由点及面,微观视野下的元明史

马可波罗跟元代有着极深的渊源。据本书的作者所说,其父辈挣脱来自地中海的束缚,开始向东而行时,正是公元1260年;当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其父辈在这次东行时,则是在十一年后。这两个时间点,中国北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先是,忽必烈在中统元年三月二十四日于开平召开忽里勒台...  (展开)
阅读思考写作 2017-11-30 14:14:17

《哈佛中国史 挣扎的帝国 元与明》,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有一个断层,就是南宋末年的崖山之战后元朝灭亡南宋。说是文化断层其实有些争议,因为似乎儒家经典在统治中国的文化界,而且似乎取得了更高的地位,古代所有文化遗存也都保留了下来,中国的文化似乎没有断绝。不过这种断绝实际上是体制结构之上的。在宋朝灭亡之前,中...  (展开)
罗成 2016-11-29 19:47:43

气候如何影响明朝那些事儿?

《哈佛中国史:元与明》是由整套《哈佛中国史》的主编,加拿大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撰写,他的代表作就是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再版的《纵乐的困惑:明代商业与文化》,是美国汉学最高奖项列文森奖获奖作品,可见作者对于明代历史的了解。 这本元明史叙事非常流畅精彩,...  (展开)
随若水 2023-10-21 18:16:19

四百年间的疾苦与纵乐

2023年10月19日-20日,阅读时长:12小时 完成阅读:《哈佛中国帝国史——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本书可贵之处在于,给予和拓展了我们对中国历史的思考维度,更理性的认识我们曾经历过的统治阶级和社会精英: 总是有更多东西等待我们去理解,总是有更多方法使我们理解它们。新的...  (展开)
恨嫁少女獨孤冰 2022-12-31 14:15:55

短評寫不下了寫在這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2.7.11就讀完了主體部分,但是一直沒有整理讀書筆記,拖延到了今年最後一天。 本書與第四卷類似,而和前三卷以及最後一卷不同,作者能夠使用不少原始文獻,而不是完全依靠二手文獻,對於外國人來說頗為不易,當然如果放在中國,前三卷和最後一卷這種純靠二手材料的可以算不...  (展开)
玄德公 2022-11-23 17:46:48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1、“作为儒家善政核心原则的君臣、君民间的互惠关系,却是朱元璋所强调的规范与制度所缺乏的。他的治国理念刨去了儒家传统道德,留下的只是维持政府健全的惩罚手段。”这种制度的形成既是社会整体思想环境的变化,也受到个体(朱元璋)的影响。无论是唐至宋贵族阶级的消失,还...  (展开)
阿罗德斯 2022-10-12 21:45:32

专制独裁之发展

黄仁宇认为明朝亡于道德的肆虐,人人讲道德,但人人不道德,说和做,知和行,天上地下,好比晋朝谈玄却不做事一一谈玄还只是荒废术业,讲道德的可是时刻准备挥舞大棒去抄你家的。本书观点与另一个黄一一黄宗羲一致,认为明亡于独裁,换言之,是专制统治疏离了或者割断了与民众...  (展开)
熊猫国的弋可 2022-08-26 21:45:48

秦汉的障塞是开放的,明代的边墙是封闭的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个口号第一次被喊出来是在元朝的最后几年,此时,草原来的民族在农耕区走到了王朝的末日。 元朝统治了98年,初入中华,忽必烈没有把中国并入蒙古,而是让蒙古族人进入中国,并跻身于自公元前221年以来统治这个帝国的各大家族的序列中,但是,他们的...  (展开)
showpin 2021-05-06 21:46:46

一对难兄难弟?更是铁腕兄弟!——读“哈佛中国史”之《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howpin,交流读书心得】 一对难兄难弟?更是铁腕兄弟! ——读“哈佛中国史”之《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一) 书的开篇,作者卜正民先生就以一连串的龙见事件让我再次领教了西方汉学家观察、研究中国历史的超凡脱俗和不走寻常路。所谓的“龙见(现)”...  (展开)
完颜 2021-02-17 14:27:07

内卷与张力

明清之季季度共读之一,《哈佛中国史 挣扎的帝国 元与明》,著名汉学家卜正民,8.5/10 作者以研究明史出名,擅于利用大量的文史材料讲故事,引人入胜之处堪与史景迁的清史媲美,可谓明史的一部宝藏。 忽必烈建立元朝,基于其世界帝国的一部分,朝贡与纳税并举,对汉人知识分子...  (展开)
昊天 2020-04-05 17:22:00

哈佛中国史:元明

成吉思汗的野心是征服世界。他的孙子忽必烈则把自己的目标定得更为低调,那就是统治整个东亚。尽管两人都未完全成功,他们却统治着一个远远超出蒙古故土的世界帝国。成吉思汗的世界帝国永远在寻求扩张,它不停消灭或吸收自己征服的小国,就像串起一条长长的珠链。忽必烈没有把...  (展开)
AN 2020-02-12 15:07:32

制度的困惑

哈佛中国史,把元明放在一卷,似有拉郎配的嫌疑,也许我们的课本教育,已让明清成为禁锢我们脑袋的包袱。 制度的困惑自古有之,崇祯的励精图治、亲力亲为、殚精竭虑也改变不了明朝灭亡。人的异化,在体制中已被驯化成俯首帖耳的奴才,主人让其吠叫,便不顾一切的狂咬;主人令其...  (展开)
lancelot_guan 2019-11-26 13:30:58

不喜欢元明一体不断代的融合表述

卜正民 教授亲转的本书个人并不喜欢。可能是他功力深厚,有足够的理由将元明融合混杂,但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仍希望能看到断代分析。元朝虽短,但对中华影响甚深,与前后朝也有明显的区别,融合在一起则削弱了差异。 另外卜教授的一些文笔表述个人也不适应,如照此逻辑,岂不是...  (展开)
阿留申 2019-06-12 20:57:33

龙见于野,中华九渊

作者开头用比较大的篇幅写“龙见”,使我感到惊奇。在我印象中,明代史是压抑的,但是今天的历史追根溯源,都能在这时都能找到影子。至于元朝,作者有一句话说得好,忽必烈是将蒙古并入中国,而不是中国并入蒙古,那个横跨欧亚的成吉思汗帝国早已灰飞烟灭。总而言之,龙见也好...  (展开)
深海之寻 2019-05-26 17:40:20

想象的中国——另一扇窗

这是一本视角奇特的历史类书籍,打破以政治史为主的一贯写法,运用许多冷门的文献,零零散散向我们展示元明两代的帝王和民间生活,适合在掌握元明大致发展脉络后阅读,否则更是一头雾水,破碎不成片段。 从【气候】入手,在环境的角度解释一些事件的想法挺新颖的,灾异的意涵远胜于其本...  (展开)
Dasein 2019-02-06 20:29:27

对书中的一些看法的总结和评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忽必烈曾经对日本发动过两次侵略战争,却均以失败告终。 1268年,正值忽必烈攻破了围困五年之久的襄阳城,他自即年始至1274年,先后三次派遣使团到日本,要求他们与宋朝停止同盟,但日本未予理会。 1274年10月,忽必烈派遣水军6700人,步军23000人组成的蒙古-高丽联军攻打日...  (展开)
稻草人 2018-09-02 19:26:48

元明的恶劣天气

这本书的切入点比较有趣,元明时期天气恶劣、瘟疫较多,特别是在明朝。 元朝被外族统治,人民被分成四类,蒙古人、非汉人、北方汉人、南人,种族隔离制度,汉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元朝皇帝将蒙古文化与汉文化融化,某种程度上被汉化。 明朝皇权专治,宰相被剔除,皇帝的权力比之...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9条)

订阅挣扎的帝国:元与明的书评